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电市场当中,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是两大阵营,二者的角力也一直是彩电市场当中绵延不绝的话题。目前从技术和产品线上看,洋品牌无疑占据领先优势,尤其是韩系为代表的彩电品牌,从9月份开始猛推超高清(UHD电视,俗称4K电视)画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以及曲面UHD电视,将主流技术——曲面、超高清UH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融合在一起。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也不甘示弱,在技术上升级现有型号,为适应4K电视的市场需求,“2K转4K技术”陆续普及,近期国产品牌当中还出现了超级U-LED电视,猛追外资品牌OLED电视。
洋品牌:超高清升级解决片源难题
超高清UHD电视和OLED电视是韩系三星和LG主推的重点。由于拥有面板的优势,三星和LG方面在技术和产品阵营方面显得较为游刃有余。以三星为例,三星在国庆前夕推出的超高清F9000电视机全面上市,融合了当前市场上较为领先的超高清4K显示技术。
为了强化这种优势,外资品牌不断弥补目前4K电视的各种“短板”。目前,4K电视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内容——支持4K显像的片源几乎凤毛麟角,现有的高清电视信号和碟片等片源,大多数只支持1920×1080P的全高清信号——4K影像所标注的2160P标准的视频容量过于庞大,相应的HDMI和USB传输及播放标准一时难以出台,因此,现在的4K电视很可能无法播放未来UHD片源,4K电视沦为“伪4K”,“4K电视买早被淘汰”成为消费者最大的顾虑。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智能卡升级是外资品牌所采用的方法之一,比如三星的超高清电视可以通过智能升级卡进行软硬件同时升级,同步最新UHD标准,完成数据解码与数据传输的双重任务。
国产品牌:“双管齐下”提升技术
1、“2K转4K”解决片源问题
面对4K电视所面临的片源稀少难题,彩电厂家尤其是国产品牌普遍进行“2K转4K的”技术革新。在片源问题无法于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2K转4K”画质提升技术的确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有效地缓解了此前困扰整个行业的4K片源匮乏的问题。
比如,TCL发布的云晰E5690就采用“2K转4K关联补偿技术”,通过对全高清FHD信号进行实时分析,将2K高清信号提升到真正的4K超高清信号,即使观看2K分辨率的视频,也能呈现出4K的显示效果;而康佳新款电视9600系列在芯片运算上利用Scaler智能缩放技术,实现2K到4K的点对点还原,完成普通全高清信号到超高清信号的转换,全高清节目画质有很大提升;创维利用4K MRIT微重组技术,在2K信号输入时,电视内置的图强引擎就开始对图像进行点对点分析,通过影像微重组技术智能插帧,2K信号源也可以达到等效4K的视觉体验。
实际上,“2K转4K技术”在三星、索尼等洋品牌身上同样显现,三星的S9超高清电视就是利用像素倍增技术,将高清或全高清画面转换为超高清画面。
2、U-LED亮相赶超OLED
可以弯曲的OLED电视是国庆前夕市场上的新品,代表品牌仍然是拥有OLED面板资源的韩系阵营。OLED超薄、细腻的画质使得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旗舰机型。
目前,对于OLED电视,国产品牌普遍在技术酝酿和市场观察阶段,但为了弥补市场上的“缺位”,超大屏幕的U-LED电视(Ultra-LED的缩写,意为更精细的LED画面表现)近来在市场上涌现,海信已经推出了多款U-LED电视,主要应用在65英寸左右的超大屏幕上。这一技术无论是对于当前流行的4K超高清电视,还是普通的已经普及的全高清(Full HD)电视,都可以实现画质提升,在动态对比度、色彩还原性以及亮度等画质表现上可以与OLED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