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IDC分析师:未来五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24.8%
北国网 | 2019-01-03 10:21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尤其是私有云市场却拥有着异常繁荣的景象。无论是通过国际咨询机构IDC还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私有云市场从2017年到2018年的年度增长不低于20%,2018年全年的中国私有云市场份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大中型企业用户共同选择的结果。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趋缓时,企业更加依赖于IT手段来实现业务的变革,完善业务体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除了在云计算应用上走在前列的金融、教育等行业,以工业、政务、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在上云进程加快,使得2018年的私有云市场更为热闹,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IDC服务商、各行业用户以及新进入者都开始聚焦这个市场。

与公有云依托其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面向整个互联网提供服务相对比,私有云具有数据安全、可确保服务质量、可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不影响现有IT管理流程等优势。

2018年,企业在思考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对数据资产更为重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数据是其核心资产,和业务有关的数据如同其生命线,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对这类企业用户而言,私有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对于很多大型和超大型企业而言,私有云部署在超过一定的规模之后,其总体拥有成本并不一定会超过公有云服务,这是私有云比公有云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的原因,与全球应用情况有所不同。

云计算在2018年也再次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在对云计算应用热情高涨的同时,也更为关注采用自主、安全、可控的云计算产品。安全性与可控性,仍然是企业最为看中的因素。对于云提供商而言,将这两点打造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在中国私有云细分市场增长趋势中可以看到,私有云软件和服务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正在成为私有云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计世资讯的报告,以软件定义存储计算、存储和网络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决定了私有云平台的整体架构,从而也影响到硬件和服务的选择。硬件的增长在2018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硬件的整体重要性正在降低,特别是对于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传统硬件产品而言。

2018年,行业云发展趋势更为明显,每个行业都逐渐形成了自身行业的云计算落地流程和样板案例,极大的促进了私有云建设的落地。同样私有云模式也正在改变着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式。

可以说,私有云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私有云是很多企业上云的第一步,国内私有云的部署将进入黄金期。所有分析机构都对中国私有云市场未来5年的预测持乐观态度,对2022年的市场规模预期都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实际的IT环境是非常复杂的,私有云只是第一步。企业通常也会考虑将一部分非关键业务放到公有云上。混合云和多云必然是企业IT应用的未来。

为了深度剖析和总结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至顶网邀请到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栗蔚、IDC企业级研究部市场研究经理李昭和华云数据联席总裁、CTO 谭瑞忠,共同就2018年私有云市场的发展变化和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的演进趋势进行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整理。

至顶网:几位都是长期关注和研究云计算领域的资深人士或者技术专家,大家对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的表现有何评价?

李昭:IDC是一家分析机构,我先分享几个数据,IDC的研究,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整体规模是490亿人民币左右,未来五年还将保持24.8%的高速增长。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私有云的市场近几年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具体来说,从行业发展看,继金融、政府、电信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比如农业、制造业和零售行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私有云。从应用角度看,私有云构建正在从基础资源平台的建设向大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方面转变;从采购方式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采购的方式从第三方采购服务来使用私有云。

栗蔚:中国信通院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支撑云计算相关政策以及标准的制定。我就从政策层面谈一下我的看法。整个2018年,我们看到政府方面在云计算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标准化方面的动作还是挺大的。比如,工信部继2017年的《云计算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之后,又发布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同时还在推进云计算的标准化、云计算的可信标准等工作。同样,各地方经信委也在落实《云计算三年行动指南》,大力推进企业上云的工作。

随便提一句,标准化也是云计算落地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商,有助于云服务商建立一个更加合规、可信、安全的云服务,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谭瑞忠:我所感受到的2018年私有云市场也是相当积极的。这里面有2018年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动力。我们看到,今天很多中国企业立足于安全、自主地推动业务快速发展,而私有云是支撑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工具。

