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重要五年。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围绕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使命,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近期,经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在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工作内容中,要求实施“城市文化会客厅”项目,利用城市各类空间打造一批融互联网、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内容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大厅、公交站点、重点站区、公园绿地、街角、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产业园区、医疗机构、商业楼宇、银行设施及其公共空间相融合,建设一批融入城市生活场景的公共文化空间。加强央地合作,研究利用中央单位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公共文化资源空间。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方面,鼓励引入竞争机制,适度创新社会委托运营、民办公助等供给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强化过程监管,对社会化运营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全过程绩效评估,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效专项行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发挥行业协会在强化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智能化升级工作内容中,支持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文化场馆应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综合文化中心(室)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到2025年底,实现区区建有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端建设,推动与国家公共文化云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完善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功能,实现通借通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方面,支持构建全天候线上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各街乡以及各类社会化的文化服务数字资源,构建多层级、多门类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群。支持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线下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沉浸式公共文化服务互动体验场景。
在全力培育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工作内容中,提出了要推动北京大型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面向游客有条件开放,开发创新创意旅游产品,设计推出科技主题旅游线路。丰富研学旅游活动内容,依托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青少年科技馆等场馆资源,制定主题多样的研学旅游路线。用好5G、超高清视频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推出一批具有科技感和北京味的网红打卡地。
在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内容中,要求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站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景区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通景道路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
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集群方面,支持推进文化和旅游企业以兼并重组、境外并购、投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实现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中小型企业,实现品牌化、精品化发展。规范线上平台健康发展,在审批、融资、服务等方面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一批新型互联网企业。支持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在促进文化和旅游新型消费方面,支持举办线上文旅消费体验活动,评选推介一批首都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新活动。鼓励艺术名家、知名院团开展线上展演,提供高品质线上艺术演出服务。引导云旅游、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