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香港出席股东大会时,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由中国电信推出的聊天工具“翼聊”目前注册用户4000万,活跃用户近3000万,近期考虑加大对大众市场推广力度,包括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运营。在OTT业务对运营商冲击力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王晓初的表态引发了各方关注。
中电信重提翼聊酝酿OTT反击战
近年来,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的出现给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OTT业务不仅对运营商的语音、短信、彩信等业务形成了替代效应,分流了企业的收入,而且,给运营商花费巨大资金、人力建设的数据网络形成了臃堵,甚至直接影响到运营商自由语音、短信业务的体验。更为关键的是,OTT业务给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冲击。以春节为例,过去几年,拜年短信、彩信是最为流行的,而今年1—2月国内点对点短信同比下滑10.6%。
基于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全面冲击,运营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讯业务,中联通推出“沃友”、中移动推出“飞信”,而中电信则推出“翼聊”。
前不久,中国电信发布了翼聊4.0版本。从新推出的版本来看,翼聊4.0在提升用户体验、移动社交特性等方面做了重点投入,如智能拨号盘、人脉分组功能等。而在香港出席股东大会时,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翼聊”目前注册用户4000万,活跃用户近3000万,主要为政企客户,近期考虑加大对大众市场推广力度,包括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运营。
联系到更早之前,市场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以翼聊为基础,加上网易的技术支持和配合,推出一款能与微信相抗衡的社交工具。尽管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中国电信方面的证实,但从翼聊4.0版本的推出,到王晓初在香港股东大会针对翼聊推广的表态,业内认为,中国电信或许在酝酿针对OTT业务的反击战。
翼聊的未来之路
面对微信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正采取积极措施。前不久,中联通将流量查询单独计入微信等业务,业界认为是中联通欲对OTT业务进行收费的前兆;中移动方面拟重构飞信业务。因此,中电信关于翼聊的一系列举措,被外界解读为对OTT业务进行反击也不足为奇。但王晓初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关键要找准合适的位置,此番表态则引发了业界的更多关注和猜测。
作为中国电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一项重点产品,翼聊不仅对中国电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也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
相比于微信,翼聊使“在线状态”不再重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发送短信,同时,突破了用户所属网络的限制,无论用户使用哪一家运营商的网络皆可收到短信。从这一特点来看,显然,翼聊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更能体现“随时随地畅享移动互联网生活”的特征。
从目前来看,翼聊的用户主要为政企用户,基于这一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翼聊的多人通话功能,也是其能得到众多政企用户认可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此次翼聊4.0版本的推出,重点在用户社交方面进行了优化。显然,翼聊已为向公众市场进行推广做了精心准备。
此外,最为关键的是,微信是否应当收费尚在激烈的讨论之中,而翼聊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赢利模式。因此,在未来,翼聊或许将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即时通讯之路。
找准定位迎接OTT挑战
3G的到来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无限遐想,为运营商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OTT业务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体现;而随着4G的渐行渐近,可以想象,在4G时代,将会出现更多的应用,或许将对运营商形成新一轮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运营商该如何应对OTT的挑战?
从全球来看,国外的运营商要么通过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对OTT类业务加大监管力度,以政府行为来化解危机;要么就是通过自身的转型,研发新的业务产品,在市场上迎接挑战。站在企业的角度,依靠监管政策或许时间短、见效快,却只能“解一时之渴”,当无法依靠政策来解决问题时,企业只能被淘汰;要想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关键还得从自身做起。因此,无论是3G时代,还是4G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应用、越来越多的挑战,运营商要找准定位。正如业内专家付亮所指出的,运营商必须明白自身服务的软肋在哪,而且应该积极应对。
当大部分电信运营商开始意识到完全复制OTT业务难以获得成功后,电信运营商就进入了新一轮与OTT纷繁复杂的博弈之中。表面上看,运营商已经开始了应对OTT业务的一系列动作,但运营商选择从产品层面入手,也许一开始就输了。在互联网应用领域,运营商起打大早赶晚集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当前,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冲击正日益加大,运营商也在积极应对,推出了相关业务、应用。运营商需要认识到自由即时通讯工具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之间的差异,翼聊、飞信等产品重构的目的是抢回本属于电信的通信功能,微信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移动互联网入口。运营商需要加快转型步伐,加快“一去两化”的探索脚步,要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特征,在业务产品、套餐设计、制度流程上上真正实现市场化,塑造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与产业链各方开展深度合作,如此,才有可能在“OTT之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