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端层面整合有线直播,一直是电视机和机顶盒们的梦想。2013年随着海信VIDAA、TCL爱奇艺TV+、小米电视、创维酷开的推出,这座一直因为商业、技术、政策等原因难以逾越的直播和点播融合的冰山,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探索和被融化。现在都说有线直播是块肉,其实很多互联网人、视频人都“吃素”很久了!有线电视也“被唱衰”了很多年。但今天互联网化的电视产业,却正在掉转头来,重新审视、垂涎这块肉了。
其实大家想的都不是自己做直播,而是借有线网这个船出海,实现在电视机和机顶盒内对直播节目的入口和主页的控制。在电视机里整合有线直播内容,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其实对于所有厂商来说,商业利益才是第一,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二位的。这个亚当斯密在两三百年前就给出定论了。很多时候都是把用户体验当做商业利益的借口而已。说穿了,都在争入口和平台!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电脑的互联网化成就了入口公司百度,手机的互联网化成就了平台的APPSTORE和安卓市场。但我认为,电视的互联网化既不会成就入口也不会成就平台,这是个终端为王、网络为王、云端为王的行业,是典型的“哑铃模型”,互联网电视的入口就是这些寡头垄断的电视机厂商自己,平台只会是那些最正态分布的应用,主要就是点播的视频网站和直播的有线网,电视上的应用不会呈现海量的长尾形态。终端和云端和网络,谁也整合不了谁。
呵呵,再说下去就马上遭到吐槽和西红柿、臭鸡蛋了!首先,在技术产品层面详细剖析一下,目前市场上的可以整合有线直播的几种电视机的方案:
第一种,是国微方案,是基于深圳国微CAM卡的机卡分离模式。
这是国内大多数电视机厂商采取的方案,也是国标,但不幸的是有线运营商不喜欢。因为这种方案仅仅利用了有线网CA卡解扰,其他包括EPG、古老的数据广播、新颖的有线网双向业务都被屏蔽掉了。因此尽管各个电视机厂商在非常多的电视机里都内置了大卡的插槽,但用户真正能把大卡安装进去的寥寥无几。因为如果想安装进去CA卡,首先必须和每一个省、甚至每一个市的有线谈商务条件,绝对不仅仅是购买的有线电视年费那么简单,必须附加上各种有线网的所谓的增值服务。因此,当年拼了老命成为国标的国微,最后结果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个CAM卡在国内卖的很差,却在欧洲开花结果,公司也因此正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呢。从本质上说,大卡是把有线网给OTT了,因为安装大卡的电视机除了通过CA解扰出TS流,其他所有服务都把有线网给OTT、屏蔽掉了,什么EPG广告、增值业务都和有线网无关了。基于这种方案,电视机厂商们都在做自有的全国范围内有线频道的EPG,但目前大多都来源于两三家网上的第三方EPG渠道,每周五的更新和周一的修正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还不能和地方有线网PK高下。当年怀揣伟大梦想的CCTV的CHINA-EPG,则早被雨打风吹去了,而EPG广告,虽然经过了不太容易的与当地电视台(广电集团)广告部的博弈,但现在已经成为有线网的现金牛、利润牛,这样的业务对有线来说真是相见恨晚,而当年曾被寄予厚望的数据广播,则应了我当年的一个顺口溜“数字电视很多年,今天还没赚到钱”!
