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两篇文章讨论中星9号,立场观点也截然相反。本人也凑凑热闹,但不参与双方观点的辩论,仅从技术角度简单谈一下。
1.首先说一个前提,就是国务院129号令。根据129号令,目前国内个人是不允许自己直接装锅收看卫星电视节目的。原因就不说了,赤道上空有数颗同步卫星,有N多的电视节目,国内的国外的港台的,不一而足,所以大家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2.其次,中星9号为什么要用ABS-S?跟TD一样,ABS-S是我们本土的东西,但二者的性质却不尽相同。国家搞TD,是因为WCDMA和CDMA2000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不想让自己的钱白白的流入别人的腰包,出发点绝对是好的。而ABS-S的目的,则是不希望老百姓收看非国内节目,仅此而已。
3.ABS-S跟DVB-S的区别。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为达到同一个目的而采取的两种实现方法。DVB-S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一种卫星广播标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都是采用这个标准。DVB-S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芯片价格也是超低,所以现在市场上几十块钱一台的接收机比比皆是。而ABS-S因为只是我们闭门造车搞出来的,所以还没有实现产业化,而且市场也仅仅限于国内。在初期,ABS-S机器价格应该会比较高,但一旦产业链形成,2、3年后估计价格会降下来(千万不要小瞧深圳那边山寨厂的能力)。
4.中星9号和鑫诺1号(现在转移到134°的亚太6号了)的区别。大家都知道原来的鑫诺1号(亚6)上由一个**TV,这个是用于村通工程的。中星9号上天之前,国内是没有直播卫星的,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看电视难的问题,就有了**TV。**TV采用DVB-S标准,通过Ku波段传输(小锅),Irdeto 2加密系统。因为是条件接收,不是免费节目,所以接收器材价格很高。所以这就注定了不能实现每户一套设备,而只能采取“通过集体接收在通过村级小型有线系统传输”的方式。中星9号初期提供的47套节目是免费的,这样,接收机就不需要有条件接收(CA)模块了,所以成本能够得到控制,就像(3)中所说的,一旦产业链形成,成本会降下来。而且,既然是村通工程,相信zf也会有补贴,这也让每户一套设备成为可能。至于圆极化高频头,这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成本也绝对不会线极化高频头高。
5.中星9号和中星6B/鑫诺3号的区别。前者是直播卫星,用于普通居民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后者则不是这个用途。中星6B/鑫诺3号采用DVB-S标准,C波段传输(大锅),用于为地方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源。
6.C波段和Ku波段的区别。Ku波段频率较高,有雨衰效应,雨下的越大,信号受影响越大。直观表现就是可能会出现马赛克,更严重一点,根本没有信号。C波段频率较低,受雨衰影响小,所以只要锅稍微大一点,就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以,各地有线电视网的节目源都来自采用C波段的中星6B/鑫诺3号,而不会采用中星9号。所以,即便中星9号上天,6B/鑫3上的节目也不会消失。现在用大锅收看中星6B/鑫诺3号节目的农民伯伯们,也一样可以正常收看,没有任何影响。
7.关于国务院129号令。中星9号上天后,在初期,129号令应该不会松动。但慢慢的肯定会有所改变的。按照中星9号的设计容量,不仅仅是用来传输47套标清节目的。而且中星9号是一颗直播卫星,仅用于村通工程也是很浪费的。个人猜想,以后肯定会上一些高清节目,以及一些收费节目,然后会逐步允许城市居民申请安装接收设备接收此类节目。
总的来说,中星9号的上天,是一个鸡肋,但多少还是能给人带来一些期许的,虽然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