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早间消息,2012上半年最有争议性的事件莫过于发轫于浙江联通的“随意打”套餐,推出不久即遭到浙江通管局叫停,博弈未果之后,其他一些地方公司也开始仿效推出类似套餐。随后,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调研时明确,要依法依规调整价格,禁止网内外差别定价排挤竞争对手。
尚冰提到的依法依规,指的是2004年《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通信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问题的通知》。
有意思的是,2004年制定的这项法规,目的在于保护势力弱小的中国联通,这条禁令也确实极大地遏制住了中国移动靠差别定价“滚雪球”发展用户的势头。今天,却是联通自己将这条禁令踩在脚下。
原因何在?中金公司电信分析师陈昊飞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给出了解释:在互联互通结算费用较高、监管部门默认一些隐性网内外差别定价的情况下,大运营商的语音既得利益得到很好的保护,数据业务发展受到抑制,份额较少的运营商处境更加不利。
过高的结算费用
报告中提到,2004年的信产部,出台《禁止网内外差别定价》目的在于保护弱小的运营商。很明显,时过境迁后,今天的市场条件已经和当初制定规范时完全不同。
国内移动语音互联结算规定(移动-移动语音互联结算0.06元/分钟,之前移动运营商间基本不结算)自2004年开始执行后至今未变,当时的语音业务平均资费相对于结算费还比较高,结算费低于网络成本,运营商在定价上受到实际成本的约束,而不受结算费约束。
而且,当时的小运营商处于网络建设、投入额高峰期,监管部门在要求网内外同步定价的同时,还配合了严格的价格监管,并允许小运营商的资费可以低于大运营商10%。
而到了今天,随着电信资费的下降,互联结算费/平均资费已经到了75%(很多地方甚至到了100%),而且小运营商的网络已基本建成并空置。陈昊飞认为,相对来看,2004年至今,互联结算费实质上“涨价”达 130%以上,结算费已远远超过了互联成本。此时再禁止网内外差别定价反而变成了“反竞争、保护大运营商在语音和短信上的既得利益”。
陈昊飞建议,为了平衡结算格局,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实施非对称的网间结算,以“小幅度的非对称网间结算”来作为平衡格局的政策选项。同时,语音结算费用要在当前基础上以某一速度逐年递减,比如降幅和每年的全行业零售资费降幅同步。
默认隐性网内外差别定价
陈昊飞在报告中同时指出,电信监管部门不允许网内外差别定价,却允许各种小规模虚拟网存在(即中移动虚拟网和家庭亲情网),其实就是默认大运营商有效利用网内资费的降价空间,但小运营商却无法有效利用降价空间。
某些省的中移动虚拟网(各种大小 VPN网)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了约40%-60%,一旦用户加入亲情VPN网,这些用户将被套牢,甚至在海南和天津的移动号码携号转网试点中,这些用户都不允许转网,使得小运营商的竞争环境非常艰难。
禁止显性的“网内折扣”,却默认各种隐性的小范围“网内折扣(虚拟网、亲情号)”存在,大运营商利用各种隐性“网内折扣”来吸收网内话务、吸引社会话务群,这是运营商间结算不平衡程度扩大的重要原因。
网内外差别定价禁令已过时
因此,陈昊飞认为,“网内外差别定价禁令”已经过时,禁令从当初对小运营商的“保护”已经转变为对小运营商的“抑制”,监管部门应该放开对网内外差别定价的监管。
从国际惯例来看,所有制定高结算费的国家都允许“网内外差别定价”,以此来保护小运营商的公平竞争,因为大运营商的网内利益大,考虑到利润率和ARPU值,降价空间不敢太大。小运营商网内收入占比小、ARPU基数低、网络空置率高,因此在执行“网内定价”上具有更大的折扣余地。
此外,全球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目前较高的网间结算费用虽然能起到限制语音零售资费降价、维护语音业务利润的效果,但是同时会引起市场价格系统的扭曲,使运营商过于依赖语音业务,减缓对数据业务的投资、减缓数据业务普及。
陈昊飞在报告提醒说,目前中移动的用户市场份额接近80%,三大运营商内外网话务不平衡程度逐年扩大,目前的结算费用导致了大网在越来越占便宜,小运营商在语音结算中一直处于逆差不断扩大的不利状态,如果监管部门不作为,很有可能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失衡扩大,1-2年后被迫再次行业重组。
为您推荐
旨在促进电信业有效竞争的电信重组,在整体打破垄断的同时,也在局部地方形成了一批弱势竞争者。特别是电信业的第二次重组使得电信南强北弱,网通南弱北强。随着“联通+网通、电信收购C网”的第三次重组方案落定,北方九省电信、南方21省联通依然相对弱势。尽管不占有先天优势,但这些运营商不断寻求突破,近来不断有新举措。继浙江联通推出网内无限打之后,近日,广西联通全区联通免费打产品也正式发售。虽然网内免费打被业界看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但在南方,联通作为弱势运营商面对移动的虚拟网、电信的政商和家庭套餐,在不具备规模优势的情况下以网内畅打这种近似极端的方式争夺存量市场,这种做法不失为以小博大的一种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