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与行业监管分析

2012-09-25 11:53: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赛特斯网络科技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李旭热度:

进入21世纪以来,光纤技术、宽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芯片技术、压缩编码技术、显示屏技术、软件平台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视听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五年来,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频率广播和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媒体正在全面的改变着我们的接受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改变着我们享受娱乐的方式。IPTV、互联网电视(OTT)、基于PC终端的互联网音视频、手机电视、有线互动电视业务百花齐放,带来了收视收听的全面变革。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2年1月份,国内IPTV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400万,2012年,中国IPTV用户规模有望达到2100万户;2014年,中国IPTV用户数将达4000万户,相比2011年有近2倍的增长。互联网电视一体机用户数量在2011年底超过了IPTV用户,加上机顶盒用户约300万,截止到2011年底,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量已经接近2000万,预计到2012年底,互联网电视的用户数量将达到3000万。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增至3.25亿,年增长率达到了16%;并且互联网视频用户在所有互联网用户中的使用率达到了63.4%,如图1-1所示。CNNIC同时指出,在线实时观看视频的用户占视频用户总数的95.4%,在线视频收看正成为大部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手机电视方面,2010年手机视频市场用户规模为7718万,2011年底突,破1.3亿,预计2012年底将突破2亿,2013年中国手机视频市场用户规模达到2.8亿。在IPTV、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压力下,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也持续进行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截至2012年1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390.2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约为56.52%(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20152万户),其高清电视业务成为其他媒体形态有力的竞争手段,同时,有线网络全力双向网络改造,提供有线互动电视业务,目前江苏有线互动电视用户超过100万,浙江华数、天威视讯、东方有线、广西有线等有线运营商的互动电视用户均达到50万,并稳步增长。
  
技术革新带来了视听娱乐形式的多样化,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业务体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媒体形态使得娱乐成为随时随地的可能。

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视听新媒体产业正在进行巨大的产业变革,从技术革新、业务革新到商业模式的革新,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视听新媒体形态多样化,媒介融合正在实现,全媒体时代正在来临。在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指引下,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基本形成,三网均可以提供音视频服务、通信服务与数据服务,但有各有优势与特点。在业务形态上,视听新媒体IPTV、互联网电视、互联网视频、手机电视与有线互动电视业务融合更加明显,网络融合带来的多终端多屏幕的互动,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进行传播的主流音视频内容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也逐步成为主流,据有关方面统计,影视剧成为互联网等新媒体收视的最主要业务。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形式的丰富,使各种媒介之间界限逐渐模糊。不管是媒体从业者,还是作为受众,正在进入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全媒体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时,全媒体还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像,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新兴媒体等纷纷向全媒体发展转型。一是传统媒体实现全媒体转型。传统媒体依据自身优势资源,向网络、手机媒体、移动终端、户外屏媒体等新媒体领域进军,通过采编、传播流程再造,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与互动。比如,一些平面媒体极进入数字领域,丰富纸媒表现形态;一些广电机构利用原有音视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组建多媒体中心,朝着全媒体业态迈进。二是新兴媒体全方位发展。网络新兴媒体致力于数字技术平台打造,不断优化Web2.0的技术呈现,丰富图文和音视频内容生产,拓展多媒体传播渠道,在更高层面实现视频、音频、图文全方位发展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已经形成。三是多媒体竞合成为传媒业发展选择。新旧媒体、不同市场主体乃至媒介和其他相关行业在竞争态势下开始走向合作。新一轮的广电媒体联盟侧重与传媒产业链上下游传媒企业实施战略联盟、跨媒体跨区域合作与制播联盟,以整合经营资源,补充延伸产业链,实现效益最大化。新媒体机构则注重与更多的机构与团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拍客联盟、原创联盟等。

全媒体时代,多媒体竞合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趋势,传统媒体的覆盖人群随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广发,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主流化,全媒体形态在电视终端的体现更加明显。

视听内容传输网络更趋多样化。IP技术、流媒体技术、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使得视听娱乐内容传输渠道更趋多样化。传统的广播式电视,包括有线数字电视、模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等等,固定的传播渠道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高节奏的生活,特别是,这些广播式的电视都是基于频率的传播,而随着内容产业的发展,频率资源的限制已经极大了影响了内容的传播。而基于IP的传输方式,释放了频率,解放了传输资源的桎梏。应该说网络电视台或者说电视台的网络化,是在传播模式上的颠覆,尽管这种颠覆仅仅是初级的。增加了传播渠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受众能够接受的概率会增加,主流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访问相同或不同平台的同样的内容,视频服务对单一传输网络的依赖已经减弱,甚至于基于城域网传播的IPTV在新的业务形态的冲击下也有沦为“旧媒体”趋势。

