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国内4G牌照已发,有线电视网络怎么办?(1)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 DVBCN主编李远东 | 2013-12-05 09:42
按原定计划,本来今天要发布的是有关HEVC/H.265的文章。
 
之所以临时安排本文,是因为昨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昨天——2013年12月4日,是注定要载入中国通信史册的大日子——4G牌照终于被颁发:中移动获得一张TDD牌照、中电信获得一张TDD牌照、中联通获得一张TDD牌照。同时,中移动获得固网牌照。
 
笔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想写一些相关的文字,但思绪太多,一时找不到最好的写作方向,正好笔者也在广电友好网联盟QQ群(群号:139913856)里发起相关话题,大家讨论得很火热。
 
在大家的讨论里,笔者逐渐找到了灵感——尤其是河北有线毛卫兵副总抛出“室内的Wi-Fi卸载方式,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是否可做为4G的补充方式?”的话题的时候。
 
这里先预告一下:笔者不想在本文中提及一些写了等于没写的、众所周知的关于体制等方面的话题,而是围绕河北有线毛卫兵副总所提出的话题来写,并力争能具有一点建设性。所以如果您看了下文之后,觉得有些文不对题、有“标题党”嫌疑的,望见谅!
 
现在言归正传。
 
1、Wi-Fi与4G,很有得一拼!
 
先来看一个数据:2013年,中国移动有73%的移动数据流量是通过Wi-Fi来传输的。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一家咨询公司JiWire新近在其《移动受众洞察报告》中的一幅图:


 
图1  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Wi-Fi热点中所产生流量的百分比
(来源:JiWire新近发布的《移动受众洞察报告》)
 
我们可以从图1里面看到与本文主旨相关的现象是:从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二季度,接入Wi-Fi热点的三大主流终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笔记本电脑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图1中的灰色区域)是在下降的,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分别见图1中的暗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是在上升的,而且:在2013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图1中的暗红色区域)已经开始超过笔记本电脑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图1中的灰色区域)。
 
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在4G已经非经非常发达的美、日、韩、香港等国家/地区,有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是通过Wi-Fi传输的,而大多数(即超过一半)的平板电脑只使用Wi-Fi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在住宅接入点、企业网络或公共热点,用户通常都选择使用Wi-Fi,要么因为其性能要优于3G/4G网络,要么因为其经济成本较低,或两者兼而有之。
 
所以,可以初步确定:Wi-Fi与4G,很有得一拼!请注意笔者在这里的用词是“一拼”,是站在有线电视网络的角度用这个词的——有线电视网络做Wi-Fi,前景巨大。具体在明天的文章里作简要探讨。
 
如果站在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呢?请见下文第2部分。
 
2、4G,尚还远远离不开Wi-Fi!
 
如果站在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呢?可以这样说:4G,尚还远远离不开Wi-Fi!因为:
 
目前,国内移动网络(这里特指移动蜂窝网络,不包含WLAN)的数据业务流量已经快速超越话音业务(笔者记得曾在2012年看到过一个数据,中移动网内的数据业务流量保持着近150%的年复合增长率)。
 
而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笔者注:就在今年,全球移动芯片的出货量已经与PC芯片旗鼓相当,从发展态势来看,明年,前者将远超后者),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的急速发展,数据业务将继续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数据业务流量消耗的网络资源将会是语音业务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可谓“数字洪流”!据笔者观察,华为以前说的都是把信息管道比喻为太平洋那么粗,但是昨天看内蒙有线李学明副总推荐给我的一篇某国外媒体最近采访华为任正非总裁的文章,任总在里面说信息管道比太平洋还要粗。
 
看来信息管道又长粗了!由此可见,“数字洪流”已蔚然矣!
 
