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2012热议“走出去”:移动互联网用创新“说话”

2012-05-14 08:44:00来源:通信产业报 热度:

迅速成长壮大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正在复制华为、中兴的海外扩张经验,危机四伏的通信业急需一番彻底变革应对挑战。

5月10日至11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联通和华为终端等通信企业参会。不过,与参会所释放的转型融入互联网的积极信号相比,其演讲者阐述的内容不但乏善可陈,且带着浓重的传统电信思维的味道。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去”,从新兴市场到欧美市场的路线图与华为、中兴走过的道路如出一辙。这些企业无不把“中华”奉为本土企业全球化的楷模,但在市场拓展的具体理念上又大相径庭——用产品“说话”、用创新“说话”是与会者的共识,这与视性价比为圭臬、全球开打价格战的通信企业完全不同。

Glocal:全球化与本地化

Glocal是Global(全球化)与Local(本地化)的合成词,是本届大会的关键词之一。主办方也特设了多个相关议题如“金砖国家与新兴市场”、“全球化挑战与解决之道”、“移动互联无国界,本土海外双线作战”等供参会嘉宾交流。

正如议题“移动互联无国界”所言,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破了地域限制,天生为全球化而生,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App Store模式打破了传统互联网域名、语言的访问限制,消费者——平台提供商——开发者的双边模式让全球化变得更简单。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引发了PC互联网之后的第二次浪潮。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4.52亿台,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来自中国联通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3G用户月均数据流量150M,预计年底超200M。

在UCWeb CEO俞永福看来,这些数字是UC全球化拓展的底气。在他眼里,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有三个高地:中国、印度和美国,UC也正遵循着这条轨迹启动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这条被华为、中兴走过的国际化道路,现在被移植到移动互联网,其道理是一致的:中国的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之间,背靠中国经验看新兴市场能看到未来3-5年,国际化拓展相对容易,可积累经验;欧美市场壁垒高,不容易看清趋势,需要打硬仗的准备,内功要更深厚。

“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俞永福这样概括他对“走出去”的思考,也就是Glocal。

万兴软件董事长吴太兵说,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跟当地的本土企业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来自对文化、习惯、渠道的理解,除非你有非常强的产品。”

“好的产品,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任何地方都会受欢迎。”触宝科技CEO王佳梁表示,只有创新才能化解高端市场对中国抄袭成风、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旧印象。

产品为王

互联网企业大都以免费产品圈住用户,做大规模后靠广告挣钱,这一商业模式延续到移动互联网,与电信业完全不同。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产品才是核心。因此互联网界流行一句话“先有产品,后有客户,再有商业模式。”

优米网CEO王利芬问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腾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马化腾回答仅仅四个字:关注产品。他说,移动互联网的APP一个月内决定生死,所以需要产品经理深度思考,慎重取舍。

马化腾以微信为例表示,手机QQ和微信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微信是革腾讯自己的命,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

微信上线433天用户数过亿,这一发展速度在移动互联网界堪称奇迹。连竞争对手、小米科技CEO雷军也称“没想到腾讯推微信会如此迅速”。雷军说,他在发布米聊时想到了腾讯会有狙击产品,但他预计会在6个月后,没想到只用了2个月。

除了速度之外,对用户体验近乎苛刻的追求更是制胜法宝。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说,他对用户体验的目标是,做到“自然”。“需要用文字来解释的交互不是好交互;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关;产品经理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需要有一种符合‘自然’原则的建模方法,来通过产品结构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联系来映射和解决问题。”

微信的启动界面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一个小小的人站在地球上,背对着用户,头顶是巨大的月球和浩渺的星空,无限孤独。

评论说,微信深藏着人性。

话语权旁落

产品为王、强调用户体验、快速迭代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这一规律腾讯理解,小米理解,Evernote理解,Instagram理解,却偏偏没有被通信业理解。

作为运营商的代表,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邵广禄在演讲中坦承,3G网络投资很大,3G基站已达25.6万个,WiFi热点超过4万个,但收入与投入不成正比:一方面传统的话音业务、彩信业务被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逐步蚕食,另一方面数据流量的暴涨并未带来收入的增加。

虽然意识到危机,也进行了探索,比如基地模式、开放平台,甚至中国电信启动了内部创业孵化基金,但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的旁落已经无可挽回。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在语音免费的趋势下,地方联通推出“随意打”套餐被叫停,足见即使运营商想革自己的命,也常常身不由己。

如果说运营商转身慢有国企体制等客观因素掣肘,那么作为本土民企代表的华为,则需要从思维方式彻底变革。

微博红人、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的发言总能引起热炒。大会上,余承东再次放言:“不谦虚地说,硬件运作能力上,华为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微博上有网友评论:没有人会怀疑华为的硬件能力,但做手机不是军备竞赛,对消费者需求乃至心里的把握,无法复制运营商市场的成功经验。

2011年财报显示,华为手机出货量5500万,智能机2000万,主要得益于捆绑运营商渠道。

想要面向消费市场,华为需要彻底摆脱电信思维,以腾讯、小米为师。

声音

“中国联通很关注互联网业务对通信网络的新需求。由于移动互联网与话音业务有很大的不同,两个行业需要相互了解。”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邵广禄

“我相信在不断积累下,市场会迅速爆发。不谦虚地说,硬件运作能力上,华为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

“最近腾讯砍掉了很多APP,这些员工只是为了做APP而做APP,这类软件在审核后直接砍掉了。”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

“未来将会有99.9%的APP死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能杀出重围的APP应该是老百姓需要的应用。”

——小米科技CEO雷军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移动互联网模式处在初级阶段

6月14日消息,由南方周末主办,联合3G门户网和网易的支持2009通讯生活论坛今天在清华大学举行。网易科技在现场做了直播报道。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在做主题为“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的演讲时表示,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依然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于扬认为,现在虽然有手机证券、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等业务,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平台。基本上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门户。于扬还表示,现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包括浏览器非常多,造成了对手机终端适配非常困难,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困难。此外,资费也是用户考虑很多的一个问题。易观国际做出结论,如果运营商不能积极的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会非常有限。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预测,

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注重用户体验建设

全业务运营、运营商内部环境日益复杂、3G竞争压力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运营商亟需解决的就是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建设一套高效的运营支撑系统。在5月28日举行的“2010年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论坛”上,来自于三大运营商及研究机构、厂商的代表就如何对运营支撑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进行了集中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运营支撑系统建设中应以融合和优化为手段,达到提升用户服务的目标。海量数据引发业务支撑难题移动通信用户高速增长,特别是数据业务逐渐超越语音业务,这导致通信数据量高速增长。以中国移动经分系统为例,后台系统

苹果为什么超越微软

通过在五大领域的部署,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网的成功秘诀。今年5月底,IT业界发生了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苹果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抢夺其他领导厂商的地盘:苹果没有去抢占桌面软件平台,微软仍然在那里占据着主导地位;苹果也没有去争夺固定互联网的入口,那里有谷歌严阵以待。苹果只不过是独辟蹊径,选择了移动互联网作为新的市场,它通过构筑全新的商业模式,自2007年6月推出了第一款移动互联网设备iPhone之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伟大的超越。苹果为什么这样红?我在这里借用苹果的英文字母A-P-P-L-E,一一道来:1.A:A=Aterm

中国第2季移动互联网整体规模40亿 环比降11%

运营商管制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环比降10.6%2010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10.6%。其中,移动增值市场收入大幅减少,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占比66.5%本季度电信运营商实施更加严格的手机计费治理措施,加强SP终端内置管控力度,由此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形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