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紫千传媒董事COO高歌做客CCBN视频采访间,接受了DVBCN&AsiaOTT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文艺评估不能单纯只看数据流量,另外媒体制作人也不必担心创作能力会被机器所取代。
据他介绍,紫千传媒是一家坚持原创、坚持传统影视剧制作的公司。在过去几年,分别做过著名的“中国家庭”系列,还有“各就各位”系列。
2014年,投资拍制作了《绯闻女友》(由李晟、马天宇、孙艺洲主演);2015年开拍了《长征大会师》献礼剧;2016年(长征80周年的纪念年份登陆)登陆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档,发行《一路向北》(刘恺威、张译主演)在中央八套播出,取得了很好的收视。2017年1月份,参加了首届中国网络IP的论坛,包括此次参加CCBN行业论坛,也是为了分享行业经验。
文艺评估不能片面依靠流量
传统影视剧在当下可能走在一个低谷,生态发生了变化,传统影视人制作迷茫的地方还有很多,高歌认为这一定是综合性的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因为文艺评估的方方面面。
“判断一个文艺作品只是从数据和流量来看,意识形态这一块有没有打分?如果我们说它符不符合的时候,观众有没有给我们打分?如果打分就能判断他们的生死吗?他们能代表数亿的观众吗?”这些理性问题和感性问题是高歌一直以来很大的困惑。高歌介绍到,媒体节目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去模拟,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模式就能判断出观众的喜好和一个综合的文艺作品评估的打分。所以他相信这个是一个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经历的过程,未来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评估体系,来指导媒体人如何去选择题材和运营作品。
影视人不用担心创作能力会被机器取代
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传统影视剧中的运用,高歌表示其实事没有年龄的差异的。传统影视剧出品和制作的前辈学习能力非常强,在追赶时代先进技术方面其实并没有被落在后面。另外一个层面,过去的创作当中,影视编剧们不是像观众想象中的闭门造车,其实他们已经在走数据这条路。大家会讨论分别是什么题材,这种信息就是数据,能够判断是否撞车,是否在风口浪尖。按照数据去理解一个作品,应该是影视行业人应该有的素质了。当然90后一定要去学习的,如果90后只依赖数据,这也是非常可怕的。
有可能剧本都能有机器人来创作?高歌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当前人们处于一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期,但他认为目前的机器人不等同于人,这件事是非常确信的,它只是一个智能工具,尤其是文艺创作,音乐、绘画、戏曲——这都是明确被所有的科学机构认定是无法用机器来创作的,这就是属于人类特有自己的语言,这个恐惧是不用去有。
他表示,审美是可传承的,文化是有自觉性的,人文精神一直在回归。
加强数据打假 影视公司要守住底线
行业自律问题,高歌表示,影视剧行业协会一直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如果200万的数据,比追加2000万投资还能达到好效果,是不是也会选择买数据?但同时,受益者也会成为受害者,因为我们要给他时间去证明这个事情。目前行业协会内部有必要出台一个明文规定:如果有影视剧公司再去购买假收视率、假数据将会被拉黑进入黑名单,此生不允许再从事影视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手段,如果是立法的话,那些假收视率的公司也会陆陆续续地销声匿迹。对于假数据,高歌表示,他们厌弃它,他们不碰它,这是与他们类似的有道德尊严、有底线的影视公司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