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CCBN2014电视互联网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据主办方同洲介绍,本次论坛将围绕4K新品发布,4K整转、DVB+OTT以及互联网冲击下的广电商业模式等最新技术成果和运营模式共同探讨交流。
本次会议上,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作了主题演讲。
摘要:广电应当建立自己的第三平台,把我们要把我们的有线互联起来,把资源联合起来,最后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包括社交、包括移动、包括大数据等等这些东西都联合起来,最后形成广电的第三平台。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的题目是《广电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家对超高清都很感兴趣,但是在超高清方面还有一定的误解。首先到底什么是超高清?目前我们所说的4K、8K等等这些都是指得电视水平的像素数,很多人认为原来在家里采用这个不太可能,因为大多数不知道4K看应当怎么看。那么4K的电视应该怎么看?都是按照电视屏幕的高度相对距离来说的,也就不管你屏幕多大,比如说高清3倍、标清6倍,超高清就是1.5倍,实际上超高清跟原来的高清相比大概有多个方面的改进。一个是清晰度,第二是视率,现在超高清是2020扩大1.5倍,还有声音会从原来的5.1换成现在的22.2,这个还没有最后定。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需要跟互联网如何结合。
超高清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屏幕象素来定义,一种是按照每英寸有多少线,比如说一般是每英寸有230个线,手机上就叫做超高清。如果有800万象素的大屏幕,我们也叫超高清。我们电视系统的设计都是按照人的视力来设计的,我们设计任何系统都是按照两根扫描线之间是1分的距离来确定我观看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标清、高清和超高清什么区别了,我们看标清,水平视角是在30度,超高清水平视角在60度,到8K就是100度。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看超高清仍然是在30度看,那么你根本看不出超高清,也就是看到了高清的级别。所以究竟你能不能看出它的清晰度呢?那么一定要按照观看距离来看。
人的眼睛有4个大的区别,一个有识别力区域,有效区域、有感应区域、有辅助区域。原来高清只涉及到有识别的区域,到了4K和EK有效区就会包括在内,这个是在人眼的设计里面大概有这么几种。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原因很简单。就是说离得越近、象素越多,你的临场感就会越强。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大概在60到80度有一个峰值,后面有一些变化但不会有太多。但是回过头来说,我们可以看这张图,高清超高清在一定距离看的时候,有可能看不出区别,比如3倍高度看的时候,你的8K和4K就没有区别,所以一定在我们超高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距离要近,不是要远,这也是为什么超高清更适宜在小屋子里面放大屏幕,或者说为什么现在的屋子能够放下超高清,原因就在这儿。
在2012年是从CEA美国的消费电子协会投票决定采用4K以后,全球的4K热就开始了,尤其是在欧洲。码率也是比较大,它伴随的一个技术就是压缩标准H.265,大家都知道H.265,但是可能大家不太熟悉MKH,实际上H.265在MKH这里头,是MKH的第二步。为什么要采用码率压缩高了?因为越高,它对精细度越高的电视增益也越高。
EBU测试称UHD不能没有HEVC。初步结果显示压缩的码率应当在12到16兆,也就是4K12兆到16兆就可以,实际上传输来说压力不大。但是我们应当指出码率压缩技术,同一个码率压缩技术,随着时间的增加,它的效率在不断提高。我们应当采取的策略就毋庸置疑,我们也不能太着急,但是现在就要开始。
对于运营来说,包括卫星、地面、宽带、OTT都在讲4K运营,但是目前最有力的还是卫星。卫星运营商目前在欧洲已经有好几个卫星运营商开始。他们一方面作为转化器容量广告,同时也有利于卫星的生态系统产生流量,同时卫星的付费电视也可以预见到它的阿普值的增加。有些电视运营商希望利用广播对超高清的优势,来提高相对于网络电视的竞争力,显然现在网络电视要做超高清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有些电视运营商也希望通过超高清来得到一定的竞争力。那么在线的UD运营商已经提供了高端的超高清业务,为买电视机的人提供了在线服务。因为现在广播的内容几乎是没有,他就必须有在线的支持,才有人会去买这个电视机。
