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的双向网改现状不尽如人意
三网融合政策推行多年,随着试点城市的增加,各地推进双向改造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可是双向用户真正发展了多少,相信各地运营商以及冷暖自知的双向技术厂商心里都有一杆秤。
双向市场的发展如此缓慢,让很多人始料未及。与当年数字电视平移相比,双向网络的发展条件成熟许多。数字电视起步时,技术不成熟、用户要培养、运营商也要经历巨大的角色转换,但就算如此,在青岛模式的带动下,数字电视在2、3年间就蓬蓬勃勃地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了。
而双向网改这一轮,数字电视用户对更丰富的互动业务有着更大的需求;运营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相比前几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不做等死、做了找死”的苦涩戏谑中,广电运营商多多少少都有了拼一下的心态——也许在做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活路。
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
2009年,为了抵御金融风暴,国家科技部给上海拨出了NGB专项资金,支撑了上海百万级用户的双向改造。但其他地方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真实落到实处的却非常有限。我们经常听到“双向覆盖”的概念,广电在全国现在已经达到几千万户双向覆盖了。可实际上仅仅覆盖是没有意义的,覆盖只表示光节点上安装了所谓的局端,运营商只需付出少量的投资,就可以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而真正要让用户享受三网融合的成果,还必需要把双向网络接入到每家每户,这才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商业模式匮乏使得三网融合的发展动力不足
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有些人将其归因为政策不明,国家网络公司推进太过缓慢,以至于全国没有形成一张统一的网络。而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广电三网融合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
数字电视平移的模式很简单,它采用强制推广的方式,机顶盒由广电出钱,用户承担涨价之后的月费。运营商通过增加了的月费,两三年左右就可以将机顶盒的成本收回,并获得长期持续的收益。而对于双向改造,广电不再具有强制性和垄断性,既不可以强制性地向用户再次增收“月费”,也无法要求用户必须选择广电的宽带服务。因此,在没有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之前,广电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广电三网融合不可避免地进入先覆盖,后接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
“可管 可控 可信”是广电做三网融合的立身之本
中国广电要做三网融合,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拼带宽,抢市场。如果仅仅是已有的业务拿到自己的网上来做,分享收益,只能是一个零和游戏,除了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不会为广电带来可持续的收益。更何况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经营能力,电讯早就远远抛离了广电。因此,广电的三网融合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发挥自身优势。广电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可管、可控、可信,这才是广电网络迈向三网融合的立身之本。
可管,指的是用户的身份可确认。网络实名制对其他两个网络来说,至少目前是非常困难的,不光是政治因素,管理成本也十分高昂,不增加任何收益,因此电讯运营商推进“可管”的积极性并不高。
可控,指的是用户的行为可控制。黑客技术日益发展,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在公众网上控制用户的行为是十分困难的。而互联网的特性就是平行和发散,种种躲避管制、绕过监管的手段让监管部门十分头疼。
可信,指的是发布内容的真实性。由于公共网络具有不可管不可控的特点,使得内容变得不可信,公网上的很多信息,是不能不加甄别地搬到电视上的。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加上中国的特有国情,使得许多业务更适合在广电网上发展。广电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地位,根据业务的需求,建造一个可管、可控、可信的双向网络,而不是通过恶性的竞争,蚕食各自的利润空间。
C网平台是广电三网融合的唯一出路
认清广电自身的优势地位之后,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为那些特别需要“可管、可控、可信”的业务提供服务。而我们所要建设的网络,就是这样一张具有其他网络都不具备的先天属性的专网,可以称之为“C网”平台。
广电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A网到B网的过程,如今,到了向C网进发的时候了。
A网是广电的广播电视基础播出网,承载着节目播出业务,是任何商业公司都无法染指的核心网络。
B网是随着数字电视平移而形成的数据广播网,具有影视之外的数据业务的分发功能,数据类的增值业务如广告以及互联网内容的整合分发都可以在B网上完成。数据广播是数字电视的必备功能,在数字电视平移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B网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手机和PAD等智能终端的的增长,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在电视上浏览经过大量裁减的互联网内容。现在的B网,更像是一个鸡肋。
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是一个天然的封闭内网,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最终都汇集到广电的网络中心,无法逾越。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这就造成了公网用户的管理困境。而广电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网络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网络上的用户行为和信息传播绝对处于可管可控和可信的状态。这是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完全无法比拟的。20多年前,内网(Intranet)与公网(Internet)的互联网概念几乎同时诞生,Internet致力于公众网络的资讯交流和应用服务,Intranet则着重于内部网络用户的服务,提供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有线电视网络就是一个天然的Intranet。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Intranet的可管可控性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重视。中国电信已经在上海的公网之外建设了100M带宽进家庭的光纤专网用于IPTV等业务。对电信来说,只要模式可行,就具备足够的财力和能力迅速在各地复制这样的专网。因此,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打造一个全面覆盖,全面接入,双向互动的广电内网。这就是广电继A网和B网之后要打造的C网。
为您推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乡镇有一个电视转播塔,能收一至二套电视节目。九十年代初开始搞有线电视,节目5---20套。那时侯,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不会少于1500元,老百姓觉得看有线电视比买“锅子”(卫星接收天线)划算,所以积极地交了安装费装上了有线电视,多年内没有抗交每月收视维护的。到了九十年代未,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大幅度降价,只要300---400元就可以买一套“锅子”,从这个时侯起,乡镇有线电视收费就难了,因为用户嫌交了多年的每月6---8元的收视费贵了,不如买一套“锅子”划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数字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降到了400---500元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只要100-
新华网太原9月23日电(记者刘砺平)23日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发展势头良好,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整体转换工作,数字高清、付费频道等新业务不断发展,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前景。今后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从五方面“贴近”用户。一是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张海涛强调推广有线数字电视要与用户平等协商,和谐共促,由用户自愿登记、自愿选择,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频道供没有机顶盒的用户收看。
5/31/2005,EMCORE公司宣布收购JDSU的模拟CATV以及RFoverFiber业务。JDSU目前这一业务年销售2000万美元,Emcore将支付给JDSU150万美元,并承诺在未来2年内购买JDSU280万到380万美元的器件用于该业务产品的制造。此外Emcore还将承诺购买一些库存器件,并支付JDSU专利费用。Emcore希望这次收购能为该公司2006财年的销售额带来1000到1500万美元的增长。此次收购的产品线包括了HFC1550nm发射机,1310nm发射机,QAM调制器,接收机等设备。此外JDSU和Emcore还将互相将对方设为自己的优先供应商。
尽管提供的第一种视频服务将模仿目前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厂商提供的服务,但Verizon公司的官员表示,他们最终将使用能够向观众提供更多选择的高技术服务。该公司负责网络服务的总裁保罗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光缆使我们能够超越有线电视,提供与它不同的视频产品。Verizon公司公布了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9个州铺设光缆的计划,它已经承诺将在今年年底使新光缆能够向100万户家庭和企业提供服务,明年客户将再增加200万。光缆的数据传输速度要远高于铜电缆,但安装的成本也更高,目前只有70000个美国家庭使用了这类连接。长期以来,Verizon和其它“小贝尔”电信公司一直将光纤网络看成是反击来自有线电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