对移动运营商而言,笔者认为,“数字洪流”会令他们暂时感到那就是“洪水猛兽”,恐慌不已,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基础网络(包括业务通道、信令通道)压力骤然无限增大;(2)流量虽增量,但不大怎么增收(或许是他们想到了与语音时代的能轻易得到巨额利润相对比后,心理暂时非常不平衡才会说“增量不增收”?)。
 
所以,据笔者一直以来的观察,面对这一“数字洪流”给移动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建设高带宽、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就成为了中国3大移动移动运营商共同的迫切诉求。
 
上一段所说的“无线网络”,特指“2G/3G/4G/Wi-Fi四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以智慧流量经营为目标的无线网络”,下文简称为“四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无线网络”。比如对于中国移动,就可以说成发展“GSM/TD-SCDMA/TD-LTE/Wi-Fi四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的无线网络”。
 
当然,除了应对数字洪流,低成本、高效率的协调均衡发展的“四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无线网络”本身也是非常适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导致的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的。
 
所以,对于国内的移动运营商,4G发牌了,即使可以名正言顺大规模发展4G,但尚还远远离不开Wi-Fi!
 
3、移动运营商的4G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的“四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无线网络”。
 
由于Wi-Fi一直缺少成功的商业模式,早年,各大运营商对于Wi-Fi建设都不是特别积极。在4G时代,由于用户对无线网络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运营商认识到应充分利用Wi-Fi在特定场景和业务的应用,实现对网络的卸载。Wi-Fi能提供对带宽需求高而QoS要求不高的业务(比如P2P类型的业务)——这些业务恰好是网络中的流量杀手。而4G最适合的业务则是高QoS保证要求的高带宽业务。
 
Wi-Fi作为一种非3GPP接入技术接入到4G核心网,可在增加无线覆盖范围的同时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最大特点是可实现对Wi-Fi接入的控制与管理,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方便的接入,让用户获得和4G网络一致的业务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相关技术功能,为运营商提供了一种根据网络策略为终端选择目标接入网络的功能。支持统一用户接入、内容计费和在线计费,支持PCC(策略控制和计费)管控。
 
产品形态上,由于Wi-Fi和4G小基站都是面向热点地区的覆盖,因此,可以将它们集成在同一物理单元上,以节约站址并提高网络部署的灵活性。比如既可以选择将Wi-Fi和4G同时作为无线接入网络,两者共享回程,也可以将其中之一单独作为无线接入网络,另一个则作为回程等。
 
目前来看,无线网络最复杂的是中国移动,要同时运营GSM、TD-SCDMA、TD-LTE和Wi-Fi 这4张网络,其GSM承载超过7亿用户以及全网70%左右的数据流量。在密集市区,GSM的站间距只有200~ 300 m,GSM网络承受着高基站配置、高干扰和高流量增长的巨大压力,另外3张网络虽然还没有太大的压力,但需要尽快分流GSM网络的压力,适应流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变化。
 
4、Wi-Fi新技术进一步增强无线接入和选网能力
 
新一代Wi-Fi技术主要有60GHz Wi-Fi、Hot Spot2.0。
 
关于60GHz Wi-Fi,请查阅笔者之前的:(1)《详解IEEE 802.11ad(60 GHz Wi-Fi)技术》;(2)《最新:IEEE 802.11ad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
 
Hot Spot2.0具备快速选网、认证、无缝切换不漫游等特点,集成了Wi-Fi信号的自动发现与选择,安全、无缝的认证等关键技术,精简用户认证接入Wi-Fi的手动操作过程,辅助终端在多Wi-Fi信号环境下自动智能选择本地/漫游无线网络。
 
除了60GHz Wi-Fi、Hot Spot2.0,据笔者此前了解,中移动还在探索发展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云Wi-Fi。
 
5、4G的卸载,不仅仅只有Wi-Fi和小基站
 
4G的卸载,不仅仅只有Wi-Fi和小基站,也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详情请查阅笔者上周的《电视台开始看重4G电视直播》。或许这将会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未完待续,请明天继续关注《国内4G牌照已发,有线电视网络怎么办?(2)》)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1)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