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现网中基站保有量已经超过了92万个基站,WLAN热点的数量也达到了280万。这些快速增长的网络基础设施背后,是为了应对500倍到1000倍的流量增长;但遗憾的是,流量与收入增长完全不成线性关系。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流量,并且把网络高流量的负载变成收入增长的一个契机呢?在一方面,是要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业务应用,让管道具有更多的价值;而在另一方面,则是打造一个节能高效率的网络,这张网络具有更强的频谱利用效率,让管道具有更低的成本。
总体来看,对于普遍缺乏互联网基因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开发新业务的难度会更大一些,而聚焦于一些更加实用、实际的改良技术,来降低单位比特的传输成本,可能会更现实一些。中国移动显然正在这条道路上快速前行,通过对现有网络技术的革新与改良,以期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当然,这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工程,涵盖了无线接入网、传送网、核心网和业务支撑平台各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重点论述中国移动在无线接入网方面的革新之举。因为接入网不但投资规模最大、环境最复杂、直接关系到用户感知,而且也是几个平面中现网压力最大改变最迫切的。
绝境
这是一个令很多人沮丧的词语,但事实就是如此。
首先是频谱资源的缺失,3GHz以下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的频段越来越少;最大的单一频段也就是国内普遍讨论的D频段,我国政府还没有最终确定划分方式。如果采用高频段组网,则意味着巨大的资本投入和难以保障的用户感知,运营商是没有多少兴趣的。
其次是频谱的使用效率,我们已经走过了四代技术。每代技术的革新最核心的使命就是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就以目前的LTE(包括TD-LTE)技术而言,在Release 10中,将下行支持的天线数目将扩展到8个,传输峰值速率也就是30bit/s/Hz,提升的效率依然并不是很高。
第三是如何保障用户的感知,频谱与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保持现有的蜂窝组网技术不变,中国移动就需要加大基站密度。现在在某些城区环境下,单基站的覆盖面积已经不足500米,这对网规网优的挑战非常大。同时,高密度组网只是考虑到了覆盖容量能力,而没有考虑到分享,网络潮汐效应明显投入回报低。
同时,有超过70%的能耗出现在接入网层面上,在能源成本和社会责任的双重压力之下,网络架构必须要绿色。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现有的蜂窝通信系统进行系统革新,引入雨伞状的多层次的网络平面,有宏蜂窝也有微蜂窝,甚至包括现在的纳米蜂窝Nanocell。
正如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所说的,中国移动希望在频谱密度、使用效率等方面最大利用率最大化,将网络效能成百上千倍的提升,但要保持现有的能耗水平。而C-RAN和Nanocell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C-RAN
业界关于C-RAN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从本质上讲,在C-RAN是为了实现网络更加集约化、简单化、绿色化和更富效率,可以有效应对潮汐效应,有效提高全网利用率。
在第一个阶段,是实现小范围内的中心化、一体化的部署,将数十个至100个基站部署在一个基带节点上。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在7个城市进行了部署,其中有三个是聚焦于GSM网络,有两个聚焦于TD—SCDMA,另外两个还在建设之中,到今年年底会有2G/3G/4G的多模。
在第二个阶段,是大幅度提升这种整合处理的能力。从中国移动目前在做的一个项目来看,它计划将一万个TD-LTE载波聚合在一个平台上,打造一个超级平台。大幅度降低每载波能耗,目标是每载波在5瓦之内,单位用户成本控制在一美元,对于CAPEX的降低非常明显。
整体来看,第一个和第二个阶段还是物理空间方面的集中,但在第三阶段,却是从根本上去重写产业格局,实现IT和CT的深度融合。在这个阶段,中国移动需要实现用基于IT的开放式平台,实现基站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进行按需提供网络资源。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TD-LTE网络建设浪潮中,基于C-RAN这种架构的分布式基站将会成为重点。
Nanocell
当然,C-RAN更多的可以看出同等平面网络的整合处理,考虑到网络热盲点、室内覆盖以及特殊场景,中国移动还需要部署大规模、高密度的接入点,但这并不完全是我们之前广泛讨论的small cell(Femto形态)。
从中国移动对于网络技术的判断来看,这种节点应该称之为纳米蜂窝Nanocell,它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一体化的芯片,不但要兼容3GPP还要兼容WiFi,在成本方面甚至可以和消费电子相匹敌。从中国移动目前关注的焦点来看,首先要将TD—LTE和WiFi整合到一个纳米节点上。
面对如何海量的接入点,能耗和自动化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如何实现网络对业务的良好感知,如果在覆盖范围内有业务需求,则会建立业务信道;如果没有需求,网络则处于休眠状态,最大可能的降低能耗。
C—RAN和Nanocell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技术,将共同帮助中国移动实现多层网络的架构。C—RAN在NGMN的框架下,已经在六月份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目前正在最后确定第二步的内容,包括成本分析以及难点技术解决方案,比如RRU-BBU传输数据压缩、网络处理加速软硬件界定以及界面的开放性标准性。与C-RAN相比,Nanocell则还是个新生儿,但这是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链都迫切需要的技术,在成本控制和网络需求的双向推动下,Nanocell这种高集成、低成本、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技术,前景肯定是美好的。
为您推荐
5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TD-SCDMA无线城市和行业应用经验交流会于5月21日在厦门举行。包括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厦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地噪音监控系统、厦门掌上图书馆等应用,显示了TD-SCDMA技术在推动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巨大潜力。2008年9月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的采用TD-SCDMA技术的厦门“无线城市”项目正式开通,这个项目围绕着“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拓展了多项应用。应该说TD-SCDMA这几年的产业化进程是其它3G制式十几年所经历的,它的发展速度不慢,但是要想达到现有GSM这样的成熟程度绝非朝夕。然而,三张3G牌照的同
6月24日消息今天上午,2009年中国电信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市南粤苑宾馆召开,赛迪网正在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业务支撑部规划处黄岩演讲实录。黄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想今天我交流的内容是运营商转型与运营支撑建设。在开始我正式演讲之前,我想先从一个案例讲起,这个案例是中国移动一级业务支撑,一级BOSS系统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BOSS系统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割裂的信息孤岛。中国移动在01年开始酝酿,02、03年建立了一级BOSS的枢纽,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把31个省的支撑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张业务支撑网。这张胶片右边可以看到一级BO
中国移动9月23日将与10家内容合作伙伴签约,以共同推进手机阅读产业发展。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9月23日在杭州举行。中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等国内多家传统出版社以及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文学网站高管均到场支持。除了探讨手机阅读产业的发展,中移动动还将在此次论坛上举行手机阅读十大内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而据此前媒体报道,已有400多家出版社与中移动达成了合作。中移动与内容提供商将按比例分成。在合作中,内容提供商提供合适的内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负责内容运营、技术支撑和营销推广。2009年3月,中国移动在浙江投资500亿元支持浙江手机阅读基地的建设。该基地意在依托中国移动的用户
中国移动12月31日对外宣布,以TD-SCDMA网络超常规的建设和优化为基础,TD-SCDMA市场拓展在中国“3G元年”也取得骄人成绩,全国TD-SCDMA用户数已突破500万。中国移动12月31日对外宣布,以TD-SCDMA网络超常规的建设和优化为基础,TD-SCDMA市场拓展在中国“3G元年”也取得骄人成绩,全国TD-SCDMA用户数已突破500万。较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前十个月我国3G发展总体状况。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3G用户总数为977万,其中TD用户达到394万。此前,中国电信亦称,中国电信的3G用户已达到481万。中国移动称,作为全球首张TD-SCDMA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