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广电凭什么发展OTT?

2012-12-13 12:13:54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DVBCN编辑部热度:
        2012年12月12~13日,由中国广电友好网联盟主办的, 第一届“中国广电友好网联盟(委员会)应用技术研讨与新产品展示会”在中国四大古都之首——西安隆重召开,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为您带来详尽的现场报道。
 
        13日上午,在听完众嘉宾的精彩演讲之后,一场关于云、CDN、智能终端、有线无线结合的圆桌会议随之召开,参与讨论的嘉宾有烽火网络熊中柱,浪潮集团付强,甘肃广电网络传输公司李向坤,瑞斯康达曹凌,以及来自山东泰信,北京思特奇等业内资深企业的精英。
 

 
以下是经DVBCN编辑整理之后的会议实录:

主持人:
    我们运营商这块处于云时代、智能终端,每个人站在自己角度都说了自己的观点,这个互动环节我们把前面一天半的课题进行一个碰撞。首先请陕网的刘院长说一说。

  广电,要开放还是要封闭?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刘刚:下一步广电网络的方向是什么,这个广电工作者都会有的困惑,是更加开放还是更加安全?在我看来,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上不是很矛盾,从云的角度来说我们广电原来做的广播实际上就是最大的云,多点分发就是一个“云”。我们只需要做好跟现在的家庭网的结合。

  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兄弟单位,包括深圳、贵州这些单位也做了很多尝试,我们也特别愿意积极交流这个问题。

  浪潮数字媒体副总经理付强:其实争论的核心点在于开发和封闭对安全性的影响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层面,例如并不是说谷歌开放谷歌就不安全,这种安全就谷歌系统本身而言它是很安全的,但是基于谷歌的开发应用有可能是不安全的,因为它的开放机制导致应用对系统的滥用机制会比较多。

  所以从我的观点看来,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有围栏的花园,我们的云服务体系要足够安全,从云的底层,从基础设施这一层到平台层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保障,包括网络视频行为观看的外部的安全,包括整个操作系统的安全,到业务管控的安全,这样我们保障这个平台是足够安全的。

  同时,我们业务应该足够的开放,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我们的业务,所以对应用层次开发以后能促进我们的繁荣。但同时,通过我们对花园的堡垒把不安全的行为限制在花园之外,把安全多样性的业务放在我们堡垒之内,这样就实现我们安全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运营商:拜托厂商再“善解人意”一些

  甘肃广电网络副总经理李向坤:电信运营商和厂商是依存关系,这值得我们广电学习。首先希望广电运营商和厂商加强联系,这样才能做到相互依存,拜托各位厂家在你们研发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运营商过去的思考体系。第二,广电运营商这边跨区域的合作,对我们运营商来讲有一个跨区域的理念,我们广电要跳出广电的视野看看咱们能做些什么,这样我们抱团取暖才能实现。

  厂商:非常乐意看到广电行业标准逐步统一

  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方案总监王君:我们是做BOSS的,在BOSS领域我们有一套标准规范,也有很多案例。首先我们应该向电信的运营商去学习,在运营系统建设上,包括它的架构、规模、功能等等集成、部署,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致力于促进,去形成我们广电行业以推动BOSS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希望为广电以后的发展在业务支撑领域能够助力,谢谢大家。

  BOSS怎么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在建设系统的时候都是功能架构、系统架构、数据架构和集成架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几个架构里面,实际上在系统架构和功能架构这两个运营,实际上我们理解世界地图就是系统架构,只要我们有一个精细的系统架构,会相对做一个精细化的管理。

  枚杨(音):我觉得整个广电对于精细化管理对于业务支撑有一个摸索过程,对规范标准已经有一些理解,并且有付诸实践的过程。

  例如BOSS系统,近年来我们从广电第一代BOSS迈入到第二代BOSS,对于生产管理以及对智能化的提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变化。对生产领域,我们对OA的管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布局跟实践,所以对于EPON的设备管理,包括对机房的设备管理我们已经有一些实践了,我相信这个也会成为未来广电的一个新的增长热点。