用户收视终端多样化。视听产品的收视终端在100左右的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电影屏幕将原本只能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虚拟化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实现了更多受众的共享;那么电视的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工运输的拷贝,通过频率的发展来传输,实现了更广泛化的家庭娱乐;而互联网视频的发展则是将家庭娱乐更加细分化,实现的个人娱乐的时代;随着消费电子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移动存储与移动传输带宽的进步,则将个人娱乐进一步拓展到随身的终端,娱乐无处不在。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用户收视终端多样化,芯片技术如ARM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的广泛应用,Android、IOS操作系统在多终端上的普及,显示技术和应用开发的高速发展,应用商店产业链的形成,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终端去实现无缝的视听娱乐。终端之间的边界更趋模糊,多种终端上呈现的业务逐步融合,多屏互动随着各种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初步实现。特别是近3年来,3G/LTE技术发展、WIFI无线城市覆盖,移动终端的便捷性进一步显现,而移动收视也从初期的短视频碎片时间的打发,发展到长视频欣赏级的收视。

音视频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海量化。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开放特性进一步显现,音视频内容来源的多样化,带来了内容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从内容来源来看,视听新媒体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自制、版权购买和商业合作,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非常相似。传统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以其品质和公信力在视听新媒体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互动类新媒体中,特别是在视频分享网站和手机电视领域,由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UGC)成为重要的内容来源,这是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此外,内容集成、运营商自行制作内容是近期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不少主流民营视频网站已拥有专门的视听内容制作团队,成为视听新媒体市场上活跃的力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甚至还建立了专门的视频制作基地。随着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不断发展,视频节目的内容和格式也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内容上,从生活片段到电视节目,从小品到整部影视剧,从庸俗的恶搞到严肃的教学,内容应有尽有。在格式上,既有Adobe的flash,也有Real的RM、RMVB,微软的ASF、WMV、AVI和MPEG,还有苹果的Quick等格式,林林总总。内容的海量化带来了更加长尾化的收视格局,也带来版权问题、违规违法内容的监管问题,使得视听新媒体的监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视听新媒体从一点到多点的传播形态发展到多点对多点的社交化传播,视听娱乐的自媒体化逐步形成。不管是数字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还是互联网视频网站,主要还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但随着即时通讯、微博、SNS的发展,视听新媒体的社交化日趋明显,视频内容通过人际网络进行传播,传播面广,影响力大。通过以上这些自媒体工具实现音视频的互相传播与推荐,使得传播发展成为“互播”。

云计算云媒体对技术视听新媒体技术架构的冲击。光纤技术、宽带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视听新媒体产业向云计算、云存储、云发布的变革与演变。利用互联网进行音视频发布的大型的云分发平台正在出现,美国的Brightcove所创造的在线视频发布与分发平台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正在影响音视频在互联网上分发的方式,任何机构与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任意的发布自己的音视频内容。Brightcove公司所希望创造的是一个使任何人都可以提供或获得视频,并从中收取或分享收入的模式。Brightcove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在线视频平台,主要是向视频内容生产商或者节目制造商提供视频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发行和发布平台(也成为云视频),提供的模块化媒资管理和云计算技术,以实现云直播、云转码、云推送等各种内容在线视频技术服务。云视频发布平台的出现,将影响视听娱乐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格局。

视听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渗透至多个业务领域,从咨询传播、新闻娱乐发展到商业应用,如电子商务、企业形象展示等。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视频来进行商品的展示,视频网站与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正在出现,而云视频发布平台的出现,更将极大的推动视频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如此多的音视频将面向特定的有着较大消费力的人群进行传播,而其中违法违规内容的隐患也将给政府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视听新媒体监管的挑战

随着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部分违法违规的视频内容也在网络上传播,冲击人们的价值观,挑战大众的心理底线和法律底线。首先是未经审批的内容,流入网络,比如登载的视听节目中含有淫秽色情、恐怖暴力、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影视片、纪录片、专题片;其次,恶搞内容和视频,甚至传播的内容侵害了用户的隐私,引起法律诉讼;第三、版权问题,盗版内容获得非法收益。

应该说,现在可用于互联网内容监管的技术很多,包括域名(或地址)过滤、内容过滤、数字版权、网络爬虫等。但是,新的业务发展形势下,视听新媒体在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与监管技术均面临着新的挑战:

业务融合、媒介融合带来了全媒体监管的挑战。全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多种媒体形式堆叠,而是多种业务融合、媒介融合的化学反应,传统媒体的内容结合新媒体的社交化、交互化模式,给内容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媒体监管从单一的监管形态发展到跨媒体的内容监管,面临着技术的挑战、理念的挑战和体制的挑战。