第二种,是创维方案,是创维的TV+STB的模式。
因为创维不仅电视机强,机顶盒更是每年2500万台,是国内有线网DVB-C机顶盒的老大,因此最早创维是把一块移植了CA的机顶盒主板装到了电视机里,后来基于MSTAR等芯片厂商的配合,简化成了仅仅在电视机主板上做个CA插槽接口进行解扰,所有解码等其他工作都复用那一块电视机芯片了,这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方案,其他电视机厂商比较难做,原因是其他电视机厂商的有线机顶盒业务做得都一般,这种方案需要和各地有线网使用的CA做移植,而且需要芯片厂商配合,另外为了获得各地有线网的青睐,还需要和各地有线网的业务系统做集成,这是个不吓死人也累死人的工作,很多年前致力于把这个业务的技术部分水平化的国外的OPENTV和国内的中间件公司,你们现在还好吗?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听到了。基于上述资源和努力,创维的有线电视一体机是所有电视厂商里卖的最好的,今年的销量在150-200万台之间,这和800万台的国内年销量相比是个不小的数字了,这个应该缘于创维集团内的电视和机顶盒的一体化。
还有一个类似的创新,是TCL爱奇艺电视,把其遥控器做成双模的,可以通过按键和语音,同时控制电视机与机顶盒,也就是说,在电视界面上,你可以看到各个有线频道当前的节目,如果你点进去(也可以用语音说“湖南卫视、CCTV5等”)之后电视机直接转到和机顶盒连接的HDMI或者标清输入信号源上,这时你可以用这个遥控器遥控机顶盒,换频道、调音量、看有线网的EPG。这种方式是无需和有线网谈啥合作,只需要电视机设置时设置一下地理位置和机顶盒型号就可以了。这两种方案的共同之处,都是顺应了有线网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利益的需求,你的奶酪我不动,我只是做好自己作为终端厂商的份内工作而已,所谓的真是仅仅把用户体验做好就行了。
第三种,是永新方案,是永新同方的CA分离的模式。
这个模式永新已经开始很久、但是从小米电视才真正落地的。这是一个专门的CA解扰模块,外观也是一个小盒子。它仅仅把解扰做好,其他的工作还是要用电视机的芯片处理。那这种方案和前两种方案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呵呵,原因在于主芯片,因为小米采用的高通芯片,这些都是做手机的,因此和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相关的处理模块,这些芯片是不擅长而且没有经验的,因此,需要把这些模块单独拿出来做一个小盒子,然后通过USB把视频流输入进电视机。永新作为CA厂商,一直在考虑在业务模式上的突破,而这些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的事儿是永新非常擅长的,永新的CA目前在存量市场上是有半壁江山的,当然数码视讯一直在追赶,而且做得不错。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为那些非电视类芯片(MSTAR、联发科等等之外)做电视时、为有线直播与网络点播互动提供了一个短平快的解决方案,其技术原理和国微的大卡方案是异曲同工的,但是由于是CA厂商永新做的方案,应该没做其他CA的移植,因此只能在永新的CA覆盖区域内使用。但由于小米是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重点利税大户,因此其可能有能力从政府层面说服歌华,使其有线电视对小米电视开放,EPG让小米来控制也有可能。这个模式的副产品是有可能把永新CA带进歌华,呵呵,永新CA和数码CA是在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歌华,孰胜孰负或者双赢目前还不能定论。这种方式,由于技术和大卡类似,因此在模式上也一样,只是用有线网的直播流,EPG等其他运营都脱离了有线网的控制,这个肯定是有线网反对的,基于此在网上纷纷有人议论小米电视要打败有线网做虚拟运营商,呵呵,不管小米是否这样想,但有线网是一定这样想的,当然未来的博弈也有可能在EPG乃至电视机首页和直播入口的控制上达成两方一致的界面,这样小米是有可能和有线网完美合作的。IPTV还在与OTT博弈正欢的时候,有线网还是考虑怎么做DVB+OTT却意外的碰上了OTT+DVB。不知详情但可以猜测有线网EPG信息小米电视是有永新提供的,做CA的永新和做机顶盒的创维一样,他们获得各地有线网EPG信息的能力是最强,超越网上的小公司和欢网、海信这类公司的。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软CA,可下载的CA。这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也是在技术上具备后发优势的系统和产品。因为这个方案是广电总局科技司在推广,其对有线网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远比推动机卡分离的工信部要强得多。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用,因此不在今天具体的讨论范围之内。
上述三种方案,在有线网看来,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 终端销售是否可以获利。没有人会认为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应该分给有线网,但机顶盒的控制却是100%在有线网手里。所以,有线网会有两种思维,第一种是这种电视机影响了有线网的机顶盒终端收入,因此要反对。第二种是这种电视机为有线网和用户集体节省了一个机顶盒的成本,因此要支持。其实这两种思维并不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也不是什么大矛盾,凡是可以量化的利益都容易达成共识。
