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不过几秒钟,却按一分钟收费,合理吗?这值得大家讨论一番。对这样的收费方式,用户虽然多有不满,却也被迫无奈接受其长期存在。但现在,地方工商管理部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公平交易的规定提出异议,却遭到强有力的抵制。计费标准引发的争议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消费者维权乏力的无奈,更照见了个别垄断行业服务意识的缺失。
事实上,让电信计费标准变得公平合理,道理上并无障碍,技术上也有条件,并非不可能实现。正如有专家建言,如果按秒计算会增加所谓存储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那么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不足1分30秒按1分钟计费,超过1分30秒按两分钟计费。以此类推,便可实现运营商与用户利益的合理兼顾。
由是观之,化解通信计费标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中的症结,在于有关部门对不合理垄断利益难以割舍,对不公平利益格局不愿改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企业或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或凭借历史形成的自然垄断,坐拥优势地位,纷纷跻身世界级大企业行列。尽管也有创新制度、改善管理、革新技术等因素的贡献,但垄断优势的存在,仍是个别企业长期保持较高赢利的重要原因。
电信等垄断行业和部门提供的大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服务和商品,其工作效率、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与百姓生活。如果听任个别企业垄断利润,以背离公平、合理的方式大行其道,抬高的将不仅是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成本,更会损害政府部门公信,伤及社会和谐。
从吞掉话费、天价吊灯到超高福利、巨额年薪,近年来个别垄断行业和部门屡有曝光的种种新闻,一次次冲击着社会公平的心理底线,也每每催生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舆论。而政府部门从公众利益出发,运用法律手段打破不合理利益格局,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更是维护社会公平、夯实和谐基础、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在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日显的环境中,单纯依靠垄断行业和部门自觉主动地改掉积弊、割舍既得利益,恐难有满意结果。这需要各部门依法各司其职,更需要高度重视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充分汇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有效突破行业和部门的局限,最大限度形成改变不合理利益格局的合力,从而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王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