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分流成运营商不能承受之重

2013-01-22 09:23:21来源:东方财富网 热度:
        网络通道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是否应该继续独自为快速增长的网络流量埋单?一直分流网络流量的OTT内容提供商能否继续“寄生”下去?有运营商正在试图改变这种情况。近日,法国运营商Free开始允许其旗下500多万互联网用户屏蔽网络广告,这一举措已经在谷歌等公司中引发了惊慌情绪。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谷歌、苹果为代表的OTT内容提供商迅速成长为运营商的强有力对手,其严重冲击了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蚕食着运营商的大量流量和利润,运营商“管道化”危机日益加重。通信业正在驶向OTT时代,运营商是选择对抗、打压OTT,还是寻求合作共赢,成为今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法国运营商要求OTT为流量增长埋单

  2013年伊始,电信运营商打响了对互联网公司挑战的第一枪。法国第四大电信公司、第二大宽带服务商Free近日开始允许其旗下500多万互联网用户屏蔽网络广告。该举措已经在谷歌及网络出版商等公司中引发了惊慌情绪,因为这些公司已将其整个业务模式的基础都放在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内容上,它们让付费广告充斥在所有网页上。

  Free给谷歌等公司制造“麻烦”的背后,是应该由OTT内容提供商还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在网络上交付信息买单的问题。对于这场争端,法国政府已经介入。近日,法国数字经济部长福勒·佩乐琳(leur Pellerin)表示,互联网内容供应商应该为网络运营商分担一些运营和网络升级成本。这也意味着,法国政府可能考虑让谷歌等内容供应商为互联网流量的增长埋单。

  就在全球电信运营商在为同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绞尽脑汁之时,又迎来了来自外部的更强大的OTT的挑战,从2012年开始,OTT迅速成长为电信运营商的强劲对手。所谓OTT,是指谷歌、苹果、Facebook、腾讯等互联网厂商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发展业务,绕过电信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并收费,使电信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

  多年来,电信运营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为Skype、Line、微信等即时通信APP提供了运营通道,而自己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却反被OTT猛烈冲击。随着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压力的越来越大,要求OTT为互联网流量增长埋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受OTT冲击运营商面临管道化危机

  电信分析师凯坦·夏尔玛(Chetan Sharma)分析称,电信产业在历史上已历经了三次收入狂潮。第一波以语音业务为主,第二波以短信业务为主,第三波以数据业务为主。有人认为,第四波收入狂潮即为OTT及增值业务。在过去的数十年,第一和第二波狂潮为运营商创下了大量的利润。随着市场的日益饱和以及OTT替代产品的崛起,运营商传统的语音与短信业务已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除了传统业务,OTT还冲击电信运营商的其他业务。据了解,目前腾讯微信用户已突破2亿,Skype全球用户为1.45亿,苹果iMessage全球用户超过2亿。其中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Skype,可以免费高清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可以拨打国内国际电话,也可以直接拨打固定电话、手机等,还可以实现呼叫转移、短信发送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国际电话服务商相比,Skype更便宜。与OTT厂商的即时通讯用户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是,电信运营商自主研发的应用却不堪一击。中国移动潜心经营三年的飞信,经不住腾讯微信两个月时间的冲击,“战争”之后的飞信被“归隐”。电信运营商自身的类似业务正在被边缘化。

  另外,OTT业务严重“侵略”了运营商的流量。众所周知,OTT业务流量巨大,谷歌的YouTube等服务占用了电信运营商的大量带宽,而据了解,仅腾讯一家的流量,就占据了中国移动40%的总流量,庞大的流量负担,曾致广东移动、河北电信等地运营商的网络瘫痪。电信运营商花巨资建起的网络白白被OTT内容提供商占去,反而自己却因网络拥塞备受消费者诟病,运营商的收入也因为OTT的分流锐减。运营商面临沦为“哑管道”的尴尬局面。

  竞合发展为运营商创造发展新契机

  可以预见,OTT内容提供商对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冲击才刚刚开始。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移动互联创新的日益完善,OTT内容提供商的势力势必将进一步增强,其与运营商的竞争也将不断升级。对于运营商来说,为避免沦为“哑管道”,加快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模式的步伐,以反应更快、决策更灵活、态度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迫在眉睫。

