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讯】当前,广播电视正处于十字街头。大部制的改革、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全媒体等构成了广播电视所需面对的复杂格局。机构的重组将带来怎样的政策走向?如何留住收视群体?如何转型拓展?6月12日,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技术论坛聚集专业嘉宾一同讨论“广播电视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格局”。
在IBTC2013上,中央电视台副总工宋宜纯发表了题为《网络时代电视的融合与变革》的讲话。宋总首先的关键词是融合,媒介形态和内容形态,把内容放在媒介上融合就是媒体。
所谓融合是指,收敛、集中以及趋同的现象,电视媒体融合应当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产消融合的融合体系。
将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将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新兴融合媒体,将融合多媒体内容以及多网融合传输通道。
内容融合上,传统媒体创作手法已经非常成熟,新的节目形态难以有大幅创新,新的节目形态将突出互动性与用户参与。单向播放方式:反馈时间长,速度慢,反馈方式单一逐渐向互动播放方式:互动-播发方式,用户反馈迅速,方式多样,节目互动、节目推介、点播(VOD)、第二块屏发展。生产消费融合方式应当让用户上传内容UGC,用户参与节目制作。
在内容与终端的关系上,多种终端的融合要求内容提供者为不同终端提供适用内容;简单地用传统电视节目填充多种终端的屏幕无法充分发挥新型终端设备的交互能力;互动内容、用户提供内容、节目互补内容(第二块屏)等都极具发展潜力。
在技术融合,宋总表示行业正在向IP化趋势,IT化趋势发展。IT化趋势,从制作上,正基于PC的制作平台、基于以太网的网络互联结构。存储上,与IT工业趋势一致,数据流磁带,磁盘存储阵列,半导体存储器等。设备上采用IT网络和IT开放式协议,TsoverIP,SNMP等,发展方式也正趋向于IT化: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标清电视-高清电视-50P-3D电视-4K/8K超高清电视。
IP化趋势在于传输方式,基于IP的传输体系成为台内网新兴传输标准,在台内交换IP化的视频矩阵,演播室视频链接IP化,音频交换的IP化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融合是媒体发展的最新趋势其中主要体现在多渠道的传输合一,多媒体的内容合一,多屏幕的终端合一。
在第二部分,宋总认为如果说融合是趋势,那么变革是顺应趋势。首先电视台应当在管理变革,这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企业应对快读发展变化环境做出的适应和改变。其中包括组织机构(扁平化、减少环节)、职能设计(专注核心业务、外包服务)、人员培养(构成、培训、进修等)、激励机制(职级发展等)、科学管理:管理方法、支撑系统(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
网络时代,技术将成为服务或业务创新的基础,技术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管理模式将考虑这种变化,不同于传统媒体中节目负责人只需考虑节目。
以BBC新媒体部门为例,技术人员达到60%(800/1350),内容+技术的1+1制度,即新产品必须得到内容和技术两个负责人的共同审批才能上线。
管理变革:台网关系上,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演进时,其管理体系也是需要随之变革的。台网管理机制:可以分为协同和统一的两种模式。业务分工协同运行,统一平台,统一运行。加快创新步伐、缩短新业务、新节目形态的上线周期。
业务服务创新上保持紧耦合。台网协同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方式,台网协同必然需要加强台网之间的联系。主要协同有:节目推介、舆情热点、观众参与、节目互动、线索爆料等。
业务变革:新形态,传统媒体采用成熟的,熟悉的方式讲故事,创新突破很困难。融合媒体要用新的方式讲故事,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模式。融合媒体需要更关注用户体验。
媒体趋向于融合:传播渠道合一、内容,台网协同是必然的结果。随着内容创新、上线和调整节奏的不断加快,电视媒体需要在管理体制、业务以及技术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快速响应和随需应变将成为网络时代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技术基础架构(含硬件和软件)必须能够支撑敏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