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运营商三大策略应对OTT业务的挑战

2013-04-23 10:19:01来源:凤凰网 热度:
前一段面临“收费”和“虚拟运营商牌照”一说的腾讯,正是因为其旗下的微信业务。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正如中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OTT提供商是否应分摊成本,目前是“世界性难题”。那么国外的运营商是如何应对OTT 的压力和挑战。

OTT业务或缓解其旁路压力

首先,运营商,尤其是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移动运营商,对来自OTT的威胁最直接的手段是阻断。

T-mobile 德国公司。该公司也曾经是最强烈的Skype 业务抵抗者,2009年也开始推出起步价为10欧元的VoIP资费套餐“InternetTelefonie”,并在2011年下调为9.95欧元。同时,该公司推出月资费为50欧元左右的大话务量资费套餐,用户也可以免费使用VoIP。这样的定价结果,使OTT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起到了阻断或部分阻断的作用,缓解了压力。

与OTT业务提供者开展合作以扩大用户基础

OTT虽然旁路了运营商的部分业务,使运营商收入受损,但是,并不是所有运营商都对OTT业务深恶痛绝。不同的运营商根据自己的情况,对OTT的态度和应对手法也有所不同。

OTT业务通常需要用户“永远在线”,为此用户愿意选择数据业务套餐,特别是预付费用户更是如此。这无疑给运营商带了机会。如黑莓公司提供的BlackBerry Messenger(BBM)业务就因为能刺激用户增加数据链接的时间而被运营商推崇。因此,对于很多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运营商来说,选择与OTT业务提供商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借助受欢迎的OTT业务提供商的用户群不断扩大自身的用户基础,从而可以降低业务推广成本。

以优势OTT开展正面反击或为长期策略

前面所述的“阻断”和“合作”两种方式,虽然能在应对OTT的影响上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远看,移动运营商提供类似OTT的业务却是必然的选择,其中包括直接提供类似功能强大和便利的服务,也包借鉴OTT业务的商业模式提供服务。

美国的T-mobile 公司从2011年开始提供名为“Bobsled”的OTT服务,允许用户通过Web 方式与其Facebook账号关联,扩展了自身的信息服务业务功能。2011年10月份,T-mobile 还开始提供iOS 版本和安卓的应用。

与此类似,西班牙的Telefonica 公司也积极提供类似OTT 业务。2009年12月,该公司以1.45 亿欧元的价格购买了Jajah公司,6个月后,陆续开始在德国、英国、西班牙、拉美国家等市场提供基于Jajah技术的业务Jajahbased,其核心是国际长途,比Telefonica自己的国际长途业务便宜,但是比其他OTT业务资费价格高一点。摘自《世界电信》

运营商要应对OTT业务的冲击,首先要想明白的一点是:用户为什么欢迎OTT 业务?其实主要在于两个因素,一是价格,很多用户认为OTT业务是低价甚至是免费的;二是丰富的功能,例如用户不需要做出更多的设置就可以在imessage中使用免费的短/ 彩信服务,或者享受到对讲机服务(如微信)。同时,OTT业务通过数据流量的方式传送。只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那么,中国运营商的应对措施似乎也就自然浮现出来。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全媒体”战略:丢了孩子套不到狼

互联网新媒体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网络视听新媒体开始登入大雅之堂,携资本在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横冲直撞。视频网站们已经直接威胁到电视台的利益了,和电视台抢节目源,和电视台抢广告费。此外,互联网电视在政策局限下尚没有打开市场;手机电视也处在不知那片云下雨的黑暗摸索中;IPTV损了有线却有利于电视播出机构,并不对电视播出机构构成威胁。这种情形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有类似之处:广电网络和制播机构都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但是行业发展的情况却不相同,美国的情况是DVR、互联网电视OTTTV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电视运营商、制播机构造成了挑战。而国内优质电视节目的缺乏使得DVR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而监管政策对电视屏幕的强硬保护

同洲电子:将建智能OTT平台 助力三网融合快速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OTT业务一直是广电部门比较敏感的话题。它跳过了基础服务,是跨越视频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链。从目前美国OTT业务的发展来看,Hulu、苹果等都在进入这个领域。马昕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能正视并将其解决。这种业务需要进行跨平台运营,运用OTT模式势在必行。在马昕看来,运营商希望对业务进行掌控,不希望被完全管道化,但移动运营商又希望从流量业务中盈利,如何既刺激用户流量又避免管道化是移动面临的问题。而广电则更多关注内容,这就涉及到内容的监控、管理、支付等,需要SDP平台结构快速的接入,同时进行统一管理认证,这是接纳OTT服务的要点。马昕表示,同洲电子的目标是建立可管可控的O

研究指出OTT对付费电视无大影响

虽然OTT视频服务正在对既有的有线视频和卫星或IPTV服务产生有一个竞争性挑战,但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Research并不认为OTT对付费电视订户有重大影响。该公司的“付费电视服务和订户”报告(预测和分析电信IPTV、有线视频和卫星视频服务市场)指出,2008年,有线视频占全球付费电视市场的59%,卫星视频占38%,而IPTV微不足道。InfoneticsResearch宽带访问和视频主任分析师JeffHeynen指出:“但现在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不仅面临来自IPTV和卫星运营商诱人价格和服务的挑战,而且面临所有OTT视频服务和联网电视设备的挑战,它们正在诱使消费者退订有线电视。”“

新加坡新传媒集团OTT服务即将启航

媒体浏览器解决方案提供商OreganNetworks透露,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已选择其为即将推出的机顶盒上OTT交互电视服务提供一个关键产品。Oregan媒体浏览器提供为用户界面应用提供媒体播放器和运行时间环境,允许用户经由屏幕图像覆盖与实况和点播内容互动。此新服务旨在利用新加坡非常发达的宽带网络和即将出现的下一代宽带网,为新加坡国民提供其海量的内容。除了实况电视、回看服务和视频点播,新传媒集团还计划包括独立和关联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如投票、社交网络和相关的内容。OreganCEOMarkPerry表示新传媒集团此新服务是标志着新加坡市场出现真正融合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