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卫星导航应用的最核心部件。随着55纳米(nm)芯片的推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综合来看,国内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巨大。发展北斗导航系统,芯片将是重中之重,不仅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扶持,还要有通信公司的参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用户端本质上是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这个接收机包括天线、RF模块、A/D和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部分,基带芯片就是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器。
避免“又贵又大”
北斗星通[-1.80% 资金 研报]副总裁胡刚介绍:“评价一个芯片的优劣的标准有三个:性能、功耗和价格。”性能的优劣,在应用中显而易见,国内国外的差距不大;功耗则和体积直接相关,而消费者则对成本和价格的感知最为明显。因此,在性能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芯片的“又贵又大”成为制约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北斗导航系统在除了军用外,大部分集中在行业应用上。而行业应用中,又以汽车导航为主。现在东莞泰斗、海格通信[1.82% 资金 研报]等公司都已经加入了车载导航系统的应用。胡刚说,车载导航系统(前装)对体积和功耗的要求不高,并且对价格的反应也不灵敏,因此,可以率先应用。
不过,在大众应用领域,北斗系统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着不少差距。东莞泰斗今年开始向中兴通讯[0.56% 资金 研报]提供导航芯片。该公司副总经理许祥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每个芯片5美元。”而胡刚指着一款苹果手机向证券时报记者说:“通信芯片和导航芯片在这款手机中的价格约2美元。”
胡刚介绍,现在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军用占40%,行业应用占60%,大众应用基本上是空白。而昨天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北斗系统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推广目标——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在采访中,多位北斗领域专家认为突破芯片瓶颈是实现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芯片的最大成本在于研发、开模;如果量提上去了,芯片的单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而这将有助于提升北斗系统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销量并摊薄研发成本,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解决国产芯片“又贵又大”的问题。
国产芯片三大差距
中国卫星[1.46% 资金 研报]导航定位协会中心主任、北斗办研究员曹冲认为,国内北斗芯片企业与国际一流公司现存在三大差距,形势不容乐观。
曹冲介绍:“首先,目前国内面市的北斗芯片基本都是基带与RF模块单独设计的,而国外已经是RF和基带芯片不分离。这一点与国外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相差3至5年时间。第二,我国现在基带芯片最小能做到55nm,而国外已经在40nm以下了。虽然差距看起来不大,但是就技术上来讲,差距一代。”
而以上两点并不是差距最大的。曹冲说:“在导航定位系统最大的应用市场——手机市场来看,国外已经做到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的二合一了。而我们现在还只是在研究单一的导航芯片。这个差距非以时间可以描述的。”有人认为,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的结合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可能要在15年以上。
胡刚也从应用上分析了北斗芯片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就整体来说,都在研发多模芯片,国内国外是同一个水平,此前国外也只是单模的。而在高精度方面,与国外差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但就大众应用来说,国内与国外差距就非常大了。”他说。
4%产值决定整体应用
据了解,芯片在整体北斗产业中产值仅占到4%,而芯片最终决定了整体导航应用。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而核心技术的突破中,芯片又是重中之重,力争在2012年突破核心芯片、软件和高端产品的发展瓶颈,着力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能耗。
其实,芯片的发展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胡刚认为导航芯片好比是一把刀的刀把,握紧了刀把,而决定刀的杀伤力和方向。
现在导航系统中,除了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以及欧盟的伽利略。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是一个中心频点。
胡刚介绍说,“现在全世界的导航芯片厂商都在争取做兼容GPS和北斗的双模芯片。除了中国的政策原因外,双模芯片可以提高精准度。能做北斗和GPS兼容的芯片,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伽利略和GPS兼容的芯片。未来伽利略和北斗还可能有一场竞争,大众用什么样的导航系统完全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芯片。因为在导航的领域,只要两个系统就够了。”
同样,现在北斗芯片的发展还制约了天线的发展。胡刚说:“北斗天线与北斗芯片相互制约。北斗芯片做不起来,与之配套的天线也做不起来。”同时,天线也存在开模成本高等问题。
通信公司有望参与
有人认为,中国的北斗产业正值大力发展期,国内北斗芯片的厂商只有十来家,数量太少。而曹冲则认为,芯片的研发投资巨大,不建议小公司参与。胡刚也说,这么多家企业同时做导航芯片的研发,分散了人才资源,耗费了资源,其实国内真正想做芯片的公司并不多。
据了解,现在做导航芯片,世界上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公司只有4家,而中国大大小小有12家。这些企业虽然在芯片的研发道路也很曲折,但是都没有“死掉”。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扶持,另一方面,北斗整个行业也处于调整发展时间,市场前景看好。
实际上,目前,国内仅北斗星通、国腾电子[0.42% 资金 研报]、华力创通[0.70% 资金 研报],以及非上市公司东莞泰斗在芯片研发方面颇有成效。而受今年车载北斗导航系统需求放量影响,北斗星通、东莞泰斗今年的芯片出货量明显增加,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此外,导航应用最大的市场——手机市场方面,通信芯片与导航芯片二合一已经成为趋势,也在业内达到共识。因此,目前已有大唐电信[2.23% 资金 研报]、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公司对导航芯片和通信芯片的结合表示了浓厚兴趣。业内普遍认为,在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结合的方面,更主要的应该是通信公司的问题。定位市场的规模不大,复杂度也不大,但是很深。而通信市场,通信芯片则是更广大的市场。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因为芯片在北斗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国家有可能在北斗产业政策中列出专项来扶持目前龙头芯片开发企业,北斗星通等公司有望受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用户端本质上是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这个接收机包括天线、RF模块、A/D和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部分,基带芯片就是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器。
