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是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产物。手机电视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地面广播网络或卫星广播网络或移动网络,在具有特定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或PDA 等手持式终端上观看包括视频节目在内的多媒体内容的服务,包括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对手机电视都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中国目前业内对手机电视通常称为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手持电视或移动多媒体广播。
随着手机网民的迅速增加,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服务正逐渐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3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上升至69.3%,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2011年,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28.1%。
一、手机电视发展的驱动力
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产生的驱动力包括三个因素:技术创新、放松管制和需求驱动。驱动力模型详见图1。
1)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是最主要驱动力,具体如下:(1)3G移动网络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12月,我国3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27亿户,3G渗透率已经超过13%。随着使用人数的迅速上升,公众对3G的认知大大提升,从而为手机电视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以DAB、CMMB为代表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清晰度和大容量的视频传播成为可能;(3)随着视频格式转换、内容分发、P2P 和Web 2.0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视频网站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逐步提升。
2)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的驱动因素具体有:(1)手机电视和网络视频逐步树立主流媒体地位,用户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如2011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1](2)随着用户对音视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质量大传输量的手机电视需求增加;(3)移动人群和碎片化时间的增多,对手机电视的需求增加;(4)资费降低和带宽增加,降低了手机视频使用门槛,用户对手机视频业务的体验得到提升。
3)放松管制
放松管制提供了跨行业竞争的管制框架,促进了手机电视的发展。如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明确提出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提供金融支持、落实税收政策、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措施,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高科技技术。
二、技术标准和实现方式
1)CMMB
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简称CMMB),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笔记本电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卫星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CMMB作为广电行业标准,并获得广播电视行业的支持。经过5年多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CMMB已经形成了国内广电行业从技术到产业的一个完整链条,包括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生产,最后到产业的形成。
2)TDBM
TDBM(TD-SCDMA Broadcast Multimedia System)是基于TD-SCDMA来实现多媒体广播业务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不影响TD-SCDMA系统原有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的基础上,为多媒体广播提供一个较高速率的传输通道。
3)T-MMB
T-MMB是在欧洲数字音频广播标准DAB基础上,由北京新岸线公司2004年10月开始研发的手机电视标准。T-MMB系统具有支持频率范围广、兼容性好、频谱效率高、支持单频网、产业基础好、系统成熟等优点,T-MMB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能兼容国外的DMB、DAB-IP和T-DMB标准。TMMB是手机电视国家标准,由我国电信行业提出,曾获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但未获广电系统承认,没有抢占市场先机。
4)DAB/DMB/DAB-IP
数字音频广播(DAB)是继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3代广播。1994年DAB成为国际标准,中国也于2006年正式颁布DAB为数字音频广播标准。目前中国已经有11个省市地区开通DAB服务。韩国在DAB的基础上开发了地面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英国开发了DAB-IP,从而使DAB突破声音广播的单一业务模式,成为多媒体广播系统。目前T-DMB和DAB-IP已经在韩国和英国进入商用阶段。我国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利用DMB开展了移动电视业务。