我们在过去一年接触到很多客户,看到私有云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比如说,有一些IT技术比较强的公司,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系统都已经从裸机变成虚拟化再上云,再把云资源开放给企业内部和外部,这种上云方式今天相当普遍。还有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比如制造业、农业的企业,它们通过先在云平台上做一些应用创新,有了云管理运维方面积累之后,再把整个信息化变成云的方式。

比如劲嘉集团,这家卷烟包装企业是传统的制造企业,它们从材料的溯源这一块切入,因为这个应用需要借助云的灵活性,取得成功后再把包括生产系统在内的整个信息化都云化。无锡地铁过去乘地铁要投币买卡,现在用手机APP就可以完成。无锡地铁从这个应用切入,等对私有云有一定了解后逐步把更多应用向云上迁移。

总结来说,今天私有云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推动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工具。

至顶网:看来大家对2018年私有云市场的直观感受都是非常积极的。我们再深入一步,请几位谈谈2018年私有云市场的竞争格局,包括国内外供应商在这个市场上的不同竞争力,特别是国内供应商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取得竞争优势?

李昭:我觉得,国内厂商相比较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服务和商业模式更适合本地用户。国外的厂商由于国情不一样、用户习惯不一样,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比如,有一些国外厂商提供一些SaaS服务,国内用户对这些SaaS服务的接受可能并没有国外那么。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市场SaaS发展最快,而在中国是IaaS发展最快。所以说,对用户习惯的把握、定制化的服务能力以及能深入到行业与行业生态进行合作,在这方面中国厂商非常有优势。另外,中国厂商基于开源软件提供产品的模式也更符合用户对一些安全可控方面的需求,这也是国内厂商的优势。

栗蔚:这几年我们能看到,中国厂商在和国外厂商不断竞争和合作中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商业模式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比如我们很多创业企业基于开源技术快速成长起来,打造出了自己的商业产品,完成了一定的积累。另一个,我们看到中国的国情是很多传统企业都有属地化的特征。以政务云为例,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几乎有7成在建设自己的政务云。因为各地的信息化水平不一样,存在地区差异,相比而言国内厂商能更多地发挥定制化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另外一方面,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企业有必要更加努力去理解、掌握开源技术,这样我们的企业在基于开源技术开发自己的商业化产品过程种,才能够有对开源技术足够的掌控力,更好地去打磨产品。

至顶网:我看到一份2018私有云市场的调研报告,列出了私有云市场各个主流厂商的市场份额。我注意到华云数据表现很好,有媒体还把华云与华为、新华三一起称为私有云市场的“三华”。请问谭总如何评价华为数据的表现,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谭瑞忠:首先我想说看到媒体能把华为、新华三、华云数据放到一起称为“三华”很荣幸。如果要问为什么这三个“华”能够在私有云市场领先?我认为首先是因为这三家都有一些物理的积累,比如华为以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为起点,通过打造私有云平台进入市场,有很多硬件的积累。新华三也是类似的,原来有网络后来与HPE有深层合作和整合。华云数据是从数据中心起家,我们对云计算的运维是有相当的理解,因为我们能帮助客户在一个真正生产的环境里面运维。企业上云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上云之后运维怎么样来做,没有运维的经验就做不好,而华云数据的运维经验帮助我们赢得了很多客户。

谈到经验我想强调几点:第一,华云数据真正理解中国企业的现状。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水土不服,什么意思呢?比如,标准化这个词大家都在提,你会发现30年前大家做标准化,到现在我们每一年都在做标准化,标准化永远是一个结尾它不是一个开头。因为大家都在追求标准化,在中国市场为什么企业不用SaaS服务,而是要用私有云,是因为客户有具体的业务需求,他不会因为IT或者软件的标准化把业务调整了。

我曾和一些朋友说过一个观点,就是在IT环境里最后一家IT公司能够让企业用他的软件标准化的就是SAP。之后再没有这样的企业能够说我用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让企业的流程向我的标准化产品靠拢。当然能实现的话有很多好处,但是在中国的市场环境里很难实现。这是因为,中国的企业是以追求业务快速响应市场、快速成长为首要任务,而不是说一定要把IT变成标准化。

华云数据在市场上强调标准化产品加服务这样一个策略和战略。我们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快速实现一些基本的云化的功能,但是定制化的交付能力让我们能跟客户绑在一起熟悉他的业务,帮助他把业务上的一些场景真正通过云计算来实现,这是赢得客户信任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所以,我认为华云数据是找到了中国企业客户的一些痛点,而且我们是踏踏实实以本土的方式,真心把企业都推上云端,让它的业务做得更敏捷。

至顶网:两位对私有云的应用和发展怎么看?

