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索尼宣布将旗下VAIO PC业务出售给日本一家投资基金公司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简称JIP),预计整个交易会在今年7月底完成。这意味着,自1982年步入电脑市场的索尼公司的PC之路已走到尽头。
据了解,JIP将组成新的公司来接管索尼的VAIO PC及实体店,索尼也在新公司中持有5%的股权,大概有250——300名从事电脑业务的索尼员工被新公司雇佣。业内有分析指出,作为一家投资基金公司,JIP接受VAIO也是暂时的,最终还要为VAIO找到新东家。
电视机是索尼的发家之本,笔记本曾是索尼的重要利润来源,索尼为何要自断利润之路?抛售PC业务?VAIO的突然出售看似震惊,但是仔细分析,也不难理解其原因:
内忧:扭转盈亏需要
索尼1982年涉足PC业务,销量并未让人如愿增长,随后曾短暂退出PC市场。因为索尼前CEO 出井伸之认为“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1996年凭借VAIO再次进军PC领域。VAIO曾借助与音响设备的融合和时尚的外观设计等因素获得了消费者支持,在全球69个国家都有不俗的销售成绩。
受笔记本电脑等业务的影响,2013财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预计将再次出现经营赤字,亏损额为1100亿日元。市场分析机构估计,索尼PC业务本财年将亏损3亿美元左右。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索尼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该公司需在核心产品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实现该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出一款类似iPhone的热门产品。索尼CEO平井一夫将面临挑战:一方面他需要维持研发工作,保留生产高端产品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砍掉拖后腿的业务。PC业务持续面临亏损,索尼放弃PC业务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其转型的开始。
此外,索尼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音乐、电影、电视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无所不包,甚至还有大量的金融业务。当企业在走上坡路的时候,扩展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公司陷入困境时,太多分散的业务就很难形成内力的聚焦,影响公司利润。既不是核心业务又影响整体利润,索尼似乎再没有理由发展PC业务。
外患:PC市场萎靡 设计无法成为竞争力
在2010年,VAIO曾创下870万台的销售纪录。不过,近年来受平板电脑和竞争对手的冲击,VAIO销量锐减。Gartner的数据显示,去年PC全球出货量为3.16亿部,同比下降10%。而索尼的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2.1%下降至1.9%,在全球范围仅排名第九,而戴尔、惠普、联想这三家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
索尼电脑曾凭借其精美的工业设计,成为PC市场的一大亮点,索尼也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工业设计巨头”,基本上只有苹果的产品才可与之媲美,业界对索尼PC产品的评价也很高。回顾索尼的PC产线,我们可以发现索尼的设计强调科技感与时尚感,其大部分产品都会有彩色版本(粉色、白色等色彩)。但近些年来作为一款运行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需求走向疲弱,产品低价化与同质化严重影响了PC市场,“坚持设计”很难再讨好用户和市场了。
索尼是首先模仿苹果生产“超级本”的厂商,调查显示,Windows 用户并不愿意花费高昂的价格来购买此类产品,这或许与超级本一开始的低性能、低续航能力有关。在全球PC行业萎缩及低价平板电脑的冲击下,Windows PC的平均售价在4000元左右,而高端平板电脑几乎被苹果垄断,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索尼PC的份额仅占全球份额的1.9%。高昂的制造成本,最后只能由用户买单,与其他廉价品牌相比,自然没有多大吸引力,很难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索尼的精品策略以及创意产品,似乎成了PC业务发展的阻碍。曾经的VAIO相当出色,乔布斯也对它赞誉有加,甚至曾与索尼讨论过在VAIO上运行OS X系统,如果索尼接受乔布斯的提议,在VAIO上运行OS X系统,情况又会不同。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传统PC的冲击力不言而喻,2010年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产业已经进入“后PC时代”,指出“PC机就像是卡车,很少有人会需要他们,但是它们仍有自己的用处,虽然这种转变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不过,我认为我们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改变。”
全球PC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市场正在加速向集中和垄断的方向发展。PC产品在形态上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即便是“超极本”等产品,也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这使得昔日靠设计、营销等见长的索尼无用武之地,退出PC业可谓是明智和无奈之举。
总结
2013年,全球PC销量出现历史最大跌幅,电脑厂商人人恐慌,视逃离PC市场为第一要务。最终,2014年刚刚开始,索尼成为首家抛弃电脑业务的主流厂商。索尼方面表示,在抛售PC业务后,公司未来会聚焦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研发制造。其他电脑厂商也扭转方向:比如戴尔退市,专攻企业市场;联想较早就在智能手机、平板领域发力;此外,中国台湾的华硕、宏碁,也开始进入手机和平板市场。
此次索尼抛售PC业务实属无奈之举,我们可以想到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继续发展,除了要有竞争力强大的产品(像iPhone那样的热门产品)外,还得认清市场形势、与时俱进,做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