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收视率不断走低 多屏互动日趋普遍未来电视

2013-02-22 08:41:1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热度:


春晚的流行语正铺天盖地,却曝出收视率再创新低;年轻人纷纷“投奔”网络,“电视将死”呼声高涨。

新媒体技术创造了新的传播渠道,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看电视的方式。从举家围坐荧屏前,到边看电视边刷微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大、小屏幕间自由流转,表达观点、参与互动。受众的影响力正沿着“媒体链”逆向蔓延,革新着从节目制作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面对新媒体的扩张,电视的未来将通往何方?

边看电视边吐槽渐时兴

收视冲动源自交流需求


央视春晚曾是全国电视观众的精神“年夜饭”,创下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神话。但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2013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的收视率仅为11.36%,低于2012年的收视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跌入低谷。

从收视数据看,央视春晚遭遇了“滑铁卢”;但另一方面,春晚所引发的众多热门话题,却彰显着它的强大影响力:蔡明的“腹黑毒舌”、伴舞抢镜哥、刘谦的“找力宏”……不少网站还专门开辟了春晚讨论区,如百度贴吧就开设了“蛇尖上的春晚”网页,让网友投票选出“最雷人造型”、“最抢镜观众”等。“刷着微博看春晚,边看边‘吐槽’,这才是今年的新潮流。”90后观众章俊阳说。

不止是春晚,近几年来稍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都会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比如《甄嬛传》、《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传统看电视的方式正在改变,观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寻求交流。对不少人来说,互动的意义远大于收看节目本身的价值。

“我不喜欢看电视,可当我发现微博上大家讨论的东西我毫不知情、朋友圈里开始使用不知哪儿来的流行语时,就会去补补课。”一名网友说。在他们看来,电视节目经常制造可供讨论的公共话题,收看的吸引力在于获取谈资,而参与话题则让他们得到一种归属感。

从这个角度讲,收视率已经不再是衡量电视节目成绩的唯一要素了。2013年,市场调查研究公司尼尔森将开始在美国电视市场推出新的收视率标准,该标准将“第二屏”(手机、电脑)上的聊天话题内容作为传统收视率的辅助。

网络资源挤占传统电视空间

年轻受众流失成不可逆现实


收视率的下降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少不了网络媒体的“幕后”助推,也与受众年龄阶层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前,网络的多元信息和海量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已能取代传统电视的功能和优势。“获取信息是受众对于传统媒体最基本的需求,现在这个时代,仅仅依靠电视接收信息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刚说。

相比于守在电视机前的被动等待,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可控性,显然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年轻观众都是忙碌的工作族,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性更能满足需求,‘多屏生活’已经成为现实。”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说。

况且,网络还能为观众提供情感表达与释放的空间。“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更强的表达欲,看电视以外还要及时表达意见,甚至参与内容创作。”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唐远清说,网络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回应,实现了共鸣和认同。

相形之下,传统电视观众群体已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年轻受众的大量流失几成不可逆转的事实。为了夺回这片“领土”,很多电视台正根据年轻受众的习惯特点改变节目制作方式。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节目,就将网友意见纳入节目设计。“我们有3—4人的专门运营组在节目播出时实时跟踪网络动态、总结舆情。正因为一些观众在网络上呼吁让被淘汰的歌手重回舞台,节目组才决定增加复活赛。”湖南卫视总编室剧目中心主任汤集安说。

而美国电视业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美剧《犯罪心理》就曾根据粉丝呼声拍摄第七季的结局。“美国编剧常常会关注网络上粉丝的意见,并依此修改剧情走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曹书乐坦言,“成熟的电视制作往往重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这是电视生态的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在积极行动。在购买电视台节目版权之外,视频网站也开始介入节目制作。今年1月,爱奇艺与东方卫视签署协议推出《顶级厨师》节目的网络版,并将网络自制内容推向电视平台。

电视业革新技术寻求多屏融合

未来电视内容将精品化碎片化


耳边充斥着“电视将死”的声音,传统电视业不可能坐以待毙,正在探索从技术到理念的革新,以摆脱被网络不断挤压的生存空间。

据介绍,早在几年前,欧美电视界就推出了“社交电视”这一概念,试图将传统电视内容与社交媒体融合起来,实现边看边交流,但推广并不顺利。有调查显示,大部分观众认为这样的智能电视操作复杂,平时只能使用到普通电视的功能。如果追求智能化,不如直接选择效果更佳的电脑。

