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重生》23个平台 多台、多网、多国同步联播
广电时评 | 2016-06-21 10:23

7月1日开播,覆盖国内外23家平台,这不是“好莱坞大片”上画,而是一部纪录片的高规格“首映”。

这部片子名为《重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项目”之一。6月17日,该片在京举办了开播发布会。

《重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片子从“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讲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的奋斗历程。该片将于7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纪实、上海纪实、爱奇艺、优土等多台、多网,以及多家国际媒体平台共计约23个平台同步联动播出。

23个平台,多台、多网、多国同步联播

作为党史纪录片,《重生》在播出规模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播出上也首次使用商业运作方式,实现了“多台、多网、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国际媒体”同步联动播出。

多台——电视端包括中央电视台、3家专业纪实频道(北京纪实、上海纪实、金鹰纪实)、8家省级卫视(江苏、浙江、江西、河南、重庆、陕西、甘肃、兵团卫视)、2家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西藏卫视、青海卫视、康巴卫视、内蒙古卫视)。

多网——视频网站播出平台涵盖了凤凰网、爱奇艺、优土、哔哩哔哩等平台。

国际媒体——该片还将迈出国门,在覆盖海外5亿家庭用户的互联网电视端同步播出英文版本。

此外,除了传统的节目播出,在传播层面上,《重生》团队采用了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联动推广,同时还设计了多款H5小游戏增加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及参与感。

9.jpg

老题材如何做出新意思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闯入人们的视野。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跟着贝尔去旅行》,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本草中国》,这些作品不仅在影像语言、视觉呈现、艺术表达等方面开启了一个属于纪录片的新时代,更是成为年轻受众们追捧的对象。

而抓住年轻人,也是纪录片《重生》的目标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有着厚重质感的党史类纪录片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在发布会上,《重生》的顾问团队成员之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辑部副主任卢洁直言,“许多官方制作的好片子,党史专家、业内人士都非常认可,但年轻人不爱看,这是一个问题。”《重生》的制片人陈东珅也坦言,“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党史并不熟悉,甚至是拒绝了解。但我想说的是,让我们耐下心来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段真实的属于中国的故事。”

《重生》制作团队是一支由85后组成的年轻队伍,制作组邀请了《纸牌屋》的灯光摄影团队,采用4K技术制作。要将28年的历史凝聚在短短五集之内,对于制作团队来说,“难度大、压力大。”

《重生》总撰稿邓建永在开播发布会后的专家研讨会上提到,相比自己此前参与制作的纪录片《河西走廊》,《重生》的制作难度更高,一方面党史题材的创作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题材、主题的重叠度非常高,如何寻求差异化是一个挑战。

640.webp (8).jpg

在《重生》记录的这段历史当中,不乏“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重庆和谈”“三大战役”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在叙事方式上,《重生》选择了故事化的讲述,这一手法不仅区别于其他党史类纪录片,也延续了制作团队在《河西走廊》中的创作风格。

在发布会现场观看过第一集节目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表示,《重生》具有多个优点:第一,片子主题呼应了建党95周年的时代主题,并通过短短五集向观众们说明了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对党的执政逻辑作出了肯定回答;第二,节目创新艺术手法,《重生》以解说为主,又通过演员表演重现历史故事,“表演+解说”的方式使得艺术张力更大;第三,《重生》的整体表达风格平实,节目面向基层大众,用细节打动人心,让观众在润物细无声之中看到革命先辈在风云突变中逐渐剥离出来,逐渐酝酿出新思想、新体系,这个过程没有说教,也更加自然。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总结说:“在处理重大题材上,《重生》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的混搭、国内团队和国际团队的混搭,使纪录片的表达更有影响力了。”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