第二, 电视机上的直播频道入口、界面和EPG到底控制在谁的手里。这个是关键,有线网作为垄断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绝不会愿意把这些东西的控制撒手给其他人。因为和上述可以量化的利益相比,这个控制代表未来的利益,既不好量化也不好折现,而且涉及到控制权,像主权问题是无法谈判的。
从上面分析看起来,好像有线网有绝对的控制和裁决权,有线网会支持第二种方案,反对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使其无从发展、被扼杀在摇篮里。但其实不然,因为目前全国有线网用户至少有70%以上没做机卡绑定,只有NDS、CANAL+等少数国外早期CA做了机卡绑定。因此,现在不管有线网同不同意、愿不愿意,这三种方案都可以在有线网里CA和机顶盒没有进行机卡绑定的区域做一件事,就是用户把原有机顶盒里的CA卡拿出来插到电视机里,这让很多终端厂商看到了机会,因此正在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整合有线直播,至少做到入口、首页的整合,再深入一点就要做直播和点播的互动、推荐了,终极目标是一云多屏、社交电视。
但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有线网是基础网络资源,而且迄今为止我还看不出在直播频道方面,有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还不算政策、监管、国有资产保护等层面的因素。DVB+OTT是最佳组合,无论在技术产品、还是在性价比、甚至在符合国家政策方面,都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的。因此,终端、有线网谁也整合不了谁,就像在OTT里视频网站和终端也是谁也整合不了谁一样。谁也不可能在有线网的直播前面成就一个百度样的入口和平台!你当有线网是病猫啊?和直播相关的资产和未来一定会控制在有线网手里,包括主页、包括EPG。为什么我们的思维的原点总是首先想整合、打败别人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合作?难道中国人本来就不擅长合作吗?我觉得无论是互联网+电视的互联网电视,还是直播+点播的融合,合作都是最好的策略。原因很简单,因为互联网电视不是一次从马车到汽车的彻底革命,而只是一场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而已。
我觉得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有线网逐步放弃VOD,彻底拥抱OTT,投身多赢、合作模式的DVB+OTT。有线网+视频网站(包括牌照方)+终端的合作,带给用户和观众更好的直播+点播的交互享受,实现手机+电视“互为配件”的无缝互动,实现视频的一人多屏而不是一云多屏,实现“让电视更好看”和“让产业更健康”这两个最重要的产业理念!这是我的互联网电视的职业梦想,我觉得尽管有困难,但应该并不遥远。
有线网的各位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我在爱奇艺等着你!
其实大家想的都不是自己做直播,而是借有线网这个船出海,实现在电视机和机顶盒内对直播节目的入口和主页的控制。在电视机里整合有线直播内容,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其实对于所有厂商来说,商业利益才是第一,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二位的。这个亚当斯密在两三百年前就给出定论了。很多时候都是把用户体验当做商业利益的借口而已。说穿了,都在争入口和平台!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电脑的互联网化成就了入口公司百度,手机的互联网化成就了平台的APPSTORE和安卓市场。但我认为,电视的互联网化既不会成就入口也不会成就平台,这是个终端为王、网络为王、云端为王的行业,是典型的“哑铃模型”,互联网电视的入口就是这些寡头垄断的电视机厂商自己,平台只会是那些最正态分布的应用,主要就是点播的视频网站和直播的有线网,电视上的应用不会呈现海量的长尾形态。终端和云端和网络,谁也整合不了谁。
呵呵,再说下去就马上遭到吐槽和西红柿、臭鸡蛋了!首先,在技术产品层面详细剖析一下,目前市场上的可以整合有线直播的几种电视机的方案:
第一种,是国微方案,是基于深圳国微CAM卡的机卡分离模式。
这是国内大多数电视机厂商采取的方案,也是国标,但不幸的是有线运营商不喜欢。因为这种方案仅仅利用了有线网CA卡解扰,其他包括EPG、古老的数据广播、新颖的有线网双向业务都被屏蔽掉了。因此尽管各个电视机厂商在非常多的电视机里都内置了大卡的插槽,但用户真正能把大卡安装进去的寥寥无几。因为如果想安装进去CA卡,首先必须和每一个省、甚至每一个市的有线谈商务条件,绝对不仅仅是购买的有线电视年费那么简单,必须附加上各种有线网的所谓的增值服务。因此,当年拼了老命成为国标的国微,最后结果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个CAM卡在国内卖的很差,却在欧洲开花结果,公司也因此正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呢。从本质上说,大卡是把有线网给OTT了,因为安装大卡的电视机除了通过CA解扰出TS流,其他所有服务都把有线网给OTT、屏蔽掉了,什么EPG广告、增值业务都和有线网无关了。基于这种方案,电视机厂商们都在做自有的全国范围内有线频道的EPG,但目前大多都来源于两三家网上的第三方EPG渠道,每周五的更新和周一的修正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还不能和地方有线网PK高下。当年怀揣伟大梦想的CCTV的CHINA-EPG,则早被雨打风吹去了,而EPG广告,虽然经过了不太容易的与当地电视台(广电集团)广告部的博弈,但现在已经成为有线网的现金牛、利润牛,这样的业务对有线来说真是相见恨晚,而当年曾被寄予厚望的数据广播,则应了我当年的一个顺口溜“数字电视很多年,今天还没赚到钱”!
