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EPoC、DOCSIS 3.1、以及分布式物理层接入则是专注于同轴电缆接入的新技术,目的在于扩展现有的双向HFC网络的接入带宽。无论光纤到户或是HFC入户的用户,EPoC/GPoC使得运营商以EPON/GPON为统一传输机制,为其提供高速宽带接入业务。
无论是光纤到户或光纤到楼宇,EPoC均能提供对称lGbps与1Gbps(或非对称l0Gbps/lGbps)的业务。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802.3以太网工作小组目前正对EPoC进行标准化工作,将其作为IEEE 802.3以太网最后一英里EFM的系列标准之一。
DOCSIS 3.1是DOCSIS 3.0标准的增强版本。通过结合下列的优势,它可提高约50%的频谱调制效率(bps/Hz):
(1)正交频分复用(OFDM ),相比ITU-T J.83 的QAM调制技术,提供抗干扰更强的信号编码算法。在4G LTE移动通信中,OFDM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2)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比里德索罗门编码效率更高的纠错代码。
(3)实施频谱结构的调整,如减小防护频带与扩展频谱范围。
DOCSIS 3.1标准已经被正式发布,并在2014年开始进行产品的试验。
分布式PHY接入也称作远程PHY接入,通过一系列产品,将数字信号调制为射频RF信号的节点,从前端/分前端移至光节点。其目的是消除光纤传输中调幅信号的劣化,以实现高阶调制或频谱扩展,从而增加传输带宽。
借助分布式PHY接入,对于给定距离,基带信号可以保障更多波长的使用。分布式PHY接入所具有的另一个运营优势是,可分散过于集中于室内的热负荷与电力负荷,从而节省功耗与空间。例如,与CCAP型边缘QAM相比,节点QAM估计可降低70%的功耗,以及90%的机房机架空间。
下行分布式PHY接入产品或节点QAM,已经推出。多家厂商与运营商目前正在研究上行分布式PHY接入设备,或基于光站的突发式接收机,以及各类上/下行组合的分布式PHY接入产品。
用户对带宽需求的日益增加,正推动着有线网络持续快速地发展,而非阶跃式的前进。CCAP架构正成为这一进程的推手,通过提供可运营结构与其发展的延续性,该架构奠定了容纳未来技术发展的框架。
每个运营商都以其独特的发展途径,来开拓自己的市场并实现其愿景。然而,上述的CCAP架构,连同现有的边缘QAM与DOCSIS 3.0,以及将来的节点QAM、DOCSIS 3.1、EPoC、
以及其他技术,以其高效、低能耗、简洁易用等特点,将成为保障欧美广电网络运营商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