李昭:其实,私有云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到,很多以前专注于公有云的厂商现在也会推出一些私有云的软件产品,这也反应出大家对此的看法一致。因此,对像华云这样的创新型公司在市场中有非常多的机会,特别是在深入行业和某一个行业做深入的定制和结合之后,我相信它们在这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栗蔚:信通院发布过一个云计算发展白皮书,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云计算发展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私有云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处于发展初期,竞争会非常激烈。与公有云计算IaaS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不同,私有云领域大部分厂商还处A轮和B轮融资阶段,很少有进入后期的,总体上还在初期阶段。

第二个是,客户最需要的是一个端到端全栈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OpenStack或者一个简单的容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更好地提供全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领域深耕很久的厂商、以及进入后期融资的厂商可能更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比如华云数据这样的。

至顶网:如果要评选2018年云计算的热词,混合云无疑是一个主要的候选。你们如何看混合云的流行?如何看待混合云未来的发展?

李昭:有一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在用户和厂商心中也有自己理解的混合云。在IDC看来,混合云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不同类型云之间的混合,也包括云和传统IT之间的混合。其实,混合架构现在在企业内部非常常见,因为有一些应用需要进行大量改造才能上云,或者要跟硬件强绑定,这些应用是不适合上云。而一些新的应用就非常适合部署在云上。

为什么混合云这么热,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云大家已经是非常认可,是IT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现在不可能百分之百迁到云上面,有一部分会留在传统IT里,毕竟私有云和公有云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混合的架构或者是混合云是更适合,用户可以对应地部署不同类型的运用,以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利用率。

谈到混合云的解决方案,我认为现在还是一个非常初级的起步阶段。现在混合云的解决方案大多还是聚焦在管理和控制层面,提供的也是统一资源的管理功能,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局限。像一些数据的迁移、同步,以及应用自动化在不同的架构中做适配、资源的灵活扩展等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高的空间。

栗蔚:对于混合云我们如果再往前倒两年来看,最火的时候是2016年、2017年,但那个时候火而不实,提的多但是真正落地的不多。2018年确实看到混合云在很多的项目中落地,它落地的形式跟它一开始的概念也有所扩大。最初的混合云仅限于两种不同的云就是私有云和公有云,而目前大家对于混合云的概念理解已经非常宽泛了。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只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觉得混合云是云计算客户上云的必然阶段。我们总结混合云有几大场景:第一个是灾备场景。一些传统企业在灾备时选择用公有云,而自己的系统正常运行在私有云。第二个是资源弹性扩张,如实时在线的视频转播临时需要利用公有云的资源进行弹性扩展。第三个就是数据备份。另外,还有政务云里面的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三种不同安全要求下的要采用不同形式,这就是特别典型的混合云案例。

我们信通院在2018年推出了混合云的标准,对于什么是混合云、混合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进行了一个规范。我们看到,混合云其实涵盖了生态圈里面的各个环节,有公有云玩家、私有云玩家还有第三方的云管平台。对这三个玩家来讲,需要达到的能力不一样。比如,公有云玩家在混合云的场景中需要更多的是提供一种API接口被纳管;私有云玩家需要的能力就是去管,因为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它的核心系统放在私有云中,因此私有云会承担更多纳管工作。第三个是单纯的云管平台、软件,这一种玩家也分两种:一个是单纯的管理资源的玩家;另一个是现在也比较火的SD-WAN,因为混合云要统一资源纳管,更多还是通过网络的形式。这是我们对混合云做出的定义。目前已经有20多家厂商通过了我们可信云、混合云的评估,包括华云数据也有通过私有云和公有云两方面能力的评估。