第二种,是创维方案,是创维的TV+STB的模式。
因为创维不仅电视机强,机顶盒更是每年2500万台,是国内有线网DVB-C机顶盒的老大,因此最早创维是把一块移植了CA的机顶盒主板装到了电视机里,后来基于MSTAR等芯片厂商的配合,简化成了仅仅在电视机主板上做个CA插槽接口进行解扰,所有解码等其他工作都复用那一块电视机芯片了,这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方案,其他电视机厂商比较难做,原因是其他电视机厂商的有线机顶盒业务做得都一般,这种方案需要和各地有线网使用的CA做移植,而且需要芯片厂商配合,另外为了获得各地有线网的青睐,还需要和各地有线网的业务系统做集成,这是个不吓死人也累死人的工作,很多年前致力于把这个业务的技术部分水平化的国外的OPENTV和国内的中间件公司,你们现在还好吗?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听到了。基于上述资源和努力,创维的有线电视一体机是所有电视厂商里卖的最好的,今年的销量在150-200万台之间,这和800万台的国内年销量相比是个不小的数字了,这个应该缘于创维集团内的电视和机顶盒的一体化。
还有一个类似的创新,是TCL爱奇艺电视,把其遥控器做成双模的,可以通过按键和语音,同时控制电视机与机顶盒,也就是说,在电视界面上,你可以看到各个有线频道当前的节目,如果你点进去(也可以用语音说“湖南卫视、CCTV5等”)之后电视机直接转到和机顶盒连接的HDMI或者标清输入信号源上,这时你可以用这个遥控器遥控机顶盒,换频道、调音量、看有线网的EPG。这种方式是无需和有线网谈啥合作,只需要电视机设置时设置一下地理位置和机顶盒型号就可以了。这两种方案的共同之处,都是顺应了有线网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利益的需求,你的奶酪我不动,我只是做好自己作为终端厂商的份内工作而已,所谓的真是仅仅把用户体验做好就行了。
第三种,是永新方案,是永新同方的CA分离的模式。
这个模式永新已经开始很久、但是从小米电视才真正落地的。这是一个专门的CA解扰模块,外观也是一个小盒子。它仅仅把解扰做好,其他的工作还是要用电视机的芯片处理。那这种方案和前两种方案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呵呵,原因在于主芯片,因为小米采用的高通芯片,这些都是做手机的,因此和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相关的处理模块,这些芯片是不擅长而且没有经验的,因此,需要把这些模块单独拿出来做一个小盒子,然后通过USB把视频流输入进电视机。永新作为CA厂商,一直在考虑在业务模式上的突破,而这些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的事儿是永新非常擅长的,永新的CA目前在存量市场上是有半壁江山的,当然数码视讯一直在追赶,而且做得不错。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为那些非电视类芯片(MSTAR、联发科等等之外)做电视时、为有线直播与网络点播互动提供了一个短平快的解决方案,其技术原理和国微的大卡方案是异曲同工的,但是由于是CA厂商永新做的方案,应该没做其他CA的移植,因此只能在永新的CA覆盖区域内使用。但由于小米是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重点利税大户,因此其可能有能力从政府层面说服歌华,使其有线电视对小米电视开放,EPG让小米来控制也有可能。这个模式的副产品是有可能把永新CA带进歌华,呵呵,永新CA和数码CA是在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歌华,孰胜孰负或者双赢目前还不能定论。这种方式,由于技术和大卡类似,因此在模式上也一样,只是用有线网的直播流,EPG等其他运营都脱离了有线网的控制,这个肯定是有线网反对的,基于此在网上纷纷有人议论小米电视要打败有线网做虚拟运营商,呵呵,不管小米是否这样想,但有线网是一定这样想的,当然未来的博弈也有可能在EPG乃至电视机首页和直播入口的控制上达成两方一致的界面,这样小米是有可能和有线网完美合作的。IPTV还在与OTT博弈正欢的时候,有线网还是考虑怎么做DVB+OTT却意外的碰上了OTT+DVB。不知详情但可以猜测有线网EPG信息小米电视是有永新提供的,做CA的永新和做机顶盒的创维一样,他们获得各地有线网EPG信息的能力是最强,超越网上的小公司和欢网、海信这类公司的。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软CA,可下载的CA。这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也是在技术上具备后发优势的系统和产品。因为这个方案是广电总局科技司在推广,其对有线网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远比推动机卡分离的工信部要强得多。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用,因此不在今天具体的讨论范围之内。
