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M兴于米聊,死于微信。
大佬们似乎都不愿意看到用户每天“摇一摇”、“打飞机”,于是先有“易信”免费短信、语音留言,后又“来往”消息“阅后即焚”。
作为阿里旗下产品,来往系出名门,有着阿里产品的一贯风格。也是笔者想不懂的地方,他们有那么牛逼的技术团队,怎么做出来的东西易用性都那么差,比如淘宝的浏览器,旺旺。其实早在刚出来的时候阿里就曾山寨过一款私密社交应用,叫湖畔。不知道起名的时候是不是恰好想起了夏雨荷?这名字就像来往一样无力吐槽。
阿里内部在推广自家的IM时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早前就有要求阿里内部员工工作必须使用自家桌面通讯软件阿里旺旺,后又有陆兆禧的内部邮件,鼓励员工安装和推荐朋友安装自家的移动端IM来往,截止年底前,最活跃的账号将获得十万元奖励。此邮件一出,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会不会又有营销专家把这作为经典案例,继“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之后总结出一套新的营销方法?
既然这种营销方法最早出现于阿里,又用在了来往的推广上,不如就叫“土鳖营销”吧,名至实归的好名字。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应用,来往虽然界面不是很美观,沟通的功能已经很完备了,甚至还紧随潮流的加上了阅后即焚功能。可是小伙伴们打飞机都已经很累了,不需要更多的聊天工具了。
张小龙说,人们使用微信不只是聊天,而是因为它够酷。从摇人到摇图再到摇歌摇视频,不只是换了一种交互方式那么简单,微信也不甘于做一个IM,微信是一个入口,腾讯搭建一个平台,这也正是大佬们所担心的。
身为屌丝,摇滚一直是最爱。摇摇微信,滚滚床单。通过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众屌丝需要的不止是沟通方式,更需要一种认识陌生人的快捷有效方式。从来往的添加好友方式笔者认为,来往的“阅后即焚”功能是“赶时髦”的,因为身为一介屌丝实在想不出熟人之间发看一眼就要销毁的照片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刚刚吃了一种神秘的肉,想炫耀一下又不想被留作呈堂证供?
约炮是强需求,或者说是各取所需。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的产品高帅富们多看看我等屌丝的世界。从微信到陌陌,从漂流瓶到摇一摇,众屌丝才是最好的PM,了解需求,满足需求,甚至创造需求,才能成功约炮。
如果把沟通方式分级,最下层是其他IM(比如易信,陌陌),然后是微信,再上一层是QQ,最高级是手机。人们之间的关系疏近也是有低到高。
从需求上说,屌丝们使用这类应用时目的都是很单纯的,约炮!而女神们则要复杂的多,有的是出于虚荣,有的是因为寂寞,还有的则是专业的。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缺不容忽略的阵地:QQ,是的,手机QQ不会死!QQ群是个约妹子的好地方,不管信不信,反正有人是成功了。
一群人有着某个相同的兴趣聚集在一起,有很多相同的话题,甚至有相似的背景,这样的群组关系是更持久的。而把很多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说来说去,最终要么是无言,要么就只剩“性”了。
笔者也曾做过一款十几万用户的社交类产品。任何社交类产品不加引导,最终都会变成约炮工具(监管缺失的可能直接成了交易工具)。同为阿里小伙伴的微米提供了基于LBS的兴趣群组,做群组需要人气,文化和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无聊蛋疼的笔者和小伙伴们做过一个实验,得到以下两点有意思的结论。二三线城市使用微信摇一摇的人数要多于一线城市(不知道活跃用户分布是不是也这样)。最适合约炮的时间为早上的8-10点和晚上8-10点。至于原因,笔者发扬了一下大数据精神,“只求相关性不求因果关系”,我也不知道为啥。
易信联合了电信搜狗360京东誓要拴住腾讯这匹野马,在易信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诚意,可在国内市场,诚意背后面临的是被滥用。互联网产品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卖的是个概念,对于阅后即焚用户和市场还需要时间,也可能是“打开的方式不对”。(笔者倒是觉得最需要阅后即焚的是微博,这样那个吴姓的歌手就不用在看守所呆十天了)对于国外新生概念,大家不妨参考腾讯,过了一段时间腾讯都没出手,那八成就是不靠谱了……
从360到红米,一直验证着一句话,互联网时代,得屌丝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