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心或许无意,运营商与腾讯间的气氛,日益微妙。
2012年12月5日,广州琶州国际会展中心,中移动2012年全球开发者大会在此举行。这场聚集了超过2000人的大佬云集的盛会,有意思的是,总部设于深圳、微信研发团队设于广州的腾讯却没有派出任何管理层与会。
知情人士说,这一天,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与微信负责人张小龙等腾讯高管远在三亚,就腾讯下一步的战略走向展开头脑风暴。
但如果翻开中移动2011年的同一大会名单,腾讯也没有出现在与会的嘉宾名单中。
而在短短的9天之后,就在同一片场地,马化腾12月14日高调亮相另一场互联网会议,并进行了半小时的主题演讲。
与此对应的是,中移动总裁李跃在会议发言中说,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Over the top,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业务)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令运营商的短信、话音、甚至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很大挑战。“比如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12月7日,联通总裁陆益民也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
两位高管的表态,让运营商将颠覆微信的议论四起。对此,马化腾不得不于12月14日表态称,腾讯与运营商并不对立,两者关系如同路与车,是互惠共赢。
显然,他的这句话不可能让运营商们打消忧虑。事实上,如何应对腾讯乃至更多OTT厂商的挑战,已经成为令运营商彻底辗转难眠的一道大考之题。
OTT的颠覆
其实,运营商的敌人并不只是微信,而是整个OTT业态。
“新的技术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运营商5~10年内就将被互联网公司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这是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作出的预言。
其时,普遍的观点还都认为,阚凯力的说法过于悲观偏激。但在6年之后,虽然并没有真正走向衰退,但新兴的OTT厂商,确实已经让运营商们后背发凉。
“用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话音业务成本,已经低于使用运营商电话的成本,这是OTT成功的根本原因。”一位互联网厂商人士说,目前,运营商都向用户提供了便宜的数据流量套餐,比如中移动用户,只需要20元就可以购买150M的流量,相当于每M不足0.14元,基本相当于一分钟的电话费,但如果以数据方式,1M流量已经可以传输10分钟甚至更长的语音信息。
事实上,这已经是成本最接近的比较,如果考虑到Wifi等用户成本更低的环境,以及文字、图片等形式内容与短信、彩信的成本对比,运营商受到的冲击更加惊人。
一个来自中立咨询机构Ovum的数据是,在2010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短信收入损失了65亿欧元,2011年扩大到104亿欧元。Ovum公司认为,出现下降是OTT社交信息服务的日益普及,并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提供了竞争性服务,这些服务包括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
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更快、更便宜的网络传输技术成熟,比如4G,运营商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OTT厂商与产品,借助它们的网络来抢夺它们的收入与利润,挤压它们的市场空间,最终如同固定网络一般,彻底成为应用厂商的数据管道。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身份,转变竞争理念,”一位前运营商高管评价说,就如同人类刚进入电器化时代时,电力公司一度身兼家电销售公司甚至家电生产公司的职责,但现在,电力公司已经只经营最基本的电力网络。
也正是这一原因,在2012年9月14日被人问及“如何看待微信”的问题时,李跃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不敢得罪”4字,可谓意味深长。
有些力不从心的反击
面对新兴的挑战,运营商们一直在尝试各种应对。
在早期,手段更多是全面的封堵,比如Skype在中国的遭遇。
Skype出现于本世纪初,是当时全球主流的,可利用网络语音技术拨打国际电话的产品。自它问世之初,就引发各国运营商的高度警惕。
2004年,Skype和TOM在线成立合资公司负责Skype在中国的运营。为了规避监管,TOM在合资公司中持股51%,Skype只持股49%。但即使如此,这一业务在中国也一直受到限制,运营商也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深圳电信甚至对使用Skype拨打长途电话的用户进行断网。