多传输网络的监管。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监管通过信号回传的方式进行人工的监看,辅之以部分技术手段很好的实现了电视媒体监管的需求。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IPTV、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网络视频传输的监管已经依靠简单的监管手段来实现,多个传输节点、多内容发布源头使得监管工作量巨大,这就亟需有适应多传输网络的监管平台来实现新媒体的统一监管。

视听新媒体的业务形态越来越多。即时通讯(包括QQ、MSN等)、视频博客、视频邮件、网络电视、网络电话、视频点播以及视频聊天等业务层出不穷,这些新业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还在不断地快速涌现之中。这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出一种万全之策来对这些业务进行统一监管。

多终端监管的巨大挑战。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收视视听终端不再依赖传统的电视机或者收音机终端,手机、PC、互联网机顶盒、PAD等各种形态的终端成为视听新媒体收看收听的主要方式,而更多违法违规的收视终端如何去发现、去监管,成为视听新媒体监管的巨大挑战。

海量内容的监管挑战。目前,视听新媒体内容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的开放性也是它具有了广泛的视频内容来源,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用户素质的快速提升也是互联网视频在“用户创造内容”的情况下呈现爆炸式增长。如果没有科学的自动化检测工具,对于这些海量内容的监管难度极大。

社交化视听新媒体使得内容的来源更加多样化,内容源位置传送路径越来越难以确定,目前,多域名、多地址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很难确定内容源的真正位置,所以很难确定内容传送的路径。尤其是P2P技术出现以后,视频内容被分散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节点上,传送时也通过几乎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传送,不仅很难确定其位置所在,而且也几乎无法确定其传送路径,网络溯源和跟踪技术的能力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

内容视频识别技术还没有成熟。对于纯文本内容的监管可以采用关键词的方式进行识别,然后在进行处理,然而对于视频内容来讲,由于视频内容检查的工作量要比纯文本内容检查的工作量大许多倍,简单人工处理的效率很低。通过图像、声音的对比,计算机识别系统的效率和成功率能够大幅提高。

云计算技术发展起来的云视频分发平台的监管亟需加强。从目前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云视频分发平台的监管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从政策上来,需要采用牌照准入制度来规范其业务行为,从技术监管的角度来看,需要建设统一的技术监管平台,对通过云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强化技术监管平台与发布分发平台的对接,以确保违法违规内容消弭在源头。

进一步拓宽信息网络传播的音视频内容的监管领域。从目前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音视频监管还不能仅仅局限在提供娱乐服务的音视频内容,面向商业应用的音视频也需要纳入监管的领域,特别需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网站中有关音视频内容的监管,从而全面保障音视频内容在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合法合规。
基于云计算的视听新媒体统一监管平台方案

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对视听新媒体的统一技术监管平台做了全面部署:对于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广电要做好启动工作,但最重要的是要组建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在播控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建设好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技术监管平台,在内容播控平台的基础上,又对新媒体的播出设立了一道技术上的保障。CNTV、百视通两大IPTV内容播控平台的合并,合资组建的IPTV播控平台将由广电总局直接监管。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出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要求,总局监管中心正在开发建设IPTV监管平台,实现从播控平台到用户终端的IPTV业务全方位监管。IPTV综合监管系统,从技术层面上符合总局提出的六级监管要求,能对中央播控平台、省级分平台、运营商省级中心节点、区域中心节点、边缘节点及用户终端进行全方位监测,并可结合IPTV安全播出调度系统,实现对播出内容的管控。系统能实现大容量的音视频内容的采集,采用大容量的视频流获取与远程转发技术,可以同时接受大量的数据转发请求与存储。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监管系统能够支持大量的并发视频流远程传输。采用准确的EPG内容分析技术,并通过深度/广度优先算法,遍历EPG页面中的超链接;同时通过智能文本识别技术,甄别EPG页面中的非法内容与可疑节目,辨别EPG页面是否被非法篡改,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系统实现海量视频文件存储与快速检索系统,支持大容量的视频流并发存储,同时支持大量的并发访问。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违规内容监测手段采用EPG内容分析、频道资源监测、直播视频节目插播监测、点播节目篡改监测、智能视频分析、语音比对分析等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视频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及时有效的发现违规内容。同时,各省级监管机构也正在建设各区域的监管平台,从技术上实现与总局监管平台的全面对接,以期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分级管理的全国性IPTV综合业务监管系统。

在IPTV技术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基于云计算的视听新媒体统一技术监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规划上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对IPTV、互联网电视、互联网音视频、手机电视、有线互动电视的全面监管。平台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从内容采集、回传通道、存储转码、音视频智能分析等多个方面充分复用资源,保障统一监控平台的技术合理性与可实施性。

