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朋友圈疯传一篇名为《警察内部最近疯传的“六个一律”,快转给你的亲友》的文章,由于近日来诈骗案件屡发不止,文章建议“源头还需要我们群众提高防范意识”。于是,文章最后表示:“能做到这六个‘一律’,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那么,这六个“一律”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
六个“一律”:
一.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二.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
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四.所有短信,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五.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六.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从文章列举的六个“一律”来看,出发点都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能够完全做好这六个“一律”,至少遭遇诈骗的机会会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完全杜绝。不过,这确实起到了很好防御作用。那么,如果都严格执行这六个“一律”会不会错过什么事情,或者一棒子误杀某些产业呢?
六个“一律”中最后一条“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公然建议消费者将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拒接,这意味着所有170开头的电话都不可信,都是诈骗电话帮凶,都是诈骗万恶源头。那么,如此一概而论真的很客观吗?
不可否认,部分虚拟运营商企业由于资费更受消费者欢迎,推出了众多无漫游、零月租、流量不清零等优质资费方案,但这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很多便利。加之前期虚拟运营商在落实手机实名制方面缺乏经验,造成了当时号称“44%诈骗短信来自170电话”之数据诞生。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所有42家虚拟运营商都是经工信部许可正规开展移动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肩负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通信领域的落地。是国家推进电信业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促进信息消费繁荣的重要举措。
如此,轻易将所有虚拟运营商一并盖棺定论显然有失公允。之前,有部分社会人士反映:170来电电话无法区分究竟是哪家虚拟运营商,更不清楚跟哪家基础运营商合作。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毕竟,所有42家虚拟运营商都跟三家基础运营商进行了合作,每家虚拟运营商在不同城市拿到的号段不同,根据号码前7位便可以甄别究竟是哪家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由于缺乏电信运营经验,在试点期出现很多问题在所难免,开展试点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幸,在颁发正式牌照之前,这些问题都一个个暴露了出来,这也给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去规范应对。近日,工信部便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也很有针对性的就当前虚拟运营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如何规范给出了坚决立场。一个月的整改期足以使多数有志真正从事移动转售行业的虚拟运营商改过自新,但是对于拒不整改、问题特别严重的企业,我们也呼吁对其予以取缔。毕竟,不能因为个别企业违规而永远影响整个移动转售产业的整体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