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TD首单发标 国内设备商或拿下85%

2007-03-21 09:22:5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琎热度:
专访TD-SCDMA技术论坛秘书长陈昊飞
  昨日,中国移动的TD-SCDMA试商用网扩容采购商务标书正式下发,中国TD市场将开始进入“马达轰鸣”、“全速开进”的阶段。
  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TD-SCDMA技术论坛秘书长陈昊飞,他就此次招标透露了相关具体内容和未来动向。
 记者:此次招标的金额有多少?
  陈昊飞:此前所说的267亿元人民币金额包括几个部分:一是中国网通在青岛扩容招标数额为8亿元,中国电信在保定的扩容计划投资额度为8.2亿元。而余下约240亿元都是中国移动在8个城市的招标额度,其中40亿元用于采购手机,而200亿元为采购系统设备。对这200亿元的竞争将很激烈。
  另外,估计中国移动还将投入160亿元进行配套的TD基础设施建设,如对基站站址和电源设备等的投资。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此次TD新一轮测试网上的投入将为400亿元。
  记者:中外设备商的中标比例会呈现何种局面?
  陈昊飞:此次招标,纯外资设备商的机会比较少。本土设备商中,大唐和中兴的比例将最高,预计各占到30%以上。剩余的40%将由华为、诺基亚、爱立信、普天、鼎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新邮通和烽火移动瓜分。
  具体比例还将取决于中移动的策略。中移动并不希望海外设备商全部出局,保持设备商在供货上的竞争态势,对于运营商的采购是有利的。
  但此次竞标中,国内设备商将能取得85%以上的份额,海外设备商通过合资合作将能获得15%,海外设备商纯粹依靠自己的力量所获得的比例将更少。
  记者:此次招标所确定的份额,对未来的TD设备市场格局有多大影响?
  陈昊飞:此次国内设备商所确立的先占优势,将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维持。但从我看到的情况,外资设备商开始积极起来。
  此前,外资设备商的心态是,依靠2G设备,对3G小规模投入先持有观望态度。因为中移动这样具备实力的运营商加入TD,看到TD市场流淌着真金白银的外资设备商也将对TD采取积极投入的态度,未来国外厂商之间在TD设备市场的比例将不会这么悬殊,差距会越来越小。
  记者:中移动在设备部署上的具体策略是什么?
  陈昊飞:首先,中移动在一个城市采取核心网和接入网各找一家设备商供货的模式,是可能性很大的。但之后TD设备大规模量产之后,这一模式也可能被打破。
  北京和上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将各部署两个核心网,其他城市都只有一张核心网。因此,北京和上海将在三大运营商负责的10城市TD网中,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设备需求量将是最大的,商用环境也将是最成熟的。
  记者:未来TD的建设进程如何?
  陈昊飞:此次招标预计1个月内就会定标。因为中移动此前用1~2个星期对各家厂商进行了摸底,尤其考察了TD设备的量产能力。此次TD网络扩容将在10月份完成,而TD终端采购预计在9~10月份开始。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巴基斯坦电信竞购案未了 中移动拒提价收购

2月4日,根据香港媒体报道,曾因中移动参与竞购而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的巴基斯坦电信股权竞购案又生波澜,因竞标成功者阿联酋电信有变故,中移动再次获得机会,但中移动拒绝提价收购。据香港媒体消息,去年6月中旬以25.9亿美元最高价取得巴基斯坦电信26%股权的阿联酋电信已于2005年底要求更改付款期,这使得当地政府再次向当时的其它竞标者咨询有无收购意向。不过,据悉,中移动和新加坡电信都已拒绝巴基斯坦相关方面要求提价收购的建议。此前的招标是2004年底开始进行的,巴基斯坦私有化委员会表示有意出售其国有电信公司巴基斯坦电信26%的股权,并进行了招标。据传,新加坡电信当时的出价为11.67亿美元,中移动则出价

传中移动竞购Millicom成功 待监管部门批准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消息人士本周二透露,中国移动本月成功已竞购Millicom,Millicom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由瑞典电信和媒体集团Kinnevik控股,总部设在卢森堡,该公司主要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新兴市场开展业务。这将是中国移动首次在亚洲之外进行投资。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的价格尚未披露。英国《金融时报》今年4月报道,中国移动向Millicom提交的收购报价为40亿美元,低于后者当时的市值49亿美元。消息人士称,中国移动提交的报价在所有的竞购者中仅排在第二位,但由于出价最高的Investcom公司退出而获得胜利。Inves

中移动上市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5月31日消息,中移动香港上市公司宣布,该公司从5月29日起已经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同时,香港公司注册处已经在当日发出公司更改名称证书,该公司股份简称将继续维持“ChinaMobile”的英文及“中国移动”的中文。中移动表示,公司现在使用的名称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业务主要在中国内地三十一省运营的实际情况;另外,公司在香港上市多年,已为市场所熟知,也不需要特别强调公司注册地。董事会认为新的公司名称更能反映公司现时的主题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