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兴起中国液晶面板濒临灭亡吗?

2012-06-05 08:22:00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作者:罗姆热度:

自从恩智浦半导体(NXP)从飞利浦拆分出来以后,经过不断的重组,成为一家将业务集中模拟混合IC的半导体公司,本次我们专访了NXP的CEO Rick Clemmer,畅谈NXP最近的业务情况和战略规划。

你认为现在恩智浦转型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您是否认为欧洲的半导体公司整体面临着一个竞争力下降的状态?

恩智浦的转型确实已经是花开结果。恩智浦在资本结构上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从当初恩智浦从飞利浦公司切分出来时的65亿美元负债到如今降至30亿美元,大幅度减少的负债水平说明恩智浦的资本结构调整是成功的。讲到我为恩智浦公司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在战略上。我希望恩智浦能够更为专注地发展,比如在技术上,恩智浦专注于擅长的技术。例如在汽车门禁方面,除丰田以外所有的主机厂都在用恩智浦相关技术。恩智浦在车载网络收发器方面的市场份额是55%-60%,排名第二的市场份额只有15%。所以恩智浦的目标是在所擅长的这些技术领域,规模必须要大于排名第二的公司1.5-2倍左右,这样能使恩智浦可以有更多的现金来投入研发。

说到欧洲半导体行业的现状,要强调的是恩智浦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欧洲半导体公司,其实恩智浦只是总部设在荷兰的全球半导体公司。之所以总部设在荷兰,主要是出于节税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恩智浦并不存在传统欧洲半导体公司所遇到的困境。事实上,恩智浦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是恩智浦全球排名第二的德国市场销售额的3倍,可见恩智浦在中国具有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NXP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增长了7%,是来自哪方面?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经济低迷会持续多长时间?对策是什么?

恩智浦实现了7%的业务增长,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恩智浦在安全技术,特别是在智能识别相关的安全技术上,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是一个重要引擎。二是恩智浦之前一直在进行一些与汽车厂商相关的设计项目,终于花开结果,加速了部署,因此也直接推动了恩智浦在上一季度的销售增长。一个例子是美国第二大汽车厂商与恩智浦在门禁、无线钥匙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这是两个主要原因。

现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上非常低迷。但是恩智浦的优势在于其很多技术都是抗经济周期的,包括最近所赢得的几个大单与项目;包括在移动互联方面的一些技术,实现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和汽车等领域的互连,这些技术完全是抗经济周期的,在现在的经济背景之下更具活力。

你说过恩智浦更像中国企业,跟中国本土的芯片公司有什么不同?与其他跨国公司相比有何优势?

至于恩智浦公司在中国与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的独特优势,首先恩智浦的根基更为扎实。恩智浦的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飞利浦在中国有50余年的耕耘,这样的根基和口碑给恩智浦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另外在中国,包含独资及合资企业恩智浦拥有近8000人的员工规模,可以确保恩智浦在中国更为快速拓展业务。在技术层面上,恩智浦实现的是差异化竞争。在中国推出的技术很多都属于非常差异化的技术。比如,非接触式的银行卡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的银行业在信用卡方面迎来新一轮的机会,像这样的技术就不属于恩智浦跟竞争对手直接交锋的技术。所以这些特色将使得恩智浦在中国与本土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竞争时拥有优势。8000人员工团队带来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恩智浦更好的服务于数目广大的客户,同时也可以使恩智浦能够更好的推出更多应用,所以这两方面都可以使恩智浦在与跨国企业竞争中具备优势。



NXP的CEO Rick Clemmer

讲到MCU的战略,恩智浦现在主要是跟ARM合作,现在像TI、飞思卡尔都跟ARM有战略合作,恩智浦怎么样做差异化?

恩智浦在ARM平台上更为专注,恩智浦只做32位ARM平台的微控制器,着重用于工业用途等。这样的单平台策略可以使恩智浦在微控制技术上更具有专注度。此外,恩智浦对合作客户也更为慷慨。恩智浦的32位ARM平台单片机与竞争对手在相同的成本架构上,却能够实现最小的封装和最大的性能,可以说它的马力更为强劲。

基带芯片市场和数字电视市场现在不断合并,您是根据什么来对这个走势进行准确判断?

讲到手机基带业务,这确实是急流勇退的很好案例。在当时,全球的手机公司大约是5-10家,但是为他们配套的半导体厂商则有20余家,因此该领域显然竞争过于激烈,而且研发的投入要求又非常之高,对于恩智浦来说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决定收窄这个阵线,可以释放出更多现金,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关于数字电视和机顶盒技术,恩智浦很早就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业务,因为它的利润很薄,且行业周期性又非常强,与公司既定的策略目标很不一致,因为恩智浦的策略是要着眼于具有技术领先性,并且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业务,因此退出那些业务也是策略性考虑。

近几年,恩智浦不断的通过出售自己的业务,然后专注与专长业务,现在他还会出售哪个部门的业务?或者进入某个新的市场?专注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小?