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视听新媒体的云监管平台,分布式部署采集前端,信息集中监管,采用云存储技术,充分利用存储资源,同时,采用云计算的方式,各监管模块自由调用统一监管平台的音视频智能分析算法,集中进行内容审核与管控。

全面运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等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音视频智能分析,实现对海量内容的甄别与审查。目前该技术已经在IPTV监管平台上全面使用,为应对大量的互联网视频的的监管,我们进一步优化技术,把视频在时域和空域中进行分解,并通过关键帧技术选取特定数量静态帧确定内容是否存在非法内容。

进一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利用公众搜索引擎的基础上,集中对以自媒体形态传播的视听新媒体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爬虫技术,进行图像、声音、图片和电影的查询搜索。同时,对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内容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对大量传播的自媒体内容进行深入跟踪监管。

逐步采用自然语意理解技术,将信息检索从目前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或概念)层面,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与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分词技术、同义词技术、概念搜索、短语识别以及机器翻译技术等,为监管平台提供更加准确、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的互联网监管手段。

对在线视频的云发布平台实现集中监管,监管平台直接对接云发布平台,采用上线前审查与事后监管多种手段,确保视频内容从源头上可管可控。监管平台同时重点监控视频应用较多的相关行业,拓宽互联网视频传播的监管领域,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视频监管。

强化对多种形态的收视终端的监管。重点监管目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无牌违规的OTT互联网机顶盒或互联网视频播放器,对这些终端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线上监控取证,结合线下执法手段,有效打击无证的互联网机顶盒等违规终端,从而净化视听新媒体的播出市场。

视听新媒体已成为崭新的大众传播媒介,拥有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是意识形态的新领域。对其进行管理,是广播影视管理工作的延伸。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实施监管是国际通行做法,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与舆论安全的需要。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新媒体的监管也需要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技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无休止的过程中,要实现“全面、快速、准确”为基本要求,不断提升技术监管水平,减少机械的重复劳动,对视听新媒体实施监管,要借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违法违规目标的查找、定位能力,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能力,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媒体监管是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投入的一项事业,而视听新媒体的监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视听新媒体监管平台的建设,需要本着自主研发、不断创新、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升监管水平。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传统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特征探析

——以央视网的网络视听节目为例国家广电总局网站2009年2月18日消息显示,央视网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筹备”,指出“国家网络电视台”要实现抢占网络视频制高点的目标,不仅要播放优质的视频内容,还会建设“网络视频分享平台”。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应时之举,更是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即在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下,网络视听节目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之下,主要以央视网现有的视听节目为例,探析传统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特征。一、传统电视媒体遭遇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冲击

文广百视通李怀宇:新媒体业务发展情况

文化振兴、科技创新、网络视听运用的日新月异,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时代,解购与重组并存,由上海广播文化管理局主办,中国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2009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虹桥万豪酒店隆重召开了,本次论坛将解读政策、辨析问题,提振产业,携手发展,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和紧密的协同生态圈。慧聪广电网将全程报道此次盛会情况。上海文广百视通首席运营官李怀宇做了题为《新媒体业务发展情况》的演讲。

四角度解析BT网站被封对MP4行业的影响

时值2009年12月初,眼看这风生水起的一年就要过去了。正当网民开始投票总结年度十大网络事件时,一件事情如晴天霹雳般霹到了每个网民的天灵盖上——BTchina被封站。和它相比,什么贾君鹏啊、欺实马啊就显得有些小打小闹了。贾君鹏覆盖广,但没深度。欺实马有深度,但覆盖面不广。那么BTchina被封,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国家为什么下大力封杀?那些人会感受到切肤之痛?咱们还有大片美剧看吗?MP4播放器还有人买吗?本文将从4个角度为您分析此次事件。根据唯物辩证法,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集合体。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讲某件事是绝对正确的,某些事是绝对错误的。只有从两方面考虑,我们才能整体把

查处违规视听网站有助于建立视听传播新模式

盗版影视内容一直是国内网络视听行业的卖点。近来,包括“BT中国联盟”“悠悠鸟”等BT网站在内的530多家违规提供视听节目的网站陆续被清理。这一轮对违规视听网站的严厉打击,无疑将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和版权保护,但也引起了部分习惯于使用BT或其它方式下载影视内容的网民的恐慌和不满。网民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是否有可替代的新方式满足网民的需求?网络视听行业未来路在何方?对网民有何影响?每天晚上看几集美剧或一部电影一直是北京市民刘妍的习惯,但这几天晚上她却忙于把下载的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刻成光盘。“许多BT网站都被关停了,以后像《越狱》《老友记》这样的经典美剧可能没法再下载了。”刘妍说。对于清理BT网站,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