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部地区外,一些中西部省份上市公司也开始在概念行业崭露头角,如辽宁省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安徽的量子通信,湖北的新材料、智能穿戴、移动互联网,贵州的物联网,重庆的基因检测、智能汽车等。这些地区的新经济呈现出一个显着的特点:多基于当地原有的优势产业基础而布局打造。这说明,各地可根据自身优势产业布局新经济,发挥传统企业创造力,而非做“无中生有”的文章。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从世界经验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经济,需要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者耦合发展。
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可依托原有高技术产业和科研要素集聚发展新经济;中部地区可依托传统制造业基础发展新经济;西部地区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经济;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可依托国有制造企业发展新经济。
京沪粤三大创新中心鼎立
当前,我国经济正上演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冰与火之歌”。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比上年回落了2.2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新低。
然而,2013-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新经济将显着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构成。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这种发展趋势有望更为明显。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过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也曾是美国走出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停滞局面的一个手段。当前,中国也处在类似发展阶段,并且具备发展新经济的更广阔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
全国两会正在审议的“十三五”规划草案中,除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外,还专门提出,支持珠三角地区建设开放创新型升级新高地,加快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