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彩电行业最大的技术和产品亮点都表现在超高清电视(UHD)的快速普及上。曾经受人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大尺寸OLED电视,由于量产技术问题迟迟无法突破,使得面板厂商集体转向超高清液晶面板的开发。但是,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上,有业内专家指出,作为后高清时代的宏观发展方向,超高清电视的发展还需要冷静思考。
奥维咨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超高清电视在液晶电视中的渗透率达到0.86%,50英寸以上的渗透率已达3.39%。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季度超高清电视两大新尺寸的崛起,39英寸和55英寸市场占有率明显攀升,这得益于上游出货量的扩大以及终端销售价格的不断降低。尤其是55英寸UHD产品,随着友达和华星光电对55英寸显示屏实现量产,55英寸在终端的销售价格逐渐拉低。同时,该公司预测,2013年超高清电视的出货量将达到159万台,渗透率将达到3%,未来前景还将更加广阔。
奥维咨询平板显示事业部研究员贺然认为,在超高清电视快速兴起的过程中,四大制约因素更加凸显:第一在对待超高清面板供应的态度上,各家差异较大。台湾群创积极推动,在相同尺寸开发上会优先推广UHD面板。大陆厂商方面,华星光电则态度相对乐观,2013年的目标是单月冲击8万至9万片。京东方则表示将持续跟进UHD研发。而在韩企方面,三星、LG等则认为真正的变革是在OLED技术上,对UHD相对谨慎。第二国内主要整机厂商参与意识强,推进势头猛。但外资品牌如LG和三星等少有建树。第三居高不下的价格仍然是产品普及的瓶颈。如果单纯从市场化角度来讲,相同尺寸的新产品与现有的液晶电视产品价格差在1.2倍左右时,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第四针对相对薄弱的内容环节,各整机厂商已经运用2K转4K技术来解决。但总体来说,UHD相关产业链在国内尚待完善,至少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不过,贺然认为,随着良品率的不断提高,未来制约UHD发展的面板瓶颈将会破除,价格也将更加亲民。目前UHD面板的良品率较低且供应量少,供需失衡最终导致终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奥维咨询预计2013年12月份,4K面板月供应量将超过40万片。随着未来面板产能的逐步释放,UHD产品价格有望更加亲民,这对UHD的普及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研究咨询部主任彭健锋认为,如果目前超高清的实时点播还做不到,那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缓存和下载的管理,让消费者购买超高清电视后,在他想看超高清节目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内容,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超高清的电视频道开播便水到渠成了。
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梅建平博士则提出,除了上述问题,产业链及产品健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一般估计,4K至少是高清电视数据量的4倍,8K是它的16倍,这样大的数据量对于专业摄像机感光器件、存储及终端的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他表示,目前虽然已经有了高清和超高清摄像机,但是这些摄像机主要是用于拍摄记录,而不能进行实况转播,因为如此大的数据传输量需要新一代的技术同步支持。但目前还没有4K演播室直播摄像机。
梅建平还指出,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超高清电视需要什么样的观看环境,如何能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视觉享受也值得研究。首先是观看距离,标清电视的观看距离是屏幕高度的3-6倍,高清电视时代这一距离缩短到3倍。4K超高清电视最佳观看距离是屏幕高度的1.5倍。但是,“我们必须回答什么样的观看距离,既能带来视觉享受,又不会对观众的视觉健康带来损伤,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梅建平表示,目前国内对此研究还相当少。同样需要考虑的还有视频观看角度问题。
此外,国内还缺乏相应的编码标准,没有成熟的压缩编码技术,信号就无法传播到千家万户,电视技术只能停留在演播室里面。因此设备连接也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