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幕的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成为了即时通讯应用Messenger全面转型服务平台的基础。类似的Bot技术之前已经在微软Build大会上吸引了诸多关注,而据新浪科技获取的独家消息,一个月后的谷歌I/O大会上也将推出整合人工智能的全新即时通讯应用。
今年似乎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Bot元年。
自两年前从Facebook主应用分拆出来之后,Facebook的即时通讯应用Messenger的用户数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拥有9亿全球活跃用户,而一年前的F8大会这个数字是6亿。从体量上来说,Messenger是全球版的更为庞大的微信。
很熟悉的轨迹,这不就是腾讯微信的成长模式么?从社交IM应用起步,不断横向拓展功能,横跨诸多领域,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把用户留在自己的应用。一个“大而全”的社交应用,这是微信最标志性的特征。
扎克伯格现在想打造的,是一个基于社交的生活方式帝国。这就是今天F8大会对Messenger平台的发展规划。在Facebook的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社交、可以购物、可以转账、可以打车、可以叫餐、可以阅读、可以投诉。
把Messenger做成类似微信的移动生活服务平台,也是Facebook从去年开始的战略规划。在去年的F8大会上,Messenger引入了类似微信的企业服务功能,用户可以直接与商家进行咨询和售后服务,甚至收到电子收据。
今年扎克伯格则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用户通过扫码等方式关注服务提供商,可以直接联络Uber、CNN、惠普第三方合作商家,在Messenger平台上完成打车、打印、订花、叫餐、新闻、天气等诸多功能。有了Chatbot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大幅度减少之前拨打800客服电话的次数。简单的需求和服务,都可以直接在Messenger平台完成。
这些功能实际上并不是Facebook首创,Kik等其他即时通讯应用已经先行一步。但和腾讯在中国一样,Facebook的海量用户规模成为了成败关键。Messenger月活跃用户高达9亿,这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体量,除了在他们不得入的中国市场。
不过,今天扎克伯格尤其强调了用户可以选择屏蔽Bot机器人,并对开发者基于Bot开发服务的用户体验提出了严格限制。显然他很清楚,Messenger转型生活平台的前提是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Bot出现扰民体验,那么再好的服务也会被用户抛弃。
毫不夸张地说,从去年开始Facebook和Twitter已经开始反向借鉴微信与微博的诸多发展模式经验。“大而全”的微博模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给Messenger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思路。
但这种模式之前在全球市场并没有太多成功的先例,美国用户更习惯于在不同的应用完成不同的需求。怎样改变美国以及全球用户的使用习惯,把他们牢牢绑定在这个“类似微信”的社交与生活平台上,Messenger除了产品规划之外,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
今年似乎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Bot元年。
自两年前从Facebook主应用分拆出来之后,Facebook的即时通讯应用Messenger的用户数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拥有9亿全球活跃用户,而一年前的F8大会这个数字是6亿。从体量上来说,Messenger是全球版的更为庞大的微信。
很熟悉的轨迹,这不就是腾讯微信的成长模式么?从社交IM应用起步,不断横向拓展功能,横跨诸多领域,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把用户留在自己的应用。一个“大而全”的社交应用,这是微信最标志性的特征。
扎克伯格现在想打造的,是一个基于社交的生活方式帝国。这就是今天F8大会对Messenger平台的发展规划。在Facebook的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社交、可以购物、可以转账、可以打车、可以叫餐、可以阅读、可以投诉。
把Messenger做成类似微信的移动生活服务平台,也是Facebook从去年开始的战略规划。在去年的F8大会上,Messenger引入了类似微信的企业服务功能,用户可以直接与商家进行咨询和售后服务,甚至收到电子收据。
今年扎克伯格则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用户通过扫码等方式关注服务提供商,可以直接联络Uber、CNN、惠普第三方合作商家,在Messenger平台上完成打车、打印、订花、叫餐、新闻、天气等诸多功能。有了Chatbot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大幅度减少之前拨打800客服电话的次数。简单的需求和服务,都可以直接在Messenger平台完成。
这些功能实际上并不是Facebook首创,Kik等其他即时通讯应用已经先行一步。但和腾讯在中国一样,Facebook的海量用户规模成为了成败关键。Messenger月活跃用户高达9亿,这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体量,除了在他们不得入的中国市场。
不过,今天扎克伯格尤其强调了用户可以选择屏蔽Bot机器人,并对开发者基于Bot开发服务的用户体验提出了严格限制。显然他很清楚,Messenger转型生活平台的前提是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Bot出现扰民体验,那么再好的服务也会被用户抛弃。
毫不夸张地说,从去年开始Facebook和Twitter已经开始反向借鉴微信与微博的诸多发展模式经验。“大而全”的微博模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给Messenger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思路。
但这种模式之前在全球市场并没有太多成功的先例,美国用户更习惯于在不同的应用完成不同的需求。怎样改变美国以及全球用户的使用习惯,把他们牢牢绑定在这个“类似微信”的社交与生活平台上,Messenger除了产品规划之外,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