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浅谈限制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五大制约因素
网络整理 | 2018-02-01 10:04
核心提示:据外媒报道,众多车企与技术公司纷纷预测,声称自动驾驶车辆最快将于2020年上路行驶,甚至将在此后的短短数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事实上,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时间可能会拖得更久,制约因素有以下五点: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安全性及非预期后果,详见正文。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众多车企与技术公司纷纷预测,声称自动驾驶车辆最快将于2020年上路行驶,甚至将在此后的短短数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事实上,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时间可能会拖得更久,制约因素有以下五点:
 
1.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依赖于激光雷达技术(LIDAR),听起来令人十分诧异。LIDAR是光探测和测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该技术赋予车辆“查看(see)”周边环境的能力,该技术利用激光来探查、测量并识别车辆周边的目标物。
 
这类传感器价格昂贵,制作难度大,也较难购得。此外,工程师在对车辆进行实地测试时,还发现了许多早前未暴露出来的问题,例如:气候条件。
 
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同样存在技术难题:车间通信技术(V2V)、为车辆导航提供助力的智能道路、实现快速升级并提供实时导航的5G网络及交通灯信号控制功能。上述所有技术要点均未获得切实保障,也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
 
此外,还有许多道路上的新限制因素及障碍,如澳洲公路上的袋鼠及各地差别迥异的气候条件,上述因素都将延缓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2.人才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人员严重匮乏。许多大牌公司纷纷将目光转向大学院校,而后者则抱怨许多研究型人才被挖角,严重影响其技术研发。
 
未来各公司将围绕尖端人才进行挖角,势必会引起些许诉讼官司,而培养新一代的工程师也是件极为耗时的工作。显然,人才匮乏也将拖慢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
 
3. 知识产权
很快,汽车业将出现专利战争。在2010-2015年期间,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专利数量已多达2.2万个。随着技术专利的不断增多,许多公司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必然会为了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归属而对簿公堂。
 
某些基础性技术(支撑性技术)十分重要,且无法用其他技术来替代,其归属将决定参与到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公司数量。该类技术的研发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某些合作研发的技术也会随着合作关系发生变化而遭遇变故,上述因素也将拖慢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4.安全性
通常驾驶员是不太懂SAE划定的1级自动驾驶与5级自动驾驶间的具体差别的,他(她)们通常只考虑安全性。
 
以特斯拉的Autopilot技术为例,早前发生过一起交通致死事故,近期还发生了一起追尾消防车的事故,好在追尾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仍有许多公司及联邦调查员指出,像搭载特斯拉Autopilot系统的车辆属于半自动驾驶车辆,其危险程度远高于常规车辆。显然,联邦调查员、因事故而产生的事故诉讼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担忧将延缓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与应用。
 
即使车辆不发生碰撞事故,车载网络也可能遭到黑客们的网络攻击,这一点也令潜在用户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存疑。
 
5.非预期后果(意外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目前,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前景的预期有些太过乐观。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未来将会有上百万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大巴司机、调度员(dispatchers)及相关支持性岗位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可能引发涉及整个交通业的失业潮。而车险行业的业务也将遭受冲击。
 
而福特的首席执行官也在本月提到,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及打车应用的普及,未来将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还有很多专业方面不太了解,很多相关技术及设备也未打造出来,应该多提问题。
 
作为研发人员、消费者或车企,不能太过于盲目相信该技术,因为这意味会损耗大量的金钱、时间,还会使车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与推动或许并不如各大车企及技术公司所预料的那么乐观。若要取得较大进展,上述五点制约因素是绕不开的坎。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