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进展缓慢卡在哪里

2012-12-05 08:14:55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热度:
        临近年底,三网融合试点也渐入尾声,虽然目前该项工作有所加速,但从总体来看,依然非常缓慢,没有突破性举动。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难以解决,这个体制性障碍成为三网融合难以取得突破的主要因素。
 
  三网融合新进展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向12个试点城市的广电企业发放业务许可,同意广电企业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10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文批复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关于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3项业务的申请,同时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颁发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日前,有关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下称“中国广电”)组建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的消息,也被媒体密集曝光。据媒体报道,除了能够运营传统的各类广播电视业务外,中国广电还将被允许运营互联网接入等电信固网业务。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广电将以“第四运营商”的身份,参与到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角逐中来。
 
  广电和电信互发进入牌照,一切看起来进展顺利,三网融合正在走向正轨。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试点直接牵扯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的核心利益。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按照方案规划,2012年将是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最后一年,接下来的2013至2015年将是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推广阶段。
 
  三网融合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刺激显而易见,有关机构预测,未来3年内我国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随着电信网、广电网建设升级换代,带动机顶盒、宽带终端消费将近4000亿元。
 
  而今年一系列举措的推出,让三网融合在试点最后一年看起来稳步向前推进。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虽然电信系统和广电系统都有了互相放开业务的表面动作,但三网融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试点工作远远滞后于计划。
 
       互发牌照意义不大
 
  双向进入是三网融合发展的前提,互发牌照弥补了广电与电信各自的短板。对于广电而言,获得牌照后,广电企业仅仅需要向电信运营商支付国际宽带出口租赁等费用,同时再获得宽带、固定IP电话等增值电信业务的运营资格,广电企业将会拓宽此前仅拥有不足500万宽带用户的广电运营商的盈利空间。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IPTV业务在试点城市获得广电总局的传输业务牌照后,加上与拥有内容和播控牌照的百视通、CNTV的合作,也使用户人数从试点前的不足800万大幅增加到目前的2800万户。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初在试点之初就应该互发的牌照,在推迟两年之后进行,意义显然已经没有那么大。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现在的双向进入并不对等。他表示,“广电拿到电信业务许可了,但电信不可能拿到广电业务许可,没有获得主播权,现在基本还是单向进入。”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媒体的管理是竖井式的管理,只是对出版、广电、电信、文化等媒体形式进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但数字内容是一个横向的内容,综合了多种多样的形态,这就带来了多个部门在管理上的复杂局面,容易造成管制冲突。
 
  新华社援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欢的观点称,目前试点阶段滞后于计划主要是基于目前监管部门和从业企业之间的博弈,具体建设中牵扯了太多监管的需求、企业运作实际的原因,这个过程还是需要花费大量力气和智慧去解决的问题。
 
  融合网总编、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认为,除了在政策、体制、技术等层面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三网融合试点两大系统旗下的运营商(特指三大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之间仍是在互相“争夺”对方手中的相关用户、业务、市场而进行三网融合。运营商并没有真正围绕着三网融合实质在业务上进行创新,如果一旦双方围绕业务及用户进行业务层面创新,目前三网融合试点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望“破冰”。
 
  广电面临新挑战
 
  广电系统缺少一家像电信、联通、移动这样的全国性运营主体,也是其在三网融合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被批复组建,这一难题将被解决。
 
  实际上在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国家就开始进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筹建工作。按照规划,公司成立后将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为统一的市场主体,并赋予其宽带网络运营等业务资质。
 
  有消息称,国务院日前已正式发文,同意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由财政部出资,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主要用于总公司平台的先期搭建,其中包括总公司基本框架的组建费用和播控平台、网间结算等业务总平台的搭建费用,待挂牌后再逐步进行各地地方广电资产的整合。同时,工信部已承诺将在基础运营商牌照、国际互联网出口方面给予新公司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相同的待遇。
 
  但是,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公司要与资产数千亿元电信运营商抗衡,以分散的区域运营商模式是不可能的,必须解决省网整合的问题,而在广电总局提出的财政注资800亿元方案被否以后,45亿元的启动资金显得杯水车薪。
 
  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广电运营商的整合困难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小且分散、缺少资金和所有权结构复杂等方面。省级、市级甚至县级广电运营商全国有数百家,技术、管理的整合费时费力。
 
  显然,如果广电运营商无法尽快成功整合,广电总局将通过牌照方式限制电信运营商进入IPTV等内容相关业务的步伐,而电信运营商也以同理反制,最终导致三网融合难以前行。
 
  因此,有专家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电信法》,进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一个统一立法,将目前国内太多太乱、太过部门化分割化的立法,向一个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在立法基础之上,实现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规制机构的整合策略。目前我国管理模式上部门过多,效率较低,而且也是一种重叠化。理想的办法是实现大部制的融合。只有如此,才有望破解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瓶颈。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