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京家中,打开电脑,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开启一场英国议会大厦“现场”之旅……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已经实现的应用。
一家英国公司已经开启了这一应用服务,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
然而,一方面,虚拟现实市场很热闹,各大企业都在抢滩;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并没有急速起飞,前景也表现出不确定性。那么,当今IT领域这项备受关注的技术,其产业化蛋糕究竟可以做多大?
很好的内容分发渠道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用于教育、医疗、购物等是业内共识,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领域的虚拟现实应用与真正的产业化尚有距离。
为英国议会大厦制作虚拟现实导览内容的英国公司“土豚360”创始人斯科特·尼科尔斯认为,虚拟现实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分发渠道。现有视频内容资源中,很大一部分都适合以虚拟现实和360度全景图像方式呈现。目前在英国市场,很多商家都有制作这类内容的需求,包括演唱会、展会等大型活动及零售业等,这能让更多人即便无法亲临现场也可以获得交互式、沉浸式体验。
因本身就采用角色扮演、行为模拟等方式,游戏是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最好的产业,目前进入消费级市场的虚拟现实设备也主要作为游戏硬件使用。
虚拟现实对影视等其他娱乐产业的辐射也初见端倪。伴随电影《火星救援》的上映,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推出一款同名虚拟现实游戏,玩家可化身电影男主角,体验一把被只身扔在火星上的感觉。
美国高盛银行2016年发布报告预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拥有巨大潜能,可能会发展为类似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到2025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软件硬件年营收有望达到800亿美元;如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能跳出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到2025年该领域年营收最多甚至可达1820亿美元。
下一个增长点在何处
在虚拟现实领域,尽管奥克卢斯、索尼、HTC三大厂商产品竞争的格局逐渐形成,市场上仍在不断涌现大量盒式虚拟现实设备。这类产品一般价格低廉、兼容性差、佩戴感差异大,有些甚至会带来头晕、目眩等严重不良反应。进入亚洲市场的还有琳琅满目的虚拟现实体验店,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对于虚拟现实产业初始阶段种种“乱象”,有观点认为,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是该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环境。
对前赴后继加入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企业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个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认为,虚拟现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高度融合、相关设备的使用越来越便捷等。再过5年到8年,虚拟现实头部显示器(头显)的外形可能就像眼镜一样普通。
虚拟现实硬件也不再仅仅指代头显,而是一个平台,包含各种可增强体感的工具和配件。HTC主管虚拟现实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里卡兹·斯泰贝介绍,在今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首次亮相的Vive追踪器近日正式发售,它可以绑定在像网球拍、棒球棍、手套等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上,变身游戏工具。
中国发布首个VR标准
6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联盟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这是中国虚拟现实领域首个标准。
“虚拟现实‘国际合作·开放共赢’论坛暨行业标准发布大会”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新华网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在大会发表讲话说,这一标准将为虚拟现实硬件市场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