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IC2016全球家庭互联网大会在全产业链同仁的支持下已经胜利闭幕。此次大会吸引了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OTT牌照商、视频网站、终端厂商、4K厂商、直播平台、内容提供商、CDN服务商、平台提供商、VR/AR厂商、智能家居服务商、标准组织、科研机构、芯片和设备商等全产业链的领导、专业人士近3000人。6场论坛同时召开,100位演讲嘉宾开诚布公地分享他们对家庭互联网产业链的看法,并提出高屋建瓴的见解。接下来,GFIC2016主办方DVBCN&AsiaOTT将推出GFIC系列综述。本文将重点介绍GFIC2016—亚太CDN年度盛典上午场核心观点。
网心科技营销副总裁董鳕:创新型专业CDN上位 CDN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已定
来自当下互联网外部环境需求的全新变化,正促成CDN市场自去年进入快速变格局。新需求虽为旧有CDN带来了不小的转型之痛,但新需求也意味着崭新的行业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市场席位,在传统CDN之外,新的身影开始出现。
云厂商与创新型专业CDN的先后出现,打破了传统CDN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当CDN行业本身开始出现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时,意味着市场将会从里到外真正进行变革了。2015年,全球首个共享经济云计算企业网心科技,在酝酿了一年多后,推出了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星域CDN。不同于云厂商和传统CDN的“有限节点”模式,星域CDN在400+骨干节点外,利用四项核心创新技术:无限节点、星域调度、动态防御和弱网加速,第一次将CDN行业的节点数扩展到了“无限节点”,将数据传输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只有一公里”。
创新型专业CDN就是抱着“重新定义CDN”的目标而来。除创新技术外,星域CDN自去年至今连续打出了腰斩之后再腰斩的0.27/Mbps/天冰点售价,并带动阿里云、腾讯也下调自身价格近1/4,重新定义了CDN行业的价格体系。共享经济和技术创新的红利还带来了服务上的革新,除主动为企业提供质量更优,成本更省的解决方案外,星域CDN还向企业提供了全套直播一站式服务,让零基础的企业也能完成快速搭建和运营。
世纪互联集团-光载无限事业合伙人朱岩:CDN红海之下还能做什么?
在行业红海下,首先重要的还是服务质量。其实每一家都会有营销关系,客户究竟会不会待在这里?其实更多的还是看服务质量到底哪一家好,哪家错误出现的少,哪家在错误出现的时候快速恢复。光载无限做智能化DNS,这个产品也被很多的顶级的厂商看好,根据精准的地址库,无论是DDOS,还是为企业内部,达到它专属的内置库。其次是云安全防护。再者是智能流量调度,以节点链路性能、负载、资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为基础的流量调度。最后一点是怎么样在客户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CDN服务商能够先发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适应、自修护把它解决。
CDN发展很多年,虽然有一些技术变化,但是并没有技术的颠覆。光载无限会把整个世纪互联20多年形成的专业的精细化的运营在光载无线这个品牌中去打造出来。光载无限在Block Chain里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经过无线节点的扩散,都可以通过Block Chain的方式,更好的、更深层次地去解决。
云帆加速创始人&CEO佟永跃:全面开启共享CDN 打造CDN行业UBER
CDN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CDN需求的急剧的增长有没有存在大量资源的冗余呢?冗余在哪儿呢?近几年,流量巨大的企业开始自建CDN,但在布置大量节点后,是否有充分利用呢?在流量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该如何布置呢?在终端用户那里,因我国网络政策,个人上行带宽基本上都是闲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呢?这都是目前行业的痛点和机会。
但看到共享经济在2C行业的生态化,佟永跃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共享理念应用到CDN这个2B行业呢?让CDN公司可以比较轻量级地去运作呢?
云帆加速分了两步走。第一步,今年上半年,云帆加速已经将核心网络及系统全部建设好,继而实行第二步,在10月份推出共享CDN计划,整合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冗余的带宽及服务器资源以及商业路由器、家庭网关甚至终端用户TV、PC等设备纳入到共享CDN计划中来,打造高可用融合共享分发网络,颠覆传统CDN以来资源堆砌式的发展模式,为参与成员带来模式创新的红利:一方面激活企业、社会、个人沉没资产助其价值变现;另一方面,可以让CDN价格主动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帮助互联网企业减负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共享资源进驻,云帆加速将与融合进来的这些资源进行分层分级,分优先,最后把它匹配不同的资源池里面,这个就是共享CDN。
UCloud 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苏元朋:直播借力云平台开创运营新思路
现在视频已经逐步地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像医疗,像电商,像体育、社交、旅游、教育等各行各业。目前直播的APP有300多家,这个市场规模可能有90多亿,在中国看直播的用户有3亿,这大约占中国现在互联网用户的45%。
视频对互联网的带宽消耗也比较大,对于一些技术的挑战也会很强,尤其直播对一些实时性的要求比较高,可能5秒的要求已经是极限了。除了速度之外,直播对于格式、清晰度、尺寸、规格方面的要求都比较多。现在的手机版本、品牌、操作系统都很多,这时候就会对终端的适配性的要求比较高。
在这么多挑战目前,如何破局呢?那就要把直播和云计算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更好的为直播体系服务!