那么卫星加地面的超高清的业务,欧洲已经进行了试验,支持两套或者三套超高清应该没有问题的,那么宽带就会有一定的问题。我今天不说宽带的普及率,北美大概能够达到81%,欧洲可以达到79%,全球可以达到35%,中国达到42%。那么即使拿比较高的欧洲来说,欧洲的宽带低于44%的都低于10兆,那么你可以看到,欧盟固定宽带的开展超高清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欧盟的目标是到2020年100%至少有30兆能力的时候,应当做超高清,100%都是可以的。如果OTT来做呢?OTT采用的是ADR,根据网络提供的情况在不同的码力下来变,因此它会从4K跳到标清,这个严格说不能说是一个超高清,因为它在不断的变化。所以EBU认为超高清真正的商业运行大概在2017年到2018年,这是原文,我就不直接说了,这是人家的观点。
DVB和EBU打算分阶段引入超高清的电视,也就是说先做试验,比如说2014年到2015年,他的增率还是在50P或者60P,比特是8比特到10比特,颜色还是采用的ITU的709。第二个阶段他打算是在2017年到2018年,这个时候增率就可以到100到120P,比特深度可以达到10个比特到12个比特,颜色就可以采用真正的ITU标准,2020以后完全到14比特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我觉得欧洲的EPU这样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我觉得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还有我们将来的广播需求不单单是信息,所有的业务将会采用IP为基础的多媒体提供。不仅有IP,还有一些新媒体和非实时的媒体,所谓的新媒体指得增强现实,可以在实时图象上增强现实。还有一些非实时的媒体。还有可能会需要将来的存储和流媒体,比如运营商核心和基础业务描述。
我大概介绍一下MPEG-H,大概有两种标准的办法,一个是用数字,还有一个就是用文字。后面几个都是跟互联网、新媒体有关的。那么MPEG-H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怎么把我的媒体传送包送出去,第二部分就是高效的视频压缩,第三部分将来的电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声音,它的声音的标准是3D音频,他认为这个标准就是将来新电视的一个,但是是不是会成为这样的标准,现在还很难说。具体我就不说了。
再看一下目前欧洲做得一些项目,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就是H2B2VS,这个有芬兰、土耳其、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参加。就是包括OTT、包括广播、包括地面、包括卫星、包括有线如何协同的来把将来的媒体合在一起。这个项目的时间表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大概的时间进程,大概从2013年的第4季度一直到2015年的第二季度,这些项目才能做完,新媒体跟广电结合的这样一个东西,可能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这是土耳其的、这是西班牙的。最后我要说得一个,就是目前究竟将来互联网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什么?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做第三平台。可能还有一个说法叫“四个力量的交汇”,四个力量的组合在什么地方呢?指得移动、社交、大数据和物联网,这四个。原来都是分的,现在这四个有可能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整合力量。那么IDC说什么呢?他说如果从计算平台的角度看,第一代计算平台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那个时候的计算机计算平台是什么呢?是主机,也就是小型机、大型机和终端,我相信在座的里面,从我当时上研究生的时候,我还上过大型机的穿孔子带输入(音)的,当时从穿孔子带做起,做到现在WIN8的人不多,我算一个。那么这第一个平台它有多少个应用呢?大概只有数千个应用,有数百万个用户;然后就是第二平台,第二平台是互联网、局域网,加上个人计算机,这个里面大概有数万个应用,有数亿个用户。那么到了第三平台,云加上移动社交大数据,加上物联网,这样一个平台所涉及的应用大概有数百万个应用,所涉及到的用户大概有数十亿个用户,能够互联的有数千亿的东西,每天产生2.5EB数据,差不多每人每天产生1/2GB的数据,这样一个规模形成的计算平台一定会颠覆目前所有的业务,所以IDC今年得出一个结论叫做第三平台将颠覆所有产业。回过头来说广电应该怎么办?广电应当建立自己的第三平台,我们要把我们的有线互联起来,要把资源联合起来,最后形成把互联网的优势,包括社交、包括移动、包括大数据等等这些东西都联合起来,最后形成广电的第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