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微信收费的热门话题时,中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OTT提供商是否应分摊成本,目前是“世界性难题”。而难题何解?在意识到微信等OTT业务可能“革掉自己的命”后,几大运营商终于醒悟过来,集体起来要“讨个说法”。而他们最先想到的办法,很可能就是收费。
三亿微信用户,确实增加了网络服务的负荷。然而,用户并非免费使用服务,而是支付了不低的流量费。再对微信等应用收费,就好比上高速时已经交了一遍“过路费”,上路了又被告知还要再收道路“占用费”,属于明显的重复收费。
OTT收费,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因为国外类似微信的应用,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靠增加收费来解决OTT的成本分摊问题,可能只是“中国特色”罢了。
靠着垄断地位,各大运营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用户们享受着与价格很不对等的网络服务,有些人仍不满足,又把眼睛盯上了方兴未艾的微信。有说法称,“微信占用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奇怪的是,移动QQ也已使用多年,占用的信令资源并不比微信小,为何放过QQ而要对微信收费呢?恐怕还是因为微信威胁到了短信、彩信甚至语音通话等运营商的主要财源。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应对微信等OTT服务竞争的方法有三种: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只是,这些都太麻烦了,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哪有直接收“过路费”来得容易。
如此看来,OTT提供商的成本分摊,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企业如何不断创新,拿出真正好用又替消费者省钱的新产品。而要治运营商不思创新只想收费的懒惰和霸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垄断动动刀。
从各方面透出的风声看,微信收费很可能成真。OTT收费表面看是传统运营商与网络服务商的“博弈”,但最终费用很可能转嫁到用户身上。不过,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正在成长中的微信一旦因收费而遭用户弃用,不知这些巨头还找谁收费去。
三亿微信用户,确实增加了网络服务的负荷。然而,用户并非免费使用服务,而是支付了不低的流量费。再对微信等应用收费,就好比上高速时已经交了一遍“过路费”,上路了又被告知还要再收道路“占用费”,属于明显的重复收费。
OTT收费,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因为国外类似微信的应用,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靠增加收费来解决OTT的成本分摊问题,可能只是“中国特色”罢了。
靠着垄断地位,各大运营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用户们享受着与价格很不对等的网络服务,有些人仍不满足,又把眼睛盯上了方兴未艾的微信。有说法称,“微信占用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奇怪的是,移动QQ也已使用多年,占用的信令资源并不比微信小,为何放过QQ而要对微信收费呢?恐怕还是因为微信威胁到了短信、彩信甚至语音通话等运营商的主要财源。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应对微信等OTT服务竞争的方法有三种: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只是,这些都太麻烦了,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哪有直接收“过路费”来得容易。
如此看来,OTT提供商的成本分摊,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企业如何不断创新,拿出真正好用又替消费者省钱的新产品。而要治运营商不思创新只想收费的懒惰和霸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垄断动动刀。
从各方面透出的风声看,微信收费很可能成真。OTT收费表面看是传统运营商与网络服务商的“博弈”,但最终费用很可能转嫁到用户身上。不过,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正在成长中的微信一旦因收费而遭用户弃用,不知这些巨头还找谁收费去。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微”风来袭 新媒体时代的微产物
微信、微博、微电影……一时间,各种以“微”字当头的信息传播方式“势不可挡”、,“微”风蔓延,方兴未艾的微博把电影也“围”了进去,而今,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微信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让信息传播与沟通零距离。悄然袭来的微信时代当人们还沉湎与如日中天的微博,看着热门的微电影时,微信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支持跨运营商、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表情、视频以及多人语音对讲,微信以其全新的社交模式赢得了广大年轻受众群体的青睐,引领着一种新的时尚潮。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的用户数量在2000万以上,在AppStore社交类应用
微信与香港电讯合作:每月8港元不限流量使用
怎么就舍得让微信来颠覆自己? 你听说没,某运营商和微信了,搞了个微信畅聊套餐。合作事实每月8块钱使用微信不限流量,文字、语音、图片...
面对微信等“对手”的“过顶传球”
虽然三大运营商至今没有公布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的各项官方数据,但业界的普遍看法是,在微信用户量已超过3亿以及微信在除夕前夜高调宣布群...
MWC观察:互联网厂商来打酱油 微信输给Line
通过二天的实地调查,金山网络、百度、腾讯、名片全能王、触宝、3G门户、长城会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穿梭在MWC上。不过,与在欧洲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