UCloud“CDN+存储+计算”铁三角,可以解局“直播困境”!
UCloud“CDN+存储+计算”铁三角,可以解局“直播困境”!
直播与计算结合,涉及到的首先是视频的转码,还有图片的一些处理。在这部分,UCloud可以提供非常开放的机制,用户可以去自定义编解码。通过UCloud UGC(通用计算)的高效并行计算能力, 充分利用UCloud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可用区的UHost(云主机),提供基于UCloud云平台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功能性,满足图片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生物数据分析等领域的计算需求。
对于互联网应用中广泛存在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UCloud对象存储UFile提供无上限的存储空间、支持高并发访问,并拥有低成本优势。结合UCDN突出的分发能力,全面提升全网终端用户的访问体验。
冷存储方面,UCloud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数据归档服务——归档存储(UArchive),适合于海量数据的长期归档、备份。UArchive支持数据自动多重冗余备份,具有高可靠性、安全、弹性扩展及适用场景多等优势。
在新存储技术中,采用了EC(erasure coding,纠删码)技术实现数据冗余机制,对比目前传统厂商3份副本的冗余技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存储利用率,为用户降低存储成本,进一步契合直播行业大规模视频文件存储的需求。
UCloud后台有一个测速体系,数据才是运营的“眼睛”。UCloud现在做了一个智能的测速体系,如果用户有连接进来,UCloud就可以测速到用户数据。
直播方面,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秒开。当用户连接到UCloud的服务器,去下载一个视频关键帧,他就可以秒开。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快速的重传?UCloud RTU数据会根据他真实的数据,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包发出去。这是UCloud对于秒开和卡顿这方面的一些内核层面的技术优化。
在机房还有服务器故障的时候,UCloud会做到秒级的切换。在直播出现突发故障时,UCloud有什么手段可以保证?首先是做好流量管理,拒绝新过来的请求。在遇到攻击时,UCloud都会做自动化的容灾,还有负载均衡,不会出现局部的过载。
中国移动咪咕视讯副总裁贝悦:自建视频云服务,CDN行业需要融合发展
CDN行业目前处于一片红海。从两年前,依托于OTT一些业务的增长,CDN的流量有增长。最近一年多,依赖于直播业务的增长,CDN的规模也有所增长。但是整个在里面从业的公司非常非常多。在整个行业的背景下,除了在技术上面大家在寻找一些突破和寻找各自独特的优势以外,其实在市场策略上面,价格一直是相互搏杀得非常厉害的地方。尽管市场是巨大的,从行业实际的收益和效益来讲,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理想。这其实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些困境。
在这样的一个红海当中,视频行业占据了整个CDN内容分发的80%到90%。实际上视频内容对于CDN厂商来说利润是最低的。对于视频的服务行业来讲,它的盈利可能路也比较长。既然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目前看起来都不是那么快速地增长,对于CDN的服务厂商来讲,其实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做好产品、技术以及资源的融合。视频内容占据了整个流量的80%-90%,但是唯有将视频、多媒体、下载等等所有的产品融合在一块儿,才能做全服务的提供,才能够有一些出路。目前对于有些小企业来讲,其实融合的CDN的战略也在有一些升温。2016年整个CDN行业关键词可能是“自建”,有越来越多的大的互联网的公司也在做CDN自建的策略。
第二、做好基础的融合。传统CDN网络的定位,从基础架构到网络承载再到应用业务模式都需要做一些变革,做一些跟新的技术的融合。一方面像视频直播的兴起,就已经对原来传统的CDN的布网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改变。另一方面,网络承载的改变,也会改变原来基于IP的这样的一个网络方式,会更多的像SDN、NFV,把这样的技术结合起来。还有一点就是边缘计算,原来把它看作是内容的传输,其实CDN一张大的网络将越来越转化为一个大的计算的网络,越来越多的业务的模式和计算的需求都会在这个网络上来承载,这样的要求也会往各个节点去推送。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的运算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面去,分布到越靠近用户的节点上去,来保证最为一致性的一些业务的体验。
第三、资源合作方面,应该更多的做一些资源的融合。实际上,业内的每一个从业者大家都深刻能够体会到在网络、在带宽等等这些方面的压力,以及运营商在政策上的调整给大家带来的压力,所以大家应该融合起来,将资源进行共享。
咪咕视讯正在打造自己得视频云产品,依托于整个中移动的大的网络资源和本身视频业务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源和一些技术的投入,正在建立自己的咪咕视频的云,一方面为自身业务的发展做准备,另外一方面为行业内的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的视频服务的内容。
