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新华网董事长田舒斌:构建视听新媒体!必须处理好三对特殊关系
AsiaOTT | 2017-11-30 14:47
11月30日上午,以“新使命,新视界,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盛大开幕。作为中国网络视听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阵容最强、被誉为行业“风向标”的年度盛会,该次大会聚集了众多国内视听行业顶尖人才,共同探讨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新使命、新动能与未来蓝景。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网站,新华网一直关注,追踪着新时代的变革,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脉搏保持一致。会上,新华网党组书记、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先生发表了题为《构建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新华模式》的主旨演讲,结合新华网、新华社在网络视听领域的一些探索,从解决“三对关系”的角度分享了媒体该如何面对范式改变的挑战。
 
 
图为:新华网党组书记、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先生
 
演讲全文:
 
尊敬的田局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前一段时间新华网刚刚度过自己20岁的生日,这20年来新华网一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的每一步。特别是从传播的视角来看,我们从文字年代再到今天的视听时代,我们一直在关注,一直在追踪,一直在研究,一直在参与这样的变革,通过自我变革能与时代进步的脉搏同步。新华网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方式方法论,而且正在努力构建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新华模式。
 
今天想和各位朋友分享三个观点,还有一些实操的案例。
 
关于视听新媒体,我们认为它正在成为新时代主流的内容形态。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说,每个时代确实都有受用户喜欢的主流内容平台,当前的时代确实已经属于视听,尤其视频正在成为我们信息消费用时最多,尤其手机这样的工具看视频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网速提升、资费下降,让大家消费视频显得方便一点了,即将带来的5G时代会进一步催生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视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是拥抱视频的时代,特别是移动融视频的时代。这个时代是黄金时代,产业链条的重塑可能就在这个时代。电视创造了上一个视听的黄金时代,现在新的网络视听时代和上一个时代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当前视听业实际上从供给再到内容本身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展现出了非常旺盛的产能、强劲的需求、无穷的创意。在新闻战场上确实参与者众多,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内容制作机构,做出了很多让主流媒体感觉意外的一些东西。包括我在四川分公司的团队,昨天他们给我看了一个嘻哈版的MV,是宣传介绍成都的,我说你们还可以这样来宣介成都,就是创意无限,创意植入之后实际上迸发出来的活力使我们从业者感到惊讶。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省台的台长,他跟我讲,说是有一个朋友跟他讲,网络视听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你作为电视台的台长,你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视听或者说视听时代的纸媒了,你该怎么办。他问我说该怎么办,我也在问我自己主流媒体该怎么办,确实这种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我想说一下范式的改变,范式改变确实是主流媒体面对新挑战和成长环境下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要开拓适应新环境的特色路径,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考虑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主流媒体自身要生产符合自身特质、体现自身优势的接地气的好作品。如何处理好范式变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三对特殊的关系。
 
第一,内涵厚重与形态轻快的关系

这个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很多阅读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车上、地铁里,甚至于在卫生间,都成为阅读的场景,如何契合这样的阅读场景来变革我们的传播?尤其是在网络视听领域,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我们觉得需要控制视频时长,需要甄选视频方式,还要凝练视频语言,要让视频更加轻快,有阅读的愉悦的感觉,但是轻快也并不意味着肤浅和放低身段,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里要达成思想性和传播性的完美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主流媒体,我们既要传播好党和国家的主流声音,同时要满足网民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始终坚持讲故事还是要讲有高度、有思想的故事。“红色气质”和“国家相册”就是我们这方面的探讨,红色气质是我们为建党95周年做的融媒体形态的片子,集纳了记录历史细节的大量照片,这个照片来自于新华社新闻照片档案馆,用融媒的方式,用9分5秒的时长表现中国共产党95周年光辉里程,每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通过照片的动态解读,呈现了不一样的中共党史。我们制作国家相册这个系列,我本人作为出品人,感受到了宝贵历史文化的要素在这个时代再挖掘再传播,让它在新时代绽放新的价值和能量的意义。我们这个“国家相册”突破影视媒体传统的套路,充分应用3D特效、动画模拟、虚拟演播室、数据可视化等新的手段,现在已经制作了60多期,在国内播放获得了很多的访问量,与此同时国外也很关注。新华社总编辑到法国访问的时候,法国同行就要求这样的东西能提供法文版,法文版已经在法国的网站播出,同时德语版也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之中。我们始终认为讲述故事要接地气和添生趣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的日历,这个日历的做法确实视角是不同的,截取了一些点滴的细节,把几年来154天总书记出访的脉络、轨迹理得非常清晰。梳理关键是从受众的视角,从细微细小的方面出发,也包括他假期期间的出访在干什么,包括习主席的访问,有时候出现一天有27个小时在路上,就是穿越不同时区,时间高效利用,有一天出现27小时的状况,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短视频也受到网民的追捧。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何当选十九大代表的,主题是很大的主题,很严肃的,但是我们团队觉得完全可以让它用轻松亲切的表达,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给受众,这样的东西也非常受网民的欢迎。