  在全球范围内,各电信运营商在通过不同方式应对OTT服务的快速发展。2012年11月,Orange推出了自己的iOS app Libon,还与Facebook合作推出了Party Call。西班牙电信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开展OTT服务,之前成立的Telefonica Digital已经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这得意于其将电信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应用服务。在中国,中国电信八大应用基地去年开始分批独立运营谋求上市;中国移动正酝酿整合基地业务,成立互联网公司统筹运营……全球运营商正在从运营思维、公司机制、业务模式等方面探索,以搏击移动互联网蓝海。

  除了与OTT内容提供商竞争发展,电信运营商也可以与其化敌为友,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德国电信去年就与在线音乐提供商Spotify携手向用户提供无限音乐流媒体付费包,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运营商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也改变了OTT作为运营商竞争对手威胁的存在。运营商通过与OTT合作,既能为用户提供更新的、更个性化的产品,也能因此而得到更多样化的收入。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全媒体”战略:丢了孩子套不到狼

互联网新媒体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网络视听新媒体开始登入大雅之堂,携资本在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横冲直撞。视频网站们已经直接威胁到电视台的利益了,和电视台抢节目源,和电视台抢广告费。此外,互联网电视在政策局限下尚没有打开市场;手机电视也处在不知那片云下雨的黑暗摸索中;IPTV损了有线却有利于电视播出机构,并不对电视播出机构构成威胁。这种情形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有类似之处:广电网络和制播机构都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但是行业发展的情况却不相同,美国的情况是DVR、互联网电视OTTTV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电视运营商、制播机构造成了挑战。而国内优质电视节目的缺乏使得DVR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而监管政策对电视屏幕的强硬保护

同洲电子:将建智能OTT平台 助力三网融合快速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OTT业务一直是广电部门比较敏感的话题。它跳过了基础服务,是跨越视频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链。从目前美国OTT业务的发展来看,Hulu、苹果等都在进入这个领域。马昕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能正视并将其解决。这种业务需要进行跨平台运营,运用OTT模式势在必行。在马昕看来,运营商希望对业务进行掌控,不希望被完全管道化,但移动运营商又希望从流量业务中盈利,如何既刺激用户流量又避免管道化是移动面临的问题。而广电则更多关注内容,这就涉及到内容的监控、管理、支付等,需要SDP平台结构快速的接入,同时进行统一管理认证,这是接纳OTT服务的要点。马昕表示,同洲电子的目标是建立可管可控的O

研究指出OTT对付费电视无大影响

虽然OTT视频服务正在对既有的有线视频和卫星或IPTV服务产生有一个竞争性挑战,但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Research并不认为OTT对付费电视订户有重大影响。该公司的“付费电视服务和订户”报告(预测和分析电信IPTV、有线视频和卫星视频服务市场)指出,2008年,有线视频占全球付费电视市场的59%,卫星视频占38%,而IPTV微不足道。InfoneticsResearch宽带访问和视频主任分析师JeffHeynen指出:“但现在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不仅面临来自IPTV和卫星运营商诱人价格和服务的挑战,而且面临所有OTT视频服务和联网电视设备的挑战,它们正在诱使消费者退订有线电视。”“

新加坡新传媒集团OTT服务即将启航

媒体浏览器解决方案提供商OreganNetworks透露,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已选择其为即将推出的机顶盒上OTT交互电视服务提供一个关键产品。Oregan媒体浏览器提供为用户界面应用提供媒体播放器和运行时间环境,允许用户经由屏幕图像覆盖与实况和点播内容互动。此新服务旨在利用新加坡非常发达的宽带网络和即将出现的下一代宽带网,为新加坡国民提供其海量的内容。除了实况电视、回看服务和视频点播,新传媒集团还计划包括独立和关联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如投票、社交网络和相关的内容。OreganCEOMarkPerry表示新传媒集团此新服务是标志着新加坡市场出现真正融合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