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继中国联通之后,中国移动也终于开始全面推广NFC-SWP模式的手机支付业务,由于这种手机支付与银行联手,因此,中国移动无论从合作伙伴上还是终端上都有了保证。
中国移动全面开推NFC-SWP模式的手机支付业务主要源自2月4日与招行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该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亲自出席,与招行董事长马蔚华共同宣布,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将在移动支付、市场渠道、集团客户通信三个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在移动支付方面,双方将在手机支付业务开通、充值、退款、资金结算、系统对接及开发、渠道合作、积分兑换、营销资源置换等方面展开合作。
同时,双方将基于NFC-SWP模式开展合作,实现符合PBOC2.0等系列标准的移动支付方案。届时,用户可通过中国移动NFC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招商银行的借记卡、贷记卡、电子现金等金融服务,享受空中开卡、圈卡充值、现场POS机消费等功能。
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移动开始实质性地大规模推广NFC手机支付业务。
早先中国移动主要采用2.4GHz的RF-SIM标准,这种标准无需银行帮助,支付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相当于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但这种代收费的方式遭到银行业的反对,认为电信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因而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标准遭到围剿,结果是去年6月,中国移动被迫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承诺双方将共同推出基于NFC的手机近场支付的通信标准和银行支付标准,并符合国际标准。也就是说,中国移动被迫同时采用银联制定的国家标准。
不过,任何标准有利有弊,采用银联的NFC标准后,中国移动将可以与各种银行合作,此次与招行开始手机支付领域的合作即是好处之一。同时,据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有25%来自NFC移动支付。可见,与银联合作还是大势所驱。
据悉,手机近场支付瓶颈在于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和改造的闪存POS机数量,好在两方面都有了巨大突破。一方面三星、HTC等手机厂商均已推出支持NFC功能的多款手机;另一方面银联已宣布年内铺设约150万台非接金融POS终端。而中国移动则透露,今年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将有超过1000万部会具有NFC功能,内置NFC移动支付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推广TD-SCDMA终端的一个重要卖点。
手机支付遭遇雷声大雨点小:短期难贴近消费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支付也成为电信运营商、银行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纷纷布局的重要领域。近期来,运营商、手机厂商以及银行进行的各种合作,更是让这一市场达到空前热度。然而,业界专家指出,手机支付要想贴近消费者的生活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认知度有待提升
移动支付被寄予厚望,而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却发现,手机支付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现状。记者在客流量较大的某超市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采用现金或传统银行卡付费结账,鲜有顾客用手机付费,记者亲自持手机为所购商品付费,却遇到POS机反应缓慢的状况,而收银员称:“反应慢很正常,请耐心等待。”在等了近10分钟后方刷机成功,不过这显然违背了手机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性的初衷。同时,该收银员还透露,手机支付的用户寥寥无几,即使有一两个顾客刷手机付款,花费数额也都以小额为主。
在记者采访的众多消费者中,一位姓陈的白领上班族说:“网上支付用了几年了,手机支付没用过,但我曾咨询过客服,需要更换SIM卡开通电子账户,只能在与运营商有合作关系的特定超市商场才能使用,目前网点覆盖率还比较小。”
随后,记者分别致电三大运营商客服了解到,手机支付业务大同小异,若要办理此项业务,必须到营业厅花费一定金额更换特定的SIM卡,建立专属的电子账户,同时要保证手机后盖不能是金属质地,而且手机电池要与后盖可分,像时下最流行的苹果iPhone手机就不能办理这项业务。
各路诸侯加速布局
目前的手机支付市场上,运营商、手机厂商以及银行机构都纷纷崭露头角。日前,中国联通携手招商银行推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产品。联通用户可将招行信用卡账户内置在手机USIM卡中,就此实现银行卡功能与手机功能“合二为一”,在带有银联“闪付quickpass”标志的POS机上刷手机即可直接进行各种消费。此次合作发布的手机近场支付产品率先在上海商用,后续将推向全国。
面对手机支付这块大蛋糕,中国移动自然也不甘落后,与国航合作推出新的手机支付功能,推出了最新的手机钱包产品。
此外,手机制造商也大有将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功能作为智能手机基本标配之势。如HTC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支持NFC功能的终端。
据悉,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手机支付有两种方式。一是近场支付。用户在POS机上刷手机,即可在超市、公交地铁、电影院、美食店等实现消费功能。二是远程支付,用户用手机交水电、有线电视费用以及网络购物。
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发布了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虽然并未明确采用银联13.56MHz还是中国移动的2.4GHz作为近场支付技术标准,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银联标准胜出基本无悬念。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便捷性与即时性决定了未来手机支付发展应用的广阔前景,随着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移动支付在2015年将成为国内主流的支付手段。
不过通信专家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处在萌芽阶段,手机支付面临安全性的考验,智能手机与支付账户、银行卡联结,将包含更多的个人隐私,如何有力地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将成为摆在手机支付市场上的一道难题。因国内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与习惯,目前手机支付市场的交易金额多为小数目,而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大多还是不愿采用手机支付。”
以美国市场为例,2011年美国近场移动支付用户为270万,2012年为790万。而其智能手机用户2011年底为9790万,2012年为1.213亿。相较于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移动支付用户还太少,与理想中的“手机钱包”场景还相去甚远。
因此,手机支付要在国内普及使用,使消费者习惯并乐于选择这种新兴支付方式,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秦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