  对于第二个业务支撑,业务支撑是BOSS最传统的领域,包括对业务打包各个方面都是比较传统的理解跟定义。

  最后一个是管理,这个相对来说在BOSS领域是相对偏弱的东西,我们在广东开始有相应的苗头跟相应的部署,包括开发这一块也有相应的技术准备,比如说怎么样对已经沉淀在系统里面有3—4年,5—6年的数据进行信息分析主题研究,怎样把数据转化为智慧、转化为对业务的理解和对需求的跟进。其实做BI这块,我们最早做移动电信的时候那个案例,2000年左右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一帮大学生他们发短信的数量非常大,也是通过这个数据的整理挖掘包括分析,通过业务的变化就产生了动感地带,给大学生使用发短信特别多的一帮人推行的这么一个业务,我相信这个东西在未来的广电也能找到相应包装的一些故事。

  网络设备商:网络建设必须靠业务拉动

  瑞斯康达曹凌:我们是做光纤接入设备的厂商,以前我们在电信运营商大概有十几年,在前几年的谈到广电的时候,各大厂商都在提标准的不统一。

  但是这两年我们发现,无论是广电总局包括各大运营商都在加速这方面的运作,基本上都在加速这方面的融合,所以在这块我们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包括智能终端以及我们现在整体网络业态的发展,我个人感觉主要还是要从业务入手,因为运营商的核心理念是做成一个MSO,看到最有价值的标准是WAP值,像我们公司前几年一直在加速和推动典型运营商测WAP值的提升,这几年我们在WAP值的推广应用,除家庭用户个人用户之外,我们在企业用户,包括大型的政企客户我们都进行了推广。

  以后智能智慧的业务平台,因为在中小企业接入里面也存在业务空间,我们可以在接入设备商去做一些智能操作系统的嵌入,然后在这里面定制为这些企业开发一些他们需要的一些功能,反而在我们综合竞争力上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关于目前的双向网改,因为我们整机业务量稳步上升的同时,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有些广电运营商有可能先忙着建这个网络,但是突然发现自己的业务吸引不到客户,因为据今年的指标统计,虽然双向网改运营在逐步成长,有可能会达到6000多万,但是我们整个的渗透率非常低,包括宽带用户渗透率也非常低,当然现在跟网络状态是有关系的,这一块是要同时考虑的。

  现在瑞斯康达现在的规模基本上16个亿左右,我们希望把电信运营商的经验带给广电。

  烽火网络副总经理熊中柱 :烽火从“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有两个比较大的战略上的转移,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电信运营商之外的市场,主要是广电,国家电网和军网这几块。

  可能在广电网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间,有三点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我们要特别注重技术网络建设。当然我说的技术网络建设不是抛弃过去,而是完成新的,要充分发挥原有技术网络的潜力,同时要不断扩大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扩展技术网络的能力。第二,要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企业,我认为运营商也是企业,它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你的技术标准化,还是你的产品标准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我们厂家跟我们的运营商一起,要特别关注我们产品的互联互通和开放性,产品的互联互通和开放性才是决定你能否把这个产业做大的根本。

  从光纤找户的产品,这些年各省在竞争,但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牵头制定各种标准,期待把一些终端产品以后都放在家电,或者商店里就可以卖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的产业才能做大,你的风险才会很小。所以我们要立足于这三个根本,我想谈一下我的感受,希望借鉴大家的经验推动广电产业的发展。

  山东泰信总经理陶圣华:我们公司这些年致力于广电的安全,我们认为在现在的智能环境下使用智能卡CA可能会造成网络共享,我们融合了DRM技术,专门致力于我们广电对互联网业务以及各种业务的安全掌控,做到我们的可管、可控、可运营。随着OTT的大力发展,我们广电整个行业也要往OTT行业转型,也希望我们所有的运营商能够给泰信大力的支持。

  泰信这么多年在夹缝中生存,市场份额比较小,但现在随着广电总局标准颁布,泰信用三年多时间已经有成熟商品的商用,希望大家给予大力支持,泰信希望我们上下游厂商,终端厂商能给予我们大力合作。泰信一直都在做我们整个智能终端的推广,我们下载CA的光,也希望广电和各个厂商给予大力的支持,谢谢。