目前,国内也已出现网络电视,可以直接联网收看海量的网络资源。不过,愿意“尝鲜”的电视观众对此并不满意。“网络电视的功能有名无实,观看网络内容非常卡,节目基本没有更新,提供数据服务还要收费。”北京市民陈筱景很失望。

在业内,另一个开发方向是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06年,苹果公司发布APPLE TV。国内的小米公司也曾在2012年宣布推出“小米盒子”,却因没有牌照迅速夭折。目前,乐视网已联合央视播控平台推出乐视盒子,用户需付费观看网络内容,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验证。

“电视的互动与联网面临很多问题,广电、终端厂商、互联网等的多方参与者带来不可控因素。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已经脱离了传统终端意义,目标是实现真正的融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说。

电视到底会朝着什么方向“进化”?葛承志认为:“未来的电视只是家里众多屏幕中的一块,和手机、电脑一样,成为内容的载体,实现多屏共享。”从这个角度而言,无疑意味着“电视”概念的消亡。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于电视的未来保持乐观。“电视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电视台应当成为精品媒介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只不过现代人看电视的方式会越来越灵活。”陈刚说。

而观看方式的改变,也将对电视内容提出新要求,有专家认为节目内容会更“碎片化”,更符合年轻人的收看习惯。此外,口味的分化也将导致电视制作更加众口难调。而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涛甫教授坦言,“将来的电视节目很可能为吸引眼球而变得过度娱乐,我们应当警惕。”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数字广播野心勃勃挑战3G、地面数字电视

广播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却越来越边缘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开始促使广播焕发出新的活力。3月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宣布将在4月18日开始试播数字广播节目,预计今年下半年还有六套节目播出。据介绍,首次试播的是一套“世界音乐”节目,据说可以和CD的音质媲美。从AM(调幅)到FM(调频)到现在的DAB(数字音频广播),广播又一次的革命开始了。但数字广播的野心绝不仅于此,在DAB基础上的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也就是能同时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的新网络,才是它最终想要做到的。数字广播主要有DAB、DMB和数据广播三大应用,而DMB最大的市场就是手机电视。在3

移动电视公司 发力搅局楼宇电视

近日,我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之一分众传媒正式对外宣布,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并购拥有中国主要城市90%以上电梯平面媒体资源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而就在两个月多前,一直在餐厅楼宇电视与分众传媒合作的俏江南餐饮公司却没有再与分众续约,转而与其竞争对手聚众传媒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国内30家地方广电系统旗下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移动电视公司中的27家已经开始筹划“移动电视协作体”计划进军楼宇数字电视市场。移动电视公司进入楼宇电视市场,势必将引发与分众、聚众的激烈竞争。分、聚之争提起楼宇电视,很多人几乎脱口而出“分众”、“聚众”这两个名字,尽管两家公司名称纯属巧合,但这字面意思碰巧相对,似

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2005年应用热点

2004年博通公司率先发布了AVC或者H.264HD芯片,除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应用的一些技术外,博通公司还集中开发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的芯片。博通公司开发了用于便携式应用的低功耗Wi-Fi单一芯片,在EDGE技术方面开发了2.75G的多媒体EDGE基带芯片,在W-CDMA技术方面,博通公司通过并购,此类芯片开发能力有新的提高。而多媒体应用处理器技术,博通公司通过并购AlphaMosaic公司,从而拥有了应用于手机和其他便携式应用的高性能多媒体应用处理器。进入2005年,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应用热点,数字功能在北美正在成为大尺寸电视政府强制拥有的功能,而在中国和日本等电视设计和生产能力巨大的

呼市有线电视信号不稳定原因是频道在调整

12月22日,家住呼市新城区的胡先生致电晨报热线反映,这两天他家里的有线电视信号有些不稳定,有些台已经没有了,不知是何原因?据胡先生反映,从12月12日开始他家里的有线电视信号便出现了不稳定情况,而就在22日,记者也接到几位读者关于有线电视信号不好的反映,其中一位郭女士表示,她家电视收的台不全了,而且有些台干脆就没有了,有时信号也不太好。针对上述问题,记者咨询了内蒙古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