你这个判断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比较适用。例如在过去5年间,半导体行业很多厂商基本都是这样的做法。而对于恩智浦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区域,不需要通过外部收购。也许在一些工程设计资源上、在某些技术上不排除收购的可能性,但是在一些企业级的新业务方面,暂时没有这方面打算。但我们相信,可以实现跑赢市场一倍或者说50%以上的增长目标。专注并不意味着会越做越小,在半导体行业机会很多,并且都是很大的机会。因此最重要的是决策,你要决定自己放弃什么,一旦你定下来放弃什么之后,资金、资源就可以比较专注在一些真正的经营点上。

LED和CFL照明都是恩智浦关注的领域,它们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CFL技术和LED的关系,我个人仍旧认为,在今后这个大趋势下LED将替代CFL。目前CFL仍有相当大的市场机会,最主要是因为它的成本比较低廉。一年半之前,LED的成本是CFL的10倍左右,尽管LED节能达75%到80%,但是由于成本太高,所以在以往CFL占绝对上风。但是现在形势有点逆转,因为CFL遇到稀土限制出口这个不利因素。而LED在成本方面,其下降速度快于CFL成本下降速度,目前LED成本是CFL成本的大约4到5倍左右,因此形势开始稍微有所扭转。我个人估计是,当LED成本是CFL1.5倍时,或者说超出50%时,那时会真正影响市场购买。当然,工业客户已经全面使用LED,只是对于家庭客户,他们在成本上会考虑更多。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互联网在唱主角

“今年,中国平板市场的互联网电视热,早在去年就露出苗头。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格局下,前有韩国企业发力LED、OLED全新显示技术,后有日本企业携全产业链力量推动3D电视热潮,中国企业推动的互联网趋势,有望在短期内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开辟一条全新的商业竞争道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未来,互联网电视的热销并受到众多国内企业同时发力,有助于提升TCL等中国彩电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确立“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记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长虹、康佳、TCL、海信、创维等国内彩电企业先后发布了新品阵营,而“互联网”电视则成为各

三星计划2013年开发柔性OLED电视

虽然目前的OLED屏的可实现超薄、弯曲特性,但是它只限于小型显示屏,未来真正使用到像OLED电视这样大型显示屏上还尚需时日。不过三星似乎对柔性OLED电视的未来十分看好,并且表示他们已经计划在2013或2014年对其实施量产。三星移动显示公司SMD高级经理KimSeongCheol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上述看法,并再次展示了上月FPD大会上亮相的0.2mm柔性OLED屏。他认为以目前三星现有技术,可显示屏厚度还可以降低到0.1mm。按照目前OLED屏技术的开发进展,KimSeongCheol认为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预期进行,首款柔性OLED电视将会在2013或2014年亮相。除了OLED电视外

三星OLED既出,台湾面板大灾难

还不够。盛行于韩国业者、法人间的最新说法,是液晶面板很快就要像过去笨重的映像管屏幕一样,一样走入历史,乏人问津。当前由三星独家掌握,应用在最高阶智能型手机的AM─OLED(主动式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OLED)显示器,原先高不可攀的价格,三星在韩国汤井投资的世界第一座八代OLED厂,明年产能开出后,可望快速下滑,加速普及。台湾面板业大危难!三星OLED既出谁与争锋?这种规模的OLED面板,一片可切割出六片电视用的五十五寸面板。届时,三星将直接推出「如梦幻一般」的大尺寸OLED电视,预计将轰动全球。OLED素有「终极显示技术」之称,除了影像生动鲜明远胜液晶,结构也比需要背光源照明的液晶单纯;不但可

苹果55吋电视或不采用LG的OLED技术

据外媒报道,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将与LG电子合作生产一款55英寸OLED电视机,然而近日有消息人士称,苹果在其屏幕中采用这项先进技术的机会“目前非常低”。据悉,苹果已将焦点转向电视机市场,打算提供一款能允许用户通过iTunes平台播放流媒体、视频和电视节目的设备,由于OLED技术面临高成本以及大型的显示器,所以苹果公司目前还未确定是否采用OLED技术。苹果公司有利用高品质成熟技术的记录,但因此而转向移动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尚未受到电视产业的全力支持,所以苹果放弃采用先进的显示技术是容易理解的。虽然在iPhone和iPad设备中就已经可以使用OLED屏幕,但苹果公司再次选择了远离这项技术,在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