从这里案例可以看出来思想性、观赏性、传播性的融合,确实它不是不可能,这个时代的媒体机构确实要把准信息消费的脉络,要把住受众到底怎么愉快阅读,愉快获取他需要的这种内容产品,我们觉得关键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而且要用新的手段不断拓宽表达形态的边界。新华网创作的视频量不少,这些既不同于传统影视形式的压缩,不是变短就是短视频,也不同于微电影,也不同于泛娱乐化和娱乐化的琐碎视频的内容,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叙事方法,让硬的新闻软下来,让厚重题材能够轻盈下来,这是创作者综合能力的考验。我们切实也遇到过很多挑战,但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所以这些内容的生产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这方面的坚守我们也确实觉得应该是这个时代正能量作品的一种天然的护城河,就是要把内容的品质,思想性、观赏性、传播性很好结合起来。
 
第二,技术创新与人文坚守的问题

科技有时给人的冰冷的感觉,但是在传媒领域我们不能让技术是冰冷的,技术应该是有温度的,因为我们的技术必须要和人文情怀,和我们表达的内容融合起来,从而使技术显得有温度、有热度。这几年新华网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持续推进科技、资本与传媒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国内目前首支无人队。我们参与制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国家标准,我们团队基本驾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技术能力,特别是这些方面一直在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我们也设立自己的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研究什么呢?研究人工智能与媒体的融合问题,我们的切入方式是移动互联,是从生物传感的视角来切入。因为物联网时代媒介的形态也有更加深刻的变化,大家知道传感是物联网基础核心的入口,人与这样一种技术范畴的各种功能融合,产生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的数据,是未来塑造媒体形态的重要的出口。所以我们立足于前沿的科技,专注于传媒的利用,同时坚持新华气质和新华品格,所以这几年在网络视听领域不断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这个案例是换个姿势看报告,这个形式年轻网民特别受欢迎。今年的两会报告1.8万字,怎么解读这个报告?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是把这里面的数据全部提炼出来,用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无人机拍摄的全国同题材的主题范围,最后制作了很短的短视频,但是这个把主要的数据全部呈现出来了,我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天眼采集,天津爆炸传播最广的视频,还有爆炸核心区大水坑的照片,全部都是新华网无人机的作品,新华网的无人机队把雄安新区的现状做了空域的扫描,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机构跟我们索取当时完整的这些素材。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用虚拟现实来营造沉浸体验,我们现在按照计划正在制作,这是纪念长征的新闻报道,飞跃泸定桥虚拟现实的新闻作品,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分布式虚拟体验的技术难关,可以做到4人以上同步体验,同步沉浸在同一个虚拟现实的场景里面。我们用虚拟现实技术也做了大量的新闻现场的还原,在互联网也有非常强的传播。我们也用增强现实技术做场景的叠加,使这种新的玩法对正能量的报道产生新的传播力和穿透力。大家看到的“2016年度巨献”,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年终报道的过程中,把年度的大家关注的数据提炼出来,我们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对现实环境和虚拟世界进行了融合,这个发布之后访问量也是巨大的。业界有学者写文章,说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例增强现实技术用于新闻报道的案例。这个过程之中,确实我们也有很多体会,我们觉得重视技术,但不能炫技,现在很多融媒体报道出现炫技的状况,内容很空洞,没有多少新闻量,我们展现情怀,但是不能空泛,要让内容匹配合适的技术手段,饱含人文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第三,内容生产与体验的关系

现在大家在探讨传播的问题,这个时代互联网的传播,大家都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方面我们有两件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是在内容产品的生产端取得突破,实现优质内容的生产。这是新华网的媒体创意工场,就是要把优秀人才的创意和各种前沿新技术进行叠加和融合,并且传统传感技术对用户端的感知来不断优化和完善内容产品,使内容产品获得新的形态,获得新的生命。媒体创新工场我们计划作为新华社媒体创意发展的平台。我们引入了国际最先进的装备,人才团队也比较强,我们会向特效制作等环节拓展,未来我们会和合作伙伴有新的合作机会。用户端的突破不局限,建立自己的传感体验和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主要解决精准感知和用户需求,能够通过传感技术把用户看视听节目的生理和心理数据采集过来,通过全流程的形态和改变使内容生产建立在技术支撑、人文情怀支撑,还有人才对于传播内容的思想和意识性的把握方面,这就是网络视听出现的全新的形态。
 
在视听领域新媒体我们都在奋力探索,主流媒体我们觉得未知的部分大大多于我们感知到的东西,在这条路上探索新华网确实下足了功夫,特别是上市以来,我们做了业务方面的盘展,聚焦这个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这块业务作为业态创新的支点,现在形成了常态化的生产传播,包括销售的机制,这将对新华网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份成绩单是我分享案例的各自浏览量,这个成绩单是对新华网探索的巨大鼓舞。未来新华网将围绕党和国家进入新时代的节奏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自身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探索,使新华模式成为我们探索的一种有效的受大家欢迎的结果,我相信这不仅有助于新华网转型升级,还有助于新华网加快建设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新媒体和成为强大的视听媒体的目标,也希望和业界同仁更多合作和交流,我们共同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共同作出贡献,作出我们新的努力。
 
谢谢大家!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