  云服务是系统、业务和成本的融合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刘刚:云必须有一个通道,必须有一个环境留住,我们不应该太过多关注云是“乌云”还是“白云”,应该先构建起云的通道和环境。

  我也曾经跟我们自己的同事讨论,基础云的能力是不是广电在近期重点讨论的问题,比如说云的存储、云的分发,云的后台支撑控制,还有支付平台的统一,认证的统一,这些都是我们云下一步赖以生存基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构建起来以后,我们站在这个云之上是做用户私有的业务,还是做公有的业务,是做用户用户之间的业务,还是B2C的业务。

  第二,关于广电和网络有线无线结合的问题,实际上广电最早做无线,逐步转化为做有线,现在广电网络已经逐步把无线的东西丢掉了,如何把无线的东西拽回来再继续发展,如果我们照搬电信的模式,家家户户放这个东西,到底以什么样的业务模式去回收,这些内容哪些东西能支撑广电把无线业务做下去,这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广电精细化运营的问题,更多还是在数据仓库的入口如何建立,这个入口如果的话,如何把BOSS,跟实体的终端各个环节打推,不单把BOSS用在人为输入的地方,更多把BOSS跟用户端数据更好结合,让数据的入口更广、更大。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的东西,有些是个人的想法,有些是问题。

  甘肃广电副总经理李向坤:云的服务模型也好,主要的架构也好,它是基于三种考虑:一种就是PAAS,基于平台的云服务,第二个就是SOS,那是基于软件的,还有基于基础架构的服务。我们在建云的时候,我们的业态就要按照这个去入手,我现在看很少有人提到这个问题,真正的云是要满足这三个架构。
 
  因此建云,我们就建这三个架构融为一体的云,我们这个云要架在不同的网络上,不仅仅架在广电的网络上,要架带互联网络上,这样云才有生命力。第二关于无线的问题,我们广电是不是要建电信的无线?不是。在我们高清互动机顶盒上,成本5—60块钱就可以部署,但是对公共媒体讲,通过无线网和它的商业都是很便宜的。

  浪潮数字媒体副总经理付强:云是个好东西,但是我们往往不能为了云而云,要体会到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带来便捷的情况下我们去上这个云。

  云有三个层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通过虚拟化和安全技术把业务在平台上做一个合理有效的服务,云海操作系统能干什么呢?我们任何上的新的业务,无论是BOSS平台还是增值业务也好,我们全部都是虚拟化,配虚拟机和虚拟存储,根据业务的使用情况动态的增加减少相应的计算资源,需要1000台服务器需要投入3000万,而通过云的使用,我们只需要700台,投入能节省由3000万减少到2000万。

  当我们业务忙的时候机器又利用的比较多,而当用户比较说的时候,机器会动态休眠,这样对于我们电费也是很好的节省。

  第二个就是软件服务,厂商之间的开放性关系,其实这种关系会在云计算服务曾经上做一些工作,我们通过规范定义一个接口,实时更新实时调整,我们定义好接口之后,不同的厂商、不同的业务、不同的软件都能通过统一的规范和接口实现互联互通,这样才能把云从下到上使用最高效。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听会观众与嘉宾热情互动,会议将会爆发出怎样的惊艳火花呢?更多精彩请关注DVBCN现场专题报道:https://www.asiaott.net/html/special/gdyhwlmDec/
 

责任编辑:文月

为您推荐

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国际数字通信圆桌会议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名为“数字通信发展的前景”,由吉国家通信署主办。中方代表团团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研究所副所长黄铁军在会上作了题为《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AVS及其产业化与应用进展》的报告,受到各国专家一致肯定。塔吉克斯坦国家电信公司国际转换中心主任洪博耶夫告诉记者,黄铁军和其他中国专家的报告非常有意思,他愿意把中国在地面数字传输的相关技术推介到塔吉克斯坦。本次会议特邀嘉宾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局长马尔科姆·约翰逊说:“数字电视技术的转型需要地区所在国家的密切合作与沟通,这也正是召开本次圆桌会议的重要性所在。”目前,国际电信联盟认可并推荐的四种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包括美国ATSC标准

从手机电视叹电信广电合作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上)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