直至2010年,工信部进一步开展打击非法互联网协议电话的行动。按照工信部当时的界定,除了拥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市面上现存所有互联网电话都被列为非法,但在当时,除了几家基础运营商,没有任何民营企业具有该项许可证。当时,已经拥有几百万用户的UUCall业务戛然而止。
但随着技术发展,简单的封堵手段已经越来越显力不从心。
比如微信和米聊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所采用的技术不是运营商最忌惮的直接拨打互联网电话,而是通过触控方式将语音录制下来,并以数据方式传输给对方,再将语音播放出来。虽然在技术本质上,这与互联网电话没有本质区别,但由于实时的业务,现有法规已难以对微信是否违规做出界定。
而且即使在语音之外,在线的视频聊天、图片、文字信息等传输,已经形成一个立体的业务体系,不可能一刀切下就可以简单屏蔽。
在这样的形势下,运营商开始进行主动转型:既然不能阻挡趋势的到来,那尝试自己主导引领这个潮流,也是可行的策略。比如中移动,早在2007年,就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飞信。按照中移动当时的想法,飞信可以利用短信免费化、通讯录导入等手段获取用户,从而超越腾讯QQ,在应对OTT威胁同时,也顺势打造中移动社区等其他产品的入口。业内人士按照相关公司财报推算,此后5年间,中移动为这一项目的投入不少于30亿元。
但正如业界的评价,运营商一直“缺乏互联网基因”,与市场反应更快、决策更灵活、态度更开放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运营商的努力总是过于缓慢,难以跟上市场步调。
比如飞信不但用户数一直受到QQ压制,在微信、米聊等新一代产品的面前,更越来越显边缘化。据公开数据,飞信2012年上半年用户量达到2.7亿,与此对应的是,比飞信晚推出3年多的微信,预计在2013年初用户就将突破3亿。
“赶孩子出门”
现在,随着OTT越来越强大的威胁,运营商正在不断加速向互联网公司转型。
业界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杀手级应用,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入口,所以即使在话音业务上被侵蚀,只要能成功转型,运营商未来除了“智能管道”的身份外,也依然能在一些关键平台上维持利益与话语权。
所以,今年以来,中移动与电信最受外界关注的,就是两运营商旗下各业务基地的公司化。
目前,中国电信视频基地、游戏基地、阅读基地已经“成功独立”,浙江电信协同通信基地、江苏电信物联网基地、广东电信爱音乐基地、四川电信天翼空间基地、福建电信爱动漫基地也都在酝酿逐步市场化,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创新中心也有可能将设立独立化运营的云计算业务公司。
而在9月14日的会议上,李跃也透露,中移动也已经成立国际公司、终端公司、财务公司和面向集团客户的政企客户分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移动物联网公司也已经在筹建中,未来更多业务基地也将逐步进行公司化转型。
通过“赶孩子出门”,培养真正具有市场化竞争能力的独立公司,这其实是两家运营商无奈却又不得不行之举。“传统的服务、机构、业务体系不适合移动互联网发展,因此成立专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变得尤为必要。”李跃说,对中移动来说,目前最需要割除的,正是传统运营商甚至是传统国有企业身上的弊端,“用创业的精神,重新规划面向未来应该采取的战略举措。”
比如,自今年的新版本“晨曦”开始,飞信开始放开限制,允许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注册使用飞信,这被业界视为中移动以更开放姿态,尽力扩大用户规模、打造平台的信号。
而在产品层面,运营商也没有放弃创新反击努力。
一个例子是,就在9月15日,中移动联合入股公司科大讯飞共同打造的新产品灵犀高调上线。这款与苹果知名应用Siri类似的软件只需要用户按住屏幕说话,就可以帮用户查找信息甚至调用各种功能应用。
“要开发互联网应用,你要把用户想象得更懒,而要在互联网上赚钱,你要么做得更垂直,要么能成为整合更多入口的平台。”一位行业人士说,灵犀的方便易用,很容易让用户形成依赖,从而成为一个巨大的用户入口,同时对信息搜索和其他应用的高度整合,让它可以凝聚出一个巨大的利益生态体系,“甚至超越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入口,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业内人士同时猜测,为了遏制OTT业务给传统运营商带来的冲击,运营商未来还有可能采取更多的举措。
“比如向OTT业务提供商单独收费,但并不向最终用户额外收费,或是对OTT进行更为严格的业务分类,对特定业务予以接口的严格限定,以技术手段降低用户体验。”该人士说,但这些方式的执行都并不容易,除了可能遭遇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用户反弹,并且需要不同运营商之间达成默契甚至攻守同盟,否则极可能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裳。
此外,通过更为直接的方式,推动政府主管部门修改条例和法规,禁止部分会对运营商收入产生明显影响的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可能的途径,不过,这条路或许是最不可能走通的一条。
责任编辑:秦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