谭瑞忠:我很同意两位对于混合云的阐述。几个月前我看一个报道说,国外谷歌Cloud把自己的公有云环境推到企业的私有云环境,让企业的应用运行在类似公有云的环境中。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尝试,比如说阿里云的备份平台试图进入大企业,它想把公有云放到私有云的场景里面。今天企业的现状各异。比如,我们正在合作的一个国资委下属企业,它有30年的IT历史,有不同的虚拟化环境、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网络设备,而且都是在生产环境,没有办法把它淘汰掉,必须把它管理好。那怎么管理呢?只能用一种混合IT的方式。

我们认为,上云要从企业现状入手,看企业现在的IT环境和具体需求再用云的方式来实现。所有的资源,包括存储、计算、网络以及应用、数据等都是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能用一个混合云的平台方式管理起来,就可以逐步实现混合和弹性的拓展。

当然,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的企业,如果它的IT没有那么强势,它自己的业务部门可能自己用了一些公有云,他们就没有办法从私有的IT环境来管理这些资源,此时要用云的管理方式把所有的IT资源纳管起来。总之,不管是裸机、还是私有云、还是不同的虚拟化以及公有云,在一种环境里面实现管理,就可以帮企业达到他所需要的对于资源的扩展和实时的利用,从而帮助业务做得更好,这就是混合云的价值。

至顶网:2019年马上就要到了,几位展望一下 2019年私有云市场的前景?

李昭:我们2018年看到了,私有云进入了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承载的应用类型也越来越多,我们的数据也显示各个厂商成绩都不错。对于2019年,我们相信这市场仍然会保持高速的增长,项目的金额会更大,微服务和容器这些新的技术和新架构会在更多的企业中落地,企业对多云管理平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因为这会大大提高对多种不同的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复杂度。我们相信2019年会是私有云市场收获之年。

栗蔚:从我们院的调查来看,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人民币,增速大概在20%左右,显示出持续的、较强的增长力,意味着私有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展望2019年的私有云市场,我们认为会有几个亮点:一个是很多云计算技术会跟其他技术协同和融合。比如说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协同发展、多云管理和SDN网络技术的融合等,这些融合会给私有云带来更多的活力。第二个,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发布以后我们可以预见,各地的企业上云会形成风潮。因为大都是传统企业,他们首选的就是安全比较有保障的私有云或者是专有云模式,在一些重点领域包括工业金融可能都有比较强有力的增长。总体上,我们认为,2019年的私有云市场发展前景很好。

谭瑞忠:2018年因为国际大环境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加上中国的企业要以安全自主为核心实现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助推了私有云市场的成长。华云数据自身也是硕果累累,我们很欣慰,可以像华为、新华三一样进入一线行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所以,我认为2018年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

2019年,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看这趋势:技术和市场。技术方面主要是融合,十年前做云计算的时候我们讲IaaS、PaaS、SaaS,现在相互之间越来越模糊,这是纵向的融合。至于横向的融合,是说计算和存储融合、虚拟化环境和裸机环境以及容器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在2019年会不停演进,会有很多种融合技术出现,会领导整个私有云、混合云的发展。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会是一个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什么意思呢?云计算是基础设施或者是一个通信的手段,政府大力强调的是通过企业上云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意义在于怎么样让业务数字化,下面的技术只是一个手段。所以,切入数字化转型或者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像华云数据来讲就是切入行业,通过对行业的应用和对数据的掌握,通过一些环境能够真正切入到行业客户的业务环境,帮助他实现业务的敏捷性。所以,我认为对于云计算公司来讲,明年的着重点是怎么样能够结合客户的业务通过信息化或者IT技术来支撑其数字化转型,从而让中国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腾飞。这也是华云数据明年一个大的构想。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