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广告、院线电影的同与异
羊城晚报:怎么样对微电影下定义?加长版的广告,具有商业目的的微型电影,还是以电影化为理念核心的短视频?
苗浩:在广告行业日常的制作过程中,经常浮现一些近乎于电影和广告之间的表达方式。而它在互联网、视频网站、社交媒体比较发达的今天蓬勃起来。而后很多品牌开始进入传播形式里,利用它进行营销。
我们微电影节的立意点也是帮助大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大家有一个认可的标准。因为我们关注它首先肯定是有商业目的,它实际上还是属于大的广告范畴内。其次,它不同于电视广告的是它有电影的表达方式,有剧情的需求。
羊城晚报:微电影依靠网络传播,必须从受众口味、传播规律出发,微电影和院线电影有什么区别?
苗浩:很大不一样。微电影是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它不是在其他传统媒体上呈现的。它的时间也是区分之一,我们定义它是1分钟到40分钟之间的时长;在电视上最长不会超过10 分钟。又比如在审批上,它还是一个盲点,所以它有很多新锐的导演、演员。在这里他们可能可以做更多的试验。他们在内容上或多或少肯定会有一些审查,但是我觉得在互联网上的尺度相对要宽一点。
模式和流程刚刚明确一点
羊城晚报:微电影到底是一盘生意还是一种电影艺术的新出路?
苗浩:在我关注的微电影里,它还是生意范畴。因为它的资本进入还是品牌方为主,即使是优酷这样的媒体也是有商业目的在的。但它肯定会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原来的空间被挤压得很小,新锐导演或者有剧本的人的作品会被好莱坞大片和大导演作品挤出来,他们没有机会进入银幕。现在有这么个(微电影)空间,有这么个天地,即使是“命题作文”,其实它也是很具备个人风格的展示,所以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
羊城晚报:它的影响力和院线电影相比如何?
苗浩:传统电影概念已经被标准化,坐在影院2到3小时,一定是看大片、看动作,看大导演导的,它实质上是被模式化。实际上,很多片子不一定要达到那种程度,四五十分钟的片子也是一种电影形式,现在一些小众的电影都没机会和大家见面,我觉得应该有所改变。
羊城晚报:能不能说微电影有可能打破一些大商业导演的垄断呢?
苗浩:不能说是打破,但是有间接的促进。现在的投资人还不是一套体系,还不是电影制作方在投资微电影,它还是一些品牌在投资微电影。
羊城晚报:电影也需要好的剧本和表现手法,像小说一样,短小未必更容易写,甚至更难。您怎么看微电影创作方面的情况呢?
苗浩:确实这样,很多人都在重金找写这样剧本的编剧和作品。现在写这种剧本的人还不是很固定的或是成规模的群体,它可能有各种群体,比如很多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人都在写这种剧本。它还在过程中,整个行业模式和流程也才刚刚明确一点。
几个月间微电影产量倍增
羊城晚报:怎么看微电影的前景?
苗浩:我觉得这几年应该是走向增长,我们是从2011年底办的微电影节。从2011年12月底到现在已经有了倍增的微电影产量。而且现在在传播行业里回到了内容的层面,大家更愿意把精力和钱放在做内容上,原来是以媒介为主要的广告预算部分。比如,把钱投到覆盖量大的媒体,现在在互联网上,人们发现原来的内容不行了,而是要制造一些更有趣的更有效的内容,微电影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传统广告,15秒的要100万元左右的投放和制造预算,微电影少的十几万元,多的二三十万元,而它的传播效果未必不好。
为您推荐
微信、微博、微电影……一时间,各种以“微”字当头的信息传播方式“势不可挡”、,“微”风蔓延,方兴未艾的微博把电影也“围”了进去,而今,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微信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让信息传播与沟通零距离。悄然袭来的微信时代当人们还沉湎与如日中天的微博,看着热门的微电影时,微信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支持跨运营商、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表情、视频以及多人语音对讲,微信以其全新的社交模式赢得了广大年轻受众群体的青睐,引领着一种新的时尚潮。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的用户数量在2000万以上,在AppStore社交类应用
2011年,微博和视频风头正劲,成为最受关注的互联网产品,由此也催生出微博营销和“微电影”两大热门营销工具。其中,微电影结合了“社交+视频”的特性,开创了视频广告全新的商业模式,或将成为视频网站新的盈利点。视频网站盈利曙光虽然视频江湖一直存在刀光剑影,但是从未像今天这样残酷,一部电视剧的版权费用从几十万飙升到数千万,优酷土豆这两个好兄弟为了版权大打出手,56网融资不利以8000万美元出售人人网,酷6暴力裁员,百度、搜狐、腾讯等巨头坚定地迈入视频行业,极大地提高了视频行业的门槛,视频行业进入强者竞争时代。数据显示,2010年初,网络独家首播电视剧的价格每集不过1万元,但到了下半年每集价格已涨到1
最近网络上热播着这样一种短片,其情节简练,放映时间在半分钟至5分钟之间;片质精良,是一种广受商家青睐的营销方式。这便是被认为具有“三微”(微时、微周期、微投资)特点的电影类型:微电影。回顾往年,由汽车企业参与赞助拍摄的微电影可谓不少,一汽丰田RAV4的《阿伦与春晓》、凯迪拉克邀请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和由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微电影营销大行其道,正如一汽马自达所道“只做让消费者记得住的事。”微电影兴起《老男孩》的成功惊起一滩鸥鹭《王小贱的艳遇》是今年2月28日亮相网络的最新一部微电影,由百事达一汽丰田成都4S店的员工自编自导自演,在5分钟的正片内容中,用倒
微电影:生于“恶搞”死于广告2012年03月31日14:39南方周末陈新焱周冯灿我要评论(0)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3月23日,广告导演陈伯坚正在广州拍摄他的第一部微电影《灰机灰机》。(南方周末记者陈新焱/图)从当年恶搞视频只赚眼球不赚钱,到今天微电影的投资热潮,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共同开启、发掘了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2012年3月23日傍晚,广州突然降温。但在冼村附近一家酒店平台上,却是一副热气腾腾的场面。35岁的导演陈伯坚盯着眼前的摄像机。在他的对面,一个衣着单薄的男演员,正坐在平台的边缘,眉头紧皱,拿着一瓶啤酒做独饮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