上述三种方案,在有线网看来,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 终端销售是否可以获利。没有人会认为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应该分给有线网,但机顶盒的控制却是100%在有线网手里。所以,有线网会有两种思维,第一种是这种电视机影响了有线网的机顶盒终端收入,因此要反对。第二种是这种电视机为有线网和用户集体节省了一个机顶盒的成本,因此要支持。其实这两种思维并不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也不是什么大矛盾,凡是可以量化的利益都容易达成共识。
第二, 电视机上的直播频道入口、界面和EPG到底控制在谁的手里。这个是关键,有线网作为垄断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绝不会愿意把这些东西的控制撒手给其他人。因为和上述可以量化的利益相比,这个控制代表未来的利益,既不好量化也不好折现,而且涉及到控制权,像主权问题是无法谈判的。
从上面分析看起来,好像有线网有绝对的控制和裁决权,有线网会支持第二种方案,反对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使其无从发展、被扼杀在摇篮里。但其实不然,因为目前全国有线网用户至少有70%以上没做机卡绑定,只有NDS、CANAL+等少数国外早期CA做了机卡绑定。因此,现在不管有线网同不同意、愿不愿意,这三种方案都可以在有线网里CA和机顶盒没有进行机卡绑定的区域做一件事,就是用户把原有机顶盒里的CA卡拿出来插到电视机里,这让很多终端厂商看到了机会,因此正在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整合有线直播,至少做到入口、首页的整合,再深入一点就要做直播和点播的互动、推荐了,终极目标是一云多屏、社交电视。
但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有线网是基础网络资源,而且迄今为止我还看不出在直播频道方面,有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还不算政策、监管、国有资产保护等层面的因素。DVB+OTT是最佳组合,无论在技术产品、还是在性价比、甚至在符合国家政策方面,都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的。因此,终端、有线网谁也整合不了谁,就像在OTT里视频网站和终端也是谁也整合不了谁一样。谁也不可能在有线网的直播前面成就一个百度样的入口和平台!你当有线网是病猫啊?和直播相关的资产和未来一定会控制在有线网手里,包括主页、包括EPG。为什么我们的思维的原点总是首先想整合、打败别人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合作?难道中国人本来就不擅长合作吗?我觉得无论是互联网+电视的互联网电视,还是直播+点播的融合,合作都是最好的策略。原因很简单,因为互联网电视不是一次从马车到汽车的彻底革命,而只是一场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而已。
我觉得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有线网逐步放弃VOD,彻底拥抱OTT,投身多赢、合作模式的DVB+OTT。有线网+视频网站(包括牌照方)+终端的合作,带给用户和观众更好的直播+点播的交互享受,实现手机+电视“互为配件”的无缝互动,实现视频的一人多屏而不是一云多屏,实现“让电视更好看”和“让产业更健康”这两个最重要的产业理念!这是我的互联网电视的职业梦想,我觉得尽管有困难,但应该并不遥远。
有线网的各位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我在爱奇艺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