避免“又贵又大”
北斗星通[-1.80% 资金 研报]副总裁胡刚介绍:“评价一个芯片的优劣的标准有三个:性能、功耗和价格。”性能的优劣,在应用中显而易见,国内国外的差距不大;功耗则和体积直接相关,而消费者则对成本和价格的感知最为明显。因此,在性能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芯片的“又贵又大”成为制约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北斗导航系统在除了军用外,大部分集中在行业应用上。而行业应用中,又以汽车导航为主。现在东莞泰斗、海格通信[1.82% 资金 研报]等公司都已经加入了车载导航系统的应用。胡刚说,车载导航系统(前装)对体积和功耗的要求不高,并且对价格的反应也不灵敏,因此,可以率先应用。
不过,在大众应用领域,北斗系统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着不少差距。东莞泰斗今年开始向中兴通讯[0.56% 资金 研报]提供导航芯片。该公司副总经理许祥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每个芯片5美元。”而胡刚指着一款苹果手机向证券时报记者说:“通信芯片和导航芯片在这款手机中的价格约2美元。”
胡刚介绍,现在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军用占40%,行业应用占60%,大众应用基本上是空白。而昨天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北斗系统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推广目标——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在采访中,多位北斗领域专家认为突破芯片瓶颈是实现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芯片的最大成本在于研发、开模;如果量提上去了,芯片的单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而这将有助于提升北斗系统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销量并摊薄研发成本,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解决国产芯片“又贵又大”的问题。
国产芯片三大差距
中国卫星[1.46% 资金 研报]导航定位协会中心主任、北斗办研究员曹冲认为,国内北斗芯片企业与国际一流公司现存在三大差距,形势不容乐观。
曹冲介绍:“首先,目前国内面市的北斗芯片基本都是基带与RF模块单独设计的,而国外已经是RF和基带芯片不分离。这一点与国外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相差3至5年时间。第二,我国现在基带芯片最小能做到55nm,而国外已经在40nm以下了。虽然差距看起来不大,但是就技术上来讲,差距一代。”
而以上两点并不是差距最大的。曹冲说:“在导航定位系统最大的应用市场——手机市场来看,国外已经做到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的二合一了。而我们现在还只是在研究单一的导航芯片。这个差距非以时间可以描述的。”有人认为,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的结合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可能要在15年以上。
胡刚也从应用上分析了北斗芯片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就整体来说,都在研发多模芯片,国内国外是同一个水平,此前国外也只是单模的。而在高精度方面,与国外差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但就大众应用来说,国内与国外差距就非常大了。”他说。
4%产值决定整体应用
据了解,芯片在整体北斗产业中产值仅占到4%,而芯片最终决定了整体导航应用。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而核心技术的突破中,芯片又是重中之重,力争在2012年突破核心芯片、软件和高端产品的发展瓶颈,着力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能耗。
其实,芯片的发展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胡刚认为导航芯片好比是一把刀的刀把,握紧了刀把,而决定刀的杀伤力和方向。
现在导航系统中,除了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以及欧盟的伽利略。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是一个中心频点。
胡刚介绍说,“现在全世界的导航芯片厂商都在争取做兼容GPS和北斗的双模芯片。除了中国的政策原因外,双模芯片可以提高精准度。能做北斗和GPS兼容的芯片,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伽利略和GPS兼容的芯片。未来伽利略和北斗还可能有一场竞争,大众用什么样的导航系统完全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芯片。因为在导航的领域,只要两个系统就够了。”
同样,现在北斗芯片的发展还制约了天线的发展。胡刚说:“北斗天线与北斗芯片相互制约。北斗芯片做不起来,与之配套的天线也做不起来。”同时,天线也存在开模成本高等问题。
通信公司有望参与
有人认为,中国的北斗产业正值大力发展期,国内北斗芯片的厂商只有十来家,数量太少。而曹冲则认为,芯片的研发投资巨大,不建议小公司参与。胡刚也说,这么多家企业同时做导航芯片的研发,分散了人才资源,耗费了资源,其实国内真正想做芯片的公司并不多。
据了解,现在做导航芯片,世界上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公司只有4家,而中国大大小小有12家。这些企业虽然在芯片的研发道路也很曲折,但是都没有“死掉”。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扶持,另一方面,北斗整个行业也处于调整发展时间,市场前景看好。
实际上,目前,国内仅北斗星通、国腾电子[0.42% 资金 研报]、华力创通[0.70% 资金 研报],以及非上市公司东莞泰斗在芯片研发方面颇有成效。而受今年车载北斗导航系统需求放量影响,北斗星通、东莞泰斗今年的芯片出货量明显增加,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此外,导航应用最大的市场——手机市场方面,通信芯片与导航芯片二合一已经成为趋势,也在业内达到共识。因此,目前已有大唐电信[2.23% 资金 研报]、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公司对导航芯片和通信芯片的结合表示了浓厚兴趣。业内普遍认为,在导航芯片与通信芯片结合的方面,更主要的应该是通信公司的问题。定位市场的规模不大,复杂度也不大,但是很深。而通信市场,通信芯片则是更广大的市场。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因为芯片在北斗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国家有可能在北斗产业政策中列出专项来扶持目前龙头芯片开发企业,北斗星通等公司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