5)DVB-H
手持设备数字电视广播规范(DVB-H)是建立在DVB和DVB-T两个标准之上的标准,是欧盟的手机电视标准。DVB-H的运营商包括沃达丰、O2、T-Mobile等欧洲主要运营商。
6)MediaFLO
由美国高通公司确定的手机电视标准。2005年12月1日,Verizon Wireless与高通宣布成为MediaFLO的合作伙伴,2007年3月1日Verizon开始采用MediaFLO进行其“VCAST TV”的商业化经营。同年2月Cingular Wirless也开始MediaFLO商业化营运。
三、国内手机电视发展
按照承载技术,目前国内手机电视用户主要划分为流媒体手机电视用户、CMMB用户、DAB用户和模拟手机电视用户四类。
1)广电主导的广播式手机电视
(1)中广传播公司
 [FS:Page]; 中广传播公司是全国广电系统建立的第一个系统垂直运营体系,是国家广电总局为运营CMMB业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出资组建。在组织架构方面,中广传播公司作为全国CMMB运营主体与各省级的运营主体组建合资或独资省级子公司,形成“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CMMB全国运营格局。2011年,中广传播集团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由国家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得到了财政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CMMB整体技术架构见图2。
网络覆盖方面,截至2011年底,CMMB网络已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885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信号覆盖率达到98.22%,覆盖人口近8亿,CMMB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播电视覆盖网络。CMMB网络建设在持续扩大覆盖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优化网络覆盖质量。2011年,全年新增建设单频网站点1178个,累计建成单频网站点2042个;227个城市城区室外覆盖率在95%以上,重点场所室内覆盖率在90%以上。
终端规模方面,截至2011年底,累计推出的CMMB双向终端(包含TD-CMMB)共计300多款,单向终端千余款[5]。在单向终端方面,一是推动上游芯片厂商如Intel、飞思卡尔、ARM等企业将CMMB植入其整体解决方案,并向终端企业推广实现标配;二是与一汽、上汽、现代、比亚迪、奇瑞等25家国内外汽车公司在前装领域进行作;三是推动300多款汽车后装产品上市销售,基本覆盖了所有在售车型。
用户规模方面,截至2011年底,CMMB全国用户已经超过3500万,其中付费用户达到1600万。2011年,中广传播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了双向终端用户1129万,用户转化率达73.3%,开创了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转化率的先河;在单向终端方面,2011年新增用户600万。
内容建设方面,突破了原来仅提供6套电视节目的模式,开始进行内容创新。2011年,逐步推出了睛彩资讯、睛彩排行榜、睛彩生活、政府公共信息、睛彩报纸、睛彩杂志等七大类综合新媒体业务,形成了以媒体、公共信息、移动资讯三大类为主体的内容体系。2011年,点播业务亦成为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共同探索的新的模式,通过实现以时段或节目为单位点播计费,吸纳最适合移动观看、最具竞争力的内容和服务。2011年10月,北京地区开始了CMMB综合新业务的试点工作。
(2)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1月公司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出资成立,是北京地区唯一的DAB播出机构。2006年11月1日正式开播,2008年5月,北京市的五个DAB发射点全部完成建设,支持包括MP4、PMP、手机、GPS导航仪、USB接收器在内的近百种DAB接收终端。目前播出的节目包括:广播节目17套和电视节目4套。2010年,悦龙公司开始推出自主创新的互动点播式广播服务。
(3)广东南方广电传媒公司
采用DMB标准,2005年被广电总局确定为手机电视试验广播。2006年,先期开通的城市包括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珠海等6个城市,收费模式确定为包月制,约为30元。
2)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流媒体手机电视
作为3G时代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均推出了各自的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
(1)中国移动
2004年,中国移动以雅典奥运会为契机,开始全面推动手机电视业务。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用户年增长率超过150%。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移动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5000万,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稳居首位。艾媒数据关于中国手机视频门户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显示,中国移动手机视频占有率为11.8%,排名第三。
内容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先后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乐视网、湖南电视台以及中国日报社等媒体进行合作,积极把视频基地打造成业界最大的视频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截至2011年11月底,手机视频已储备视频超过210万部,通过12个垂直栏目、16个合作品牌、60路直播或滚播节目向用户呈现国内外正版影视剧、综艺娱乐节目以及外语类视频;目前每天点播节目更新超过3000条,每个月的手机视频总收看时长达3亿分钟。
(2)中国联通
在内容方面,中国联通已经与包括央视、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新闻网、人民网、北京电视台、广联视通、华数、乐视网等内容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2011年底,中国联通的3G手机电视业务已有127套直播频道,300余个点播栏目,点播节目共有20多万分钟,节目内容涵盖新闻、财经、电影、电视剧、音乐、体育、动漫、娱乐、生活、探索、原创、教育等十多个领域。
