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IP生态及娱乐峰会在皇家大饭店召开。会上,知名编剧汤祈岑作了题为《IP剧在改编创造中的三大误区》的精彩演讲。
图为:知名编剧汤祈岑
一、重网感、失风雅
网感其实是跟IP接轨的。于是许多人就会有错误的观点,认为没有网感就不能做电视。所以很多人开始琢磨网感是什么,琢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说一味地迎合年轻人的文化,或者过度地揣摩90后、00后的喜好,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了太多不适合的网络元素。比如大把地使用流行词或者一些黄暴擦边球,用一些奇装异服或者出格的表演来吸引观众。但这些都不是网感,而是低俗文化。当把一个IP转化成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尊重收视群。
网感是什么?对艺人来说就是放下偶像包袱,勇于自黑和自我批评,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对综艺来说就是个人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而对影视创作来说网感其实是树立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和尊重观众,尊重创作者。
举例来说:同样是IP改编,选一部大热的IP小说,选一些当红的演员,然后加入现在的流行元素,比如说虐恋、马丽苏或者是玄幻,看神仙们谈恋爱,这样的片子再拿来和在中央一套播放的《大秦帝国》相比,哪种更有网感?所谓的网感是指片子里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有大情大义和历史沉重。这种气韵是跨越平台和年龄的。网络观众不只喜欢粉嘟嘟、亮晶晶而不喜欢凝重感的黑糊糊的片子。其实网络观众对正剧或者是高品质剧的要求是比想象中更加迫切的。《大秦帝国》虽然是在中央一套播出,但是在网络上的播放率同样达到了二十亿左右,其实《大秦帝国》也是大IP。
二、重包装、失气韵
很多制片方或者资本方在得到一个IP以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然后就线上线下宣传。选演员、选美术、选导演、选制作等等。海报、片方都很好看。但是一个盆子端上来以后,总以为是大餐,至少是一份像样的饭菜,结果发现是一个份咸菜包饭,整个片子没有内容是很失望的事。可能会有人说电视剧50集、60集的量怎么会没有内容,内容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不能给观众提供余味优质的影视剧,电影在放完以后要给观众一个感慨、思考和反省。现在当我们谈论一部IP剧的时候,我们谈论的经常是演员、平台、特效、宣传,就唯独不是内容本身,这样下去,这个IP会彻底沦为一个大型的买椟还珠现象。
三、重市场、失品质
IP并不等于有量,也并不一定有立体的角色,并不会提供优质的内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市场的从业者已经有所察觉的。一个IP如果除了名字和噱头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话,观众是不会买账的。票房跟点击率、收视率是不会骗人的。从今年开始将有一大批不合格的IP产品会渐渐地被市场淘汰,IP市场的发展会走向精品化和优质化的路线。如果创作方或制片方只是一味地追求IP,只想着在这个市场上面追名逐利或者只想赚钱,而不进行深度挖掘和孵化的,IP永远不会成为一个IP。这不光是影视市场的规律,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IP其实是把双刃剑,创作者的思考的深度有多少,IP这把刃就有多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