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在接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勒令整改的通知时,鲜果网团队有些错愕。
“我们第一时间就跟主管部门的官员做了解释,我们只是一个阅读工具,并不生产内容,不是媒体。”鲜果网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DoNews记者。
通报中,“无新闻资质”是违规的重要原因。另一家同样接到通知的移动新闻APP——ZAKER也几乎是同样的反应,“我们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积极申请各项资质,并于2013年2月获批了《互联网出版许可证》。”ZAKER相关负责人称。
但他们还是马不停蹄地彻查了公开刊登的所有内容,除了更加严格的关键字过滤之外,鲜果网还重新对内容源进行排查。实际上,这是移动新闻APP这个行业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鲜果网的内容编辑团队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
没多久,包括鲜果网和ZAKER在内的几家违规公司都开始了正常运营,这个突发状况虽然并没有打乱它们的节奏,但还是敲响了警钟。谨慎起见,鲜果网在10月11日正式把“鲜果联播”更名为“鲜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弱化即时新闻的属性,强化鲜果作为资讯聚合分发工具的特征。
遭遇版权、资质烦恼
移动新闻APP正在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商业模式,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2.85亿人,预计到2014下半年将达到4.28亿。这样的发展速度甚至是互联网媒体都无法想象的。
“正是因为它们(指移动新闻APP)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作为一个监管机构,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自然希望能够采取行政权力覆盖到这些公司。实际上包括ZAKER在内的这类应用并不是自己生产或撰写新闻,它们只是把其他平台的新闻进行聚集,注重的是个性化阅读,所以只是一个渠道,而并非媒体。但核心问题是,它们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领域。”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王珺如此解释。
在现有的环境下,这是个并不安全的生意。市场需求庞大,出现了这样一批专注于个性化阅读的新玩家,它们埋着头跑马圈地,却忽视了很多无法用技术去解释的因素。
“其实它们可以模仿视频行业和机顶盒的经验,在内容方面与牌照方进行合作,或者费点劲自己单独去申请资质。”王珺对DoNews称。ZAKER和鲜果网的内部人士一直强调,它们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内容提供方的资质,除了正常的资质审查之外,利用关键字过滤等技术手段实时监督内容。
内容和资质是它们遇到的第一个“成长的烦恼”。
是危机也是机遇
在版权、资质问题之外,巨头们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些蚕食自己流量的“小家伙”,它们也开始受制于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困境。“一方面离钱远,是一个清水衙门,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辛苦,路途漫长的行业。”鲜果网创始人梁功军称。
如何面对巨头?梁公军给出的答案是,“巨头如果来的话,也无非是这么几个招。第一招,不能打败那就合作。第二招是死磕。第三招是做差异和细分。鲜果区隔的定位是做垂直的、兴趣类的细分的订阅市场。主要是有自己兴趣爱好的白领学生在用。巨头有存在的道理,小的公司做细分、做垂直做深耕细作也有自己的道理,我觉得是可以两不相碍的事情。”
王珺看好这种变化,“具备资源优势的巨头在这个行当里的话语权和垄断地位,不会像门户时期那样大。它们也在移动客户端上下功夫,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但在他看来,现在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
ZAKER副总裁屈辰晨说:“未来的产品应该是帮用户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这点来看我们的空间是很大的,未来考验的是产品的设计能力和产品团队的想法和行动能力。巨头并不具备天然优势,大家其实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无论是钱多一点,资源多一点,但不要用太多的担心,大家站在一个平台上会考验未来产品的设计能力和产品团队的想法和行动能力了。”
而梁公军看到的机会是未来的阅读产品会是个性化、社会化、移动化合一的。“第一,个性化,用户需要的的才给用户。第二,社会化,大家越来越依赖通过微信、微博、社区,从朋友、小圈子获取信息。第三,移动化,随时随地读。用户数据放云端,各种设备放身边,数据在各设备间是一致的。”
但赢得了流量,却不一定赢得市场。移动新闻APP实际上并没有摆脱传统互联网新闻网站的商业模式。据梁公军介绍,鲜果的盈利模式包括广告和付费阅读,尤其是开篇广告,而基于虚拟币“贝壳”的微支付已经运行两年多时间,收入还是很少。他们正在尝试电商导购,根据文章还有图片对它进行识别,自动地适配后面电商的链接,不过梁公军坦言,“这仍然在探索之中。”
而最近的一个好消息是,这个市场上的重要玩家“今日头条”即将拿到B轮融资,也许在年底就能有过亿的用户量,这让梁公军和屈辰晨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