(3)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推出了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内容建设方面,2009年11月,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在上海公司成立;2011年3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天翼视讯传媒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6月,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平台用户数突破2000万,拥有直播频道113个,节目总时长达2.8万小时;节目日流量突破2000GB,月内容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四、运营模式
从广电和电信合作竞争的视角,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广电模式;二是移动模式;三是合作模式。
1)广电模式
是指广电部门单独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涵盖了从内容提供、内容集成和运营的所有环节,内容免费提供给用户,依靠广告费盈利。其优势是业务质量有保障,实现难度低;劣势是无用户互动,用户无法认证,商业模式单一。
2)移动模式
是指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基于MBMS的手机电视。其优势是电信运营商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用户资源,新业务开发和[FS:Page]市场能力强,实现难度低;劣势是手机电视业务质量差,占用网络资源多,在3G环境下,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用户。
3)合作模式
是指广电负责内容提供、集成和传输发射,电信负责用户鉴权和互动信息,广电和电信通过合作竞争的博弈关系,共同运营手机电视。其优势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系统效率,贴近目标用户,收入来源多样,商业模式丰富;劣势是商业模式复杂,合作竞争的成本较高,监管和协调的难度大。合作模式是手机电视商业模式未来的主导模式。目前,广电总局和中国移动合作运营的CMMB手机电视即属于合作模式。
四、合作竞争-手机电视的发展之道
2009年3月,中广传播公司和中国移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推广、品牌营造和用户发展方面进行战略性合作。中广传播和中国移动在手机电视领域的的这种合作模式,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属于典型的战略联盟。双方作为广电和电信领域的代表企业,在手机电视市场进行双寡头垄断竞争。中广移动作为最早开展流媒体手机电视的运营商,属于在位寡头;而中广传播作为广播式手机电视技术最大运营商,属于这个市场的后进者。
寡头双方在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中广传播的优势在于广电的内容资源和低成本的广播式传输优势;劣势包括缺乏移动市场客户资源、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验、资金实力相差巨大、缺乏运营支撑系统以及缺乏互动性的技术手段。与之相反,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市场运营和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运营支撑系统、掌握的庞大客户资源;劣势在于匮乏的内容资源、高成本的流媒体带宽。
寡头双方的合作竞争博弈将会贯穿在整个手机电视的生命周期中。通过双方的优劣势比较,虽然双方实力悬殊,但由于内容和传输成本优势,使得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合作大于竞争。因此在短期内,寡头双方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的合作竞争属于强合作弱竞争,合作竞争双方将在分成模式展开博弈;而从长期看,寡头双方的竞争会逐步增强,如中国移动的视频业务必将与CMMB业务形成一定竞争关系。
手机电视的合作竞争发生在手机电视价值链的各个层面,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传输网络、 标准制定、基础设施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监管部门等。如在手机终端的合作竞争中,为避免受制于中国移动,中广传播开始准备支持实现CMMB+GSM、中国电信CDMA+CMMB的手机终端。
五、发展与对策
1)推动服务创新,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引导和满足
手机电视业务提供的是一种数字内容产品,具有体验商品和互动商品的特征。对于运营商来说,用重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采用多种方式与用户互动,及时捕获用户需求并挖掘潜在需求,按照用户需求细分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2)加快内容提供商环节的培育,做大内容产业
目前,适合手机传播的视频内容较为缺乏。对内容提供商来说,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适合手机终端的内容产业,加强内容创新,从传统内容商向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转型。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用户成本
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面临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困难。手机电视占用大量的无线网络流量,现阶段无线网络资费较高,且带宽不稳定,成为阻碍这类应用发展的瓶颈。
4)加强合作共赢,促进手机电视价值链各环节的培育
随着服务创新和产业规模的扩张,依靠广电或电信运营商的单一力量难以完成手机电视的产业扩张。通过合作共赢,共同构筑手机电视价值链将成为发展主线。
[作者简介] 张锐,传播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管理、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