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海军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起航,带着中国人民的和平期盼,开始了新的远航之旅。
六百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扬帆驶向大海,跨越九万里广袤大洋,揭开了历史性大航海的序幕,开辟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纪元。
执行本次“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郑和”舰,正是以航海家郑和的名字命名。这次出访,是“郑和”舰第10次出访。服役25年来,“郑和”舰由过去载着学员多在家门口实习,到如今的去日韩、跑南太、赴朝俄、访北欧......“郑和”舰的成长好似中国海军63年来的成长缩影,更是伟大祖国发展成就的生动写照。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张伟看着航迹图,回想起了4年前他作为大一学员登上“郑和”舰的一幕。4年前,张伟初次上舰,和其他学员一起参加海上实习。那时的“郑和”舰,十几个人挤在一个舱室里,洗澡、如厕都不方便。时至今日,“郑和”舰的生活设施发生巨大变化。舰上配备了洗衣房、烘衣房,完善的理发室条件丝毫不亚于陆地。军舰出海,淡水供应不足是一个大问题。如今舰上浴室全天24小时供应热水,保证学员、舰员每天可以洗上舒适的热水澡。这些保障,都得益于一套先进的海水淡化处理系统。这套系统每天生产淡水40吨,基本与全舰消耗量持平。淡水的充足供应,先进的生化处理系统,经过改造升级后的“郑和”舰,从训练设施到生活条件都越来越现代化了。
不仅如此,在“郑和”舰上,记者看到多处舱室都装有卫星电视。以前出海就相当于与外界隔绝。而现在,打开舰上的电视,每天都能看到十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茫茫大海上,虽远离祖国,却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国际国内最新动态,信息无盲区。
在“郑和”舰现代化的第一教室里,每张大课桌上都摆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展开的航海图标绘训练,都是依靠这台装满电子数据的电脑。学员解学杰告诉记者,他刚入校时,为了开展航海图标绘训练,每天上课怀里都要抱厚厚一摞海图。如今的信息化训练器材在舰上广泛运用,正是祖国发展成就给予海军训练转型的保障体现。
访问每到一处,华人华侨的热情都让出访官兵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马来西亚,受到当地华人华侨的热心帮助和照顾,我感觉到我们的军舰并未走远。这些年,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有投资的、工作的、旅游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延伸和拓宽着国人的足迹。
可以说,这110名参加环球航行的海军学员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每个学员的海图上,都描绘着不同的航迹。这些是一段段亲身经历的航线,这里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我们的军队需要这样走出去的未来指挥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朝阳”。
海上为家,岸上做客......“郑和”舰将继续沿着郑和的航迹,寻访深蓝。
为您推荐
“买台3D电视,回家看春晚。”这已经成为全国部分城市消费者的新年选择。1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等6家单位共同制作的“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正式开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的消费者率先尝鲜,而由于技术原因,广州市民暂时还无法收看到3D电视频道。现状:广州暂时未能收看“国内首个3D电视频道元旦试验播出,初期阶段免费供观众观赏。”这一消息一度令广州市民欢呼雀跃,然而,新快报记者日前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相关厂商进行了采访,最终得到的消息是:广州市民暂时还无法收看3D电视频道。新快报记者昨天上午走访了广州有线珠江数码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原因,广州还没有推出3D电视业务。至于何时能够推出
◆吉林沈洪义亚太6号卫星是今年四月十二日被成功送入134°E预定轨道的一颗新一代大功率大容量卫星,并于不久前正式提前接替了亚太1A卫星的工作,开始了近30套电视广播的传送服务。由亚太6号卫星的性能介绍和场强图获知,该星又是一颗性能相对完善、发射功率强劲的多用途卫星。 过去,在我们当地使用1.5米天线接收134°E亚太1A卫星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模拟信号多数伴有雪花,而数字信号也没几个能正常下载的,要想满意接收必须使用1.8
卫星电视的“蛋糕”有多大,关键在于城乡居民家庭能否装“锅”,即直径为0.5米左右的天线。按目前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除非收不到当地的电视节目。不过,据笔者分析,相关政策很可能出现松动。除能启动卫星电视天线和数字机顶盒市场外,更重要的理由还有:第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境内上星节目和信息可以通过加扰、加密处理,使数字机顶盒(接收解码器)与之对应。这样,用户将不能用同一数字机顶盒收看境外卫视。这样并不违背政府限制个人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初衷。第二,有利于打开中国电视的国际市场。从中国电视对外辐射的要求看,有条件地让境外卫视落地,是发展的趋势。2001年10月,凤凰卫视中文台
类别:行业标准标准号:GY/T128-1995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