国广东方王睿:CIBN互联网电视 自建CDN核心平台助力国家级视频云建设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快速的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迈进。家庭互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的第一个引爆点,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广电新媒体、运营商各行各业纷纷提出自己的大屏端战略、推出针对大屏端的新产品新应用。视频应用可以说是大屏端用户的一个最强需求,互联网视频进入大屏时代。
大屏端视频业务对CDN架构提出了新的需求。带宽——CDN架构需要考虑如何让视频更靠近用户存储,减少大流量传输消耗,家庭网关会成为CDN最靠近用户的一个缓存节点。存储——CDN架构需要和云平台结合提供分布式存储架构来满足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效率——CDN架构也需要提供智能路由选择、支持实时传输协议来满足用户低延时、无卡顿、强互动的极致观看体验需求。
国广东方的CDN构建思路是:第一、不能完全依赖第三方商业CDN,采用自建+租用混合互补方案;第二、自建CDN提供灵活部署与互通能力,资源集中云化、服务就近部署,让家庭网关成为CDN中最靠近用户的节点;第三、构建完整的CIBN互联网电视端到端播控服务平台,CDN是核心是基础;第四、只有自建CDN平台,结合国家级云平台,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容传输的可管可控,承担起互联网电视牌照方的历史重任。
国广东方CDN核心平台架构介绍:整个CDN平台由业务入口节点、Tracker节点、CDN核心存储节点和CDN边缘存储节点。CDN业务入口作为整个CDN对外服务窗口,接受用户终端的服务请求,根据实时统计结果,动态分配离用户终端最近的、服务质量最好的节点向用户提供服务;CDN Tracker跟踪CDN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状态,为各个节点提供服务,但是不直接对终端用户提供服务;CDN核心存储节点和CDN边缘存储节点构成CDN的二级存储架构。一个CDN集群至少部署3个CDN核心存储节点,满足分布式CAP理论,保证数据的可靠存储。CDN核心存储节点存储能力非常大、网络带宽覆盖广、充当所有其他节点的终极数据源头、数据备份等。CDN边缘存储节点可以根据需求遍布全国全世界各地、各网段任意部署,甚至可以部署到用户的家庭网关中。CDN边缘存储节点中存储的是热点内容。节点间使用P2P协议传输数据。
国广东方视频云平台建设情况:基于cdn系统来构建的,目标是为打造一个国家级的视频云平台做基础。CDN的分布式存储和分发系统,可充当互联网牌照方内容的统一传输管道,同时,利用国广东方相关技术,以部署的节点资源为基础,完全可以构建一套国家级媒体视频云平台。国广东方在全国各地部署了很多CDN服务节点。在海外也部署了一些。总的来说,内容建设和节点部署在持续进行中。
优朋普乐CTO江四红:用CDN推动互动电视的发展
互动电视有三种形态,包括IPTV、DVB以及OTT。这三种形态都是能够在大屏上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由内容方和渠道方共同合作来完成对用户的服务。这个过程中CDN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互动电视领域需要CDN能够足够的灵活、开放,从业务对接上能够支撑各种终端接口。互动电视有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支撑不同的终端厂商,要对接不同的内容,都需要CDN能够提供不同的接入的方式。首先是终端,要能够支撑多种终端的接入。互动电视主要的终端是电视机和机顶盒,但实际上手机、PC,包括一些WEB端也是整个电视机的有效的补充。在CDN的角度,不仅能支持电视和机顶盒,也要能够支撑各种移动端设备,包括WEB的播放。第二点是要能够根据业务的需求,来进行一些网络的覆盖,一些策略的调整。第三个是要能够支持各种内容,像各种直播、轮播的形态。最后是要能够跟各种业务系统对接。这个业务系统实际上就是运营系统,包括上下线操作的系统。
互动电视也需要CDN是具备高性能的,是可扩展的,因为互动电视中所传输的视频内容是码率非常高的,对于传输的整个质量保障要求也非常高。
关于CDN未来的发展,江总认为有2点:一个是产品化,一个是智能化。所谓产品化更多的是体现在CDN的成熟度上,它能够支撑大量的用户同时的访问,同时它要能够支撑各种运营策略,本身能够提供数据分析,然后能够对服务质量进行一些动态的适应和调控。CDN不是以复杂的方式对接,而是用简单的方式进行一些很容易的对接。还需要有一些很好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看得见当前的状态,就是可视。能够做一些调控,能够把用户导向到合适的地方,然后让他使用合适的服务。然后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自动化的处理,恢复当前的故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最后,还应该实现大数据,优化整个服务。CDN系统在服务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用户的一些观看行为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大数据系统进行完整的对接,能够从中看用户的整体质量,来对服务进行持续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