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产业评判上有失偏颇,而且也不利于移动转售业务的未来发展。
而最最令人心痛的是,这样的微信内容居然来自于某地公安,一些官方媒体也不加分析地进行了转载,让不利舆论环境持续发酵。
作为一家行业媒体,我们必须拨开迷雾,还虚拟运营产业一个公道。
观点一:虚拟运营是正经买卖
在某些媒体舆论的引导下,人们对170号码产生了“谈虎色变”的误解,以为从事170号码运营的都是唯利是图的鸡鸣狗盗之徒。
但是事实上,移动转售通信业务牌照的发放、民营企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都是国家鼓励和允许的。国务院从2005年以来接连发布了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政策,探索在部分领域引入民间投资,其中电信行业作为先行领域之一,在2013年年底正式开放移动通信转售业务领域,因此,42家民营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是有政策支持的。
工信部在颁发牌照时,对企业资质设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与考察,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能够获准进入的企业,均在企业规模、经营资质、技术能力储备等方面有着优异表现,属于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这些企业在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工信部、基础运营商为帮助其开展业务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帮助。备受争议的170号码,也是由工信部核准发放给基础运营商,再由基础运营商经过充分准备后按照严格条件规定分配给虚拟运营商的。
因此,无论是虚拟运营商本身,还是其从业资质,或者是170号码,都是政策层面允许和倡导的,是经得住市场拷问的。
观点二:警方“唯工具论”不可取
垃圾短信、诈骗电话并不是170的独有现象,在170号码诞生之前,各种诈骗电话和短信已经非常猖獗。如今,170号码上表现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随着虚拟运营产业规模的扩大、用户基础的增多(最新数据,用户规模超过2740万户),诈骗分子数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对于诈骗分子我们主张重典治乱,但是并不主张以偏概全地给所有170号码均贴上“诈骗”的标签,将所有的170号码一棍子打死。打个比方,菜刀可以切菜,但是也有人拿来行凶,那么是否因为有人被菜刀砍伤砍死,我们就要全面禁止菜刀?警方呼吁“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相当于禁止超市出售菜刀,两者都是一种简单的“唯工具论”。
有少部分人拿170号码来诈骗,但是大多数用户还是用于正常通信。事实上,两年多来,虚拟运营商在资费套餐、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推出了“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多账户共享套餐”等举措,犹如一股清新之风,扩大了用户选择,带动了基础运营商创新,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批量忠诚用户。如果对于“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这将为忠诚用户带来极大不便,打击虚拟运营商创新热情,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观点三:虚商应像珍惜羽毛一样珍惜170号码
在为虚拟运营商喊冤之后,我们也呼吁虚拟运营商加强自律,坚决杜绝非实名制情况存在,拒绝为诈骗分子提供任何犯罪的温床。
虽然舆论对虚拟运营商的指责有过激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基础运营商的号段而言,170号码的垃圾短信、诈骗电话比例的确较高,这与虚拟运营商起步不久、运营体系建设尚未完善有密切关系。
此前有专家向记者表示,虚拟运营商的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上渠道需要填写和提交完整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实名制和诈骗的可能,而线下则既包括自身渠道也包括社会渠道,构成比较复杂,增加了虚拟运营商管控的难度,尤其是如果对于社会渠道疏于管理,就容易造成实名制执行不力,给诈骗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记者了解到,目前虚拟运营商对线下渠道均加大了管理,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实名认证工具,协助线下渠道展开登记,但是也有部分渠道心存侥幸心理。
42家虚拟运营商共用一个170号段,虽谈不上“一荣俱荣”,但绝对是“一损俱损”,只要一家运营商的一个170号码出现了问题,用户就会将指责投向所有虚拟运营商,使得所有虚商招来骂名。因此,虚拟运营商应该像鸟儿珍惜自己羽毛一样,珍惜来之不易的170号码,打造虚拟运营的良好品牌形象,在这一点上,42家虚商实质上是一家人,难分你我。
观点四: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建议取缔资质
重典方能治乱,最后,对于那些屡不遵守实名制规定、对诈骗分子提供犯罪机会的虚拟运营商,我们也建议监管部门不留情面地取消试点资格。因为正如前文所述,42家虚拟运营商实质是一家人,目前移动转售正式牌照发放在即,如果仍有虚拟运营商不遵守实名制规定,那必将扰乱整个行业秩序,影响移动转售产业和民资进入电信业的进程。因此,为了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清除个别害群之马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