“企业也是有性格的。如果用人的性格比喻航美,那么他是一位年轻新贵,并且具备三项令人青睐的品行:年轻持重、富于创新、对明天的发展了然于心”,航美全国市场总监王国菊提及媒体人对航美传媒的印象时说到这样一个比喻,这对航美而言或者再恰当不过。
有人认为航美传媒是凭着成功上市“一夜成名”的媒体新贵。事实上,从2005年10月注册成立到如今稳稳占据国内90%以上航空媒体市场份额,对航空媒体发展前景的前瞻性判断和稳健沉着的企业作风才是其成功的关键,而这或者可以给浮躁不安的新媒体行业带来一些冷静思考。
科技先导,率先占领新媒体高端领域
就新型媒体行业内部竞争而言,首先是从资本实力上筛选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市场竞争,进而伴随原始圈地时代的结束和寡头垄断的成型,高新技术层面将自然而然地淘汰掉一批技术革新力度不够的企业,这种势头在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未来有增无减,甚至技术因素将成为新媒体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数字媒体需要高端技术支持,因此定位于打造“航空数字媒体网”的航美集团保持了在技术上的投资力度。对此,王国菊谈道:“全球领先的新媒体技术实力才是航美传媒机载电视系统迅速覆盖全国53家主要机场20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占据国内90%以上航空数字媒体市场份额的支持力量和基本保障。”强大的科技实力从根本上保障了航美在空中数字媒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大大提升了媒体创新速度。
航美传媒在机场内设立的所有显示终端均由设在北京总部的控制中心统一播控,24小时监控保证及时修复播放故障,并且形成全国范围50多家机场网络的无线覆盖。全球唯一的高科技媒体传输平台能够完成2000个显示终端同步无线传导,“设想2000张笑脸(也许就是姚明)同一时刻从不同机场显示屏上向旅客问好,该是怎样的震撼?”王国菊生动地讲述航美的媒体创意。
新技术带来更加逼真的展示效果和更多的主题变换,这对广告主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高新技术又决定了新媒体无法像传统户外广告展板一样被简单复制,在资源竞争上,航美这样依托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企业当然占据更多优势,因为把资源交到这样的企业手中,他不仅能够完成传统媒体的整合,还能完成新媒体的整合。有了前期的技术基础,航美在媒体创新上的速度也得到了提升,就如新研发的A.D.F数码刷屏系统,实现了动态创意展示,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其意义不止于技术的突破和媒体形态的创新,更在于一改广告的被动处境,使广告屏成为机场环境中的亮丽风景,而不再被认为是环境的入侵者,对于广告本身来说是身份的提升,用王国菊的话来说:“这些视觉效果惊人的媒体对机场环境是一种装点,更重要的是,它使航美的媒体产品变得无可复制。”
内容为王,不做单一的广告发布平台
“消费者对媒体的依赖在于信息需求的上升”,这种对内容生产的认同是航美传媒重视媒体内容建设的基础。“吸引受众的节目内容也能吸引广告主的目光,两者相辅相成。”王国菊认为航空媒体如果只作广告牌实在太浪费,将传统媒体的功能延伸到航空领域,这种最初的创见正在成为航空媒体发展的趋势。
航空受众媒体接受态度的随即调查显示,89.6%的受众表示乐意在机场环境中观看电视节目和广告,有了这样的数据支持,航美传媒更加坚定了以节目品质带动广告销售的发展思路。在内容上航美传媒选择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顶尖传统媒体合作,保证节目质量;通过与国际先进节目制作机构合作大大拓展节目来源渠道。由于户外新媒体在节目内容上受到渠道特性的影响,而单靠拆分和重组外来节目显然无法实现内容与渠道的完美对接,因此,航美集团拥有自己的节目制作团队,日益成熟、更加专业的航美影视公司将大大增强[page]航美传媒在节目制作和选择上的自主性和专业性。
为了能够发掘航空人群潜在的信息需求,市场调研成为栏目设计和节目引进的决策依据。基于对航空人群类型的分析,航空人群中商务人士与旅游乘客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在航空环境对信息需求的心态和喜好的媒体内容不同于生活常态,这就成为航美策划制作航空环境相关栏目的切入点。尽管对于航空媒体节目类型和内容还在摸索之中前进,但王国菊认为航美在媒体内容提供上表现突出、颇有成效。例如,契合了乘机人员对气候信息的需求,航美传媒在机载电视栏目中开设天气预报栏目;奥运期间,机场电视全面转播奥运赛事,弥补了因公或因私在外的人士无法即时收看奥运精彩直播的遗憾。
汶川地震及奥运期间,在媒体内容建设上航美集团已经显示了航空媒体亦可传承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与价值传递的功能,突出的内容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媒体展示更能从根本上提升航空媒体的品牌识别度。
天时+人和:成就大美的航空媒体
在逐步推进自身的战略部署过程中,航美的务实精神为其发展节省了很多额外成本,踏实肯干的品质则为其后续增长积累了足够的硬件实力。而航空媒体领域良好的先天条件则成为航美腾飞的助推器和护航者。
从航空人群的增长前景来看,航空媒体发展可谓“得人和”。国家民航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民航的实际吞吐量为2.8亿人次;2006年全国各机场旅客吞吐量3.3亿人次;2007年这一数据达到3.88亿,较2006年增长16.8%,按照这样的增速,预计到2010年中国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年5.4亿人次。而CTR相关调研数据则显示,机场常旅客为集中24-40岁年龄阶段同时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显著特点,机场人群中67.8%具备采购决策能力,这意味着航空媒体拥有了影响大多数航空人员购买决策的可能。尽管航空媒体还无法达到传统主流媒体那样广泛的大众的覆盖,但从航空人群的质与量上来看,航空受众的增长带来的消费增量可能数倍于大众媒体受众增长,可以预见的受众数量稳步增长是航空媒体未来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更为其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从传输效果而言,机场环境更是占尽“天时”。机场环境本身是高端的表征,其为旅客提供的环境安静、舒适、整洁且服务全面到位。新生代市场调研公司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受众只有在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中才有主动寻求资讯的欲望。机场环境正好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环境要求不谋而合!数据显示,北京航空人群从进入机场大厅到乘机前,在机场停留的平均时间达到136.1分钟,深圳航空人群花费的时间最短,在机场逗留时间也达到99分钟。越来越长的候机时间、加上航班空中飞行时间,实际上正好为航空媒体创造了单纯的传播环境,在排他性的传播环境中打动受众比在普通的嘈杂环境中显然要更加容易。独一无二的航空传播环境为航空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大大加分,而良好的传播效果则是吸引广告主的关键所在。
航空覆盖的受众群体日益增长、航空环境不断优化,这些优势条件给航美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王国菊对航美的未来更是满怀信心:“要成为行业内的标志性品牌,下一步航美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精耕细作,在此基础上拓展媒体形态,而此过程中航美的的创新风格、责任感和务实的作风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