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用户跟着内容走,对视频网站没有黏性。这样,各大网站就被嵌入这一死循环中,只能不断地投入内容成本,维持用户和广告收入,维系这一循环。
2014年4月28日下午,优酷土豆宣布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阿里巴巴持股16.5%,云锋基金持股2%。尽管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所给出的估值比上周五收盘时溢价66%,但在开盘后,优酷土豆的股价最高下跌10%,收盘时跌幅仍高达5.47%。资本市场为何对这一合作并不看好?
优酷土豆自上市以来一直亏损,到2013年第四季度时,优酷土豆宣布了一个季度的盈利,但全年仍是亏损,且亏损额还不见收窄(2012年亏人民币4.24亿,2013年亏5.8亿)。
优酷土豆的问题是视频行业普遍的问题,该行业一般的盈利模式可以归纳如下:购买版权吸引用户,用户流量吸引广告,但最终广告收入却难以覆盖掉内容成本和公司运营的各项支出。由于用户跟着内容走,对视频网站没有黏性。这样,各大网站就被嵌入这一死循环中,只能不断地投入内容成本,维持用户和广告收入,维系这一循环。
那么,是否有可能打破这一悲剧的循环呢?综观国内外发展成功的视频公司,它们殊途同归地走到了一条路上——建立起了用户前向收费模式。国外有Netflix依托于美国良好的付费环境,以每月7.99美元的低价迅速占领市场,靠规模效应实现了可观的盈利;国内有百视通通过和电信运营商捆绑销售,在上网费中获取收入分成。乐视网推出“乐视生态”的目的也是打破这一循环。
因此,对优酷土豆来说,只有打破“内容成本——用户流量——广告收入”这一循环,才有可能缩小亏损,走上良性循环。阿里入股是否能使优酷土豆走上这样的道路呢?
首先,阿里之前在视频行业没有经验,因此不可能通过合并的协同效应帮助优酷土豆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也并没有改变视频行业的原有格局。其次,阿里和优酷土豆的合作有助于相互“导流”,阿里之前和优酷土豆在广告业务上有合作,预计今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这样,阿里对优酷土豆的作用只是强化了其原有商业模式的每个环节,但这个商业模式本身不是良性的,因此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阿里+优酷土豆+华数”的组合形成了一云多屏的产品组合,虽然整合效果还有待检验,但这意味着在OTT领域的红海争夺战中逐步形成了梯队。既然视频行业并不会因为这场并购而格局改变,但是过度依赖后向收费的模式将逐步走到尽头,原因在于优酷土豆的广告优势被加强,流量排名靠后的视频网站生存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