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大力推广定制宽带
不知不觉中,电信的智能化管道与流量经营已经在悄然进行了。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在全国13个城市搞家庭定制宽带的模式,估计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了。甚至有人惊呼,这是在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管道能力。
所谓“定制宽带”,是福建电信联合合作伙伴提出的宽带“后向提速商业模式”。只要用户额外付费,就能在一些时间段将网速将从原来的包月水平(如4M)提升到指定水平(如30M),以满足某些网游、蓝光视频、高清直播等大带宽需求的业务。
该模式对于运营商而言,有多重好处:
首先,可以在现有管道资源的情况下,让其发挥更大的增值作用,毕竟用户有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觉得自家的宽带不够用;其次,可以在用户额外花费不多的情况下让其得到高带宽体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可以逐步将用户引向高带宽基础包;第三,可以让运营商更好把控自身的流量分布和网络投资,而不是那种普遍投资提升基础设施。
该模式对于优酷、迅雷等内容合作伙伴也是有好处的。直接通过电信的BOSS计费系统显然比自己向用户推销类似的增值包也方便的多。
目前这一模式正在福建试点,福建电信与迅雷等OTT互联网企业开展该项合作,自2012年8月提速产品上线以来,迅雷的签约用户规模已近10万,年营收过1000万。而且优酷土豆、腾讯游戏、百度云等数十家OTT厂商对此模式表示了浓厚兴趣,很快用户就能对多种大流量业务开启这种“我的带宽我作主”的定制模式,针对自己喜爱的业务享受VIP式服务。中国电信集团也已经将此模式计划年底推广到全国。
如果用户只是斗一下网上地主,上一下QQ聊天,浏览新闻乃至上一下优酷看些UGC搞笑视频,是无论无何没有太高的带宽需求的,更不用说光纤入户了。因此,无论是标清IPTV、高清IPTV、OTT还是4K,中国电信一直寄希望于通过高带宽业务来提升用户的宽带订阅等级,从而带来切切实实的营收。
这种定制宽带无疑是电信的又一次尝试,在用户侧,先让你体验下蓝光大片的感受,习惯了就会为之买单了;在CP/SP侧,如果你能交更多的买路钱,可以为你私人定制高带宽业务通道,使你的业务体验更好。可以看出,这种定制宽带可以演化成B2B、B2C多种模式。
虽然从现在来看,电信的这个做法更像是在内网架了个服务器,让迅雷用户得到更高的下载体验,技术含量也没高到哪里去。但是在华为等的大力支持下,这种智能管道调控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到时就是真正的智能了。
广电网络定制宽带的启示
说完了电信,就不由得想扯扯广电网络。
广电网络在数字化之前,那就是一口价,每月10多元的基本收视费,有管道没经营。
广电网络在数字化之后,有了CA鉴权系统,能够对用户进行业务区分与屏蔽。所以基于付费频道、高清频道、点播、回看等业务推出了不同价位的套餐。但你看看最基本的套餐(其实也就是月收视费)也有上百个基本频道之后,你就知道为啥付费电视在中国这么难做了。
好歹,广电网络的管道经营还是迈出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
喜欢歌唱节目的用户在想着为什么要为诸如云南卫视、贵州卫视这样的频道买单;喜欢体育节目的用户在想着为什么要为湖南卫视、浙江卫视这样的频道买单;喜欢影视剧节目的用户想着为什么要为戏曲频道、综艺频道买单。
好了,网络视频来了,IPTV来了、OTT来了。如果不喜欢这种买单方式,那就选择离开,因为这些平台多少能满足收视需求。从去年开始,各地网络公司普遍遭遇到用户流失,恐怕多少跟用户的心态是有很大关系的。
既然用户变了,广电网络为什么不能变呢?
将大包拆小,将不同的频道类型组合,甚至可以单个频道卖。你只需要什么,那我就只提供什么。
别急,这只是对离网或者停机用户的。你要是在全网玩这个,估计每个用户得到的钱还不如你大包大揽的基本收视费呢。强者如Comcast也是有基础包的,这个模式咱不能丢。
当然了,话好说,事难做。这些个频道如何定价?如何不影响现网用户?如何对效果进行评估,这些问题都是要解决的。
这里面还涉及到那么一点点的鉴权认证改造以满足实时开通的需求,不然我在欧冠决赛之前10分钟想开通CCTV5了,现在这个订购流程估计欧冠结束了都还没开通呢。
但对于离网和有离网倾向的用户,确实还是可以挖掘一些价值的。
特别是整个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来看,免费+增值差不多成为通用武器了。在互联网攻击下,广电网络目前这些入网费、收视费可能都会被干掉。从全球广电运营商来看,提供的基础包都在变小,未来这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时广电版的“定制频道”服务将不得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