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牛流马”到“机器骡子”,无人武器由幻想变为现实
传说中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可以算是人们对无人武器的最初设想,这种用于在崎岖蜀道运送粮草的木制自动机器,其真实性已无据可考。时至今日,借助发达的现代科技,这一幻想已经变为现实。据报道,美军在阿富汗山区就测试过一种可运载400磅物资支援前线作战的地面运输机器人,绰号“机器骡子”,这正是“木牛流马”的现实版。
实际上,“机器骡子”只是当前庞大无人武器库中的普通一员。据统计,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在发展无人武器,70多个国家已实际列装使用无人武器。截至2013年,美军已经列装了约8700架无人机和1.5万个机器人。美军将无人机视为“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的支撑性主战武器。美国2010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明确提出使无人武器在远程打击武器中占45%的目标。美海军在2020年前将大量装备无人潜航器,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拟于2018年前后装备航母。到2O35年,美军计划将首批完全自主的机器人士兵投入实战。当无人技术和无人武器不是一种、两种,而是以“技术群”和“武器族”的面目出现,且作战运用由辅助性作战保障走向遂行直接交战任务后,其对军队组织形态、作战方法、战争观念等,都产生了广泛而全面的冲击。
从“无人机排”到“机器人部队”,军队组织形态正在嬗变
随着无人武器的大量运用,军队的人员组成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参战人员比例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士兵转向操控无人武器。强国军队大量组建无人化作战力量,已成为其体制编制调整的重要趋势。目前,美陆军作战旅均已编配战术无人机排,无人机数量由2000年时不足400架猛增至2013年的6000余架,下一步还将为每个现役师新编一个“灰鹰”无人机连。2008年,美空军宣布其无人机操控员数量首次超过飞行员数量。美海军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服役后,规模可达舰载战斗机总量的三分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海上远程打击力量的构成。俄陆军从2013年起也开始为每个师(旅)组建无人机连。在地面机器人方面,伊拉克战争伊始,美军并没有机器人参战;到2004年底,已有150个机器人投入伊拉克战场;一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2400个;到2008年底,已有近50个种类、12000个机器人在伊拉克战场执行军事任务。正如一位美陆军退役军官所言,“伟大的机器人部队”正在成形。美国《未来杂志》预测,到2020年战场上机器人士兵数量将超过人类士兵数量。
强国军队还在努力探索无人武器的战时作战编组形式,尤其是有人武器与无人武器的混合编组,以综合二者优长,提高整体作战效能。2011年,美国陆军首次组织“有人与无人系统集成能力”演习,演示了有人驾驶直升机与“灰鹰”“猎人”和“影子”等无人机,以及各型地面控制站和终端间的视频相互传输和接力传输,以提升无人武器与有人武器的协同作战能力。美海军提出了由F-35与多架隐身无人机混和编组,遂行超视距、网络化空中打击和空战的战法。法军也试验了由“阵风”战斗机作为指挥机,控制4~5架“神经元”隐形无人机进行协同作战的编组形式。这表明,有人与无人武器混合编组的时代即将到来。
从“手控武器”到“脑控武器”,人与武器结合日趋“貌离神合”
自古以来,人主要是用手操作武器。未来随着人机接口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自主性的提高,除手控方式外,还会大量采用语音控制、“脑机接口”等多种武器操控方式,人与武器的结合由直接操作逐步向间接操作转变。美军认为,无人武器的操控方式将沿着人类直接操作模式、人类协助模式、人类授权模式、混和—倡议模式、完全自主模式、机器自适应模式的顺序逐步升级。人与武器结合的“貌离神合”,使得人可以安居后方操控无人武器在前线厮杀,从根本上解决了“既要保存自己,又要消灭敌人”这一自战争产生以来就难以调和的矛盾。
未来战争中,虽然人与武器在物理空间逐步分离,但其操控效率不降反升。特别是“脑控技术”的发展,用人脑直接控制武器将成为现实。人操作武器的流程由“大脑-神经-四肢-武器”精简为“大脑-武器”,缩短了反应时间,更有利于捕捉战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阿凡达”计划,旨在通过“脑机接口”使士兵与半自主两足机器人有效配合,形成搭档和伙伴关系。目前,猴脑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取得成效。据英特尔公司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人脑直接控制机器人。“脑控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与武器的融合程度,使得人操控武器达到“物由心动、人剑合一”的自由境界。
从“人海战术”到“蜂群战术”,战法创新进入新的历史轮回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降低战争伤亡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海战术”强调以人员数量规模取胜,较少考虑伤亡,因高代价、低效率的不足而早已被弃用。然而,“人海战术”所蕴含的“以多打少”的战争制胜机理却并没有因此过时,成规模大量运用无人武器形成的“蜂群”战术,使得“群起而攻之”的古老战法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对廉价的机器人集群,以简单的自组织、自协同方式集中运用,一旦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其整体战斗力指标,并不低于少量综合作战效能高但造价昂贵的高价值作战平台。美国iRobot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始研究由1万个机器人构成的集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一名研究人员认为,最终集群规模可以达到“拥有不计其数的机器人”。
未来战争中,微纳米机器人可从多个方向隐蔽渗透接敌,钻入敌指挥所、导弹阵地等要害目标内部实施破坏,近距离接触作战重受青睐。当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的无数小型战斗机器人铺天盖地而来时,擅长精确“点杀伤”的制导炮弹、防空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将难以应对且效费比极低,面对机器人部队“蝗虫”般的自杀式攻击,使用具有大规模毁伤效应的“面杀伤”武器可能是更好选择。无人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战法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轮回,但绝非是传统战法的简单重复,而是新技术推动下的螺旋式上升,在这一过程中,战斗力得到了质的跃升。
从“战争游戏”到“游戏战争”,对战争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战争,国之大事,沉重而严肃;游戏,人之乐事,轻松而愉快。无人化战争却使处于两个极端的两种事物变得前所未有的接近。当前,电脑游戏模拟现实战争越来越逼真,以至于可以直接用于部队军事训练;现实战争越来越像电脑游戏,只要会使用摇杆、键盘和鼠标,就能操纵无人武器参加战斗。由于无人武器的操控与玩战争游戏,在操作界面、操作方式和操作体验上的高度相似,参战者与游戏者的心理都可能产生相互“代入”现象,即游戏者可能认为自己正在进行一场真正的战争,而参战者可能认为自己正在进行一场虚拟的游戏,从而产生“庄周梦蝶”式的心理错乱。无人武器操作员远离前线的安全感代替了战场上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恐惧感,肆意杀戮的游戏快感代替了直面血腥产生的战争罪感。透过电脑屏幕的间接参战方式,使得无人武器操控员可能认为,杀死一个人就如同消灭一个游戏虚拟人物,杀人记录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游戏人生”毁掉的只是个体自身,“游戏战争”祸害的却是大量的无辜生命。战争与游戏心理界线的日渐模糊,极可能催生出人性泯灭、杀人如麻的新“战争屠夫”。
战争无人化的发展趋势,也在逐步割裂战争与社会和民众的联系,“三军”(军事、军队、军人)问题逐步远离民众关注焦点。对于不处于危险中的战争旁观者来说,看待战争的心态和观看体育直播赛事可能并无多大区别。民众与战争的关系,从生与死、福与祸的紧密关联,转变成一种看客与表演的关系。无人化战争大幅减轻了政治家和民众对战争代价的顾虑,战与不战的天秤由此失衡,战争一旦变成一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对于政客们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战争门槛的降低,极可能催生出嗜战、好战的新“战争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