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广播电视体系的公共性

2012-01-04 08:45:00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热度: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基于广大公民利益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日臻重要。广播电视作为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拓展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呈现出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失灵”等问题,进一步彰显了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被视为党、政府和人民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重要的喉舌和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这些机构在行政上隶属政府宣传系统,经营方式绝大部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这种特殊的体制,造就了我国广播电视体系的双重属性: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市场主体;既要服务大众,又要迎合客户;既强调教育性,又追求视听性;既要掌握特定受众,又要影响广大公民。我国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要在这些矛盾和纠结中实现,所以,要讨论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性质,需要厘清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对象以及接受原则等内容。

服务主体的公共性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中各级广播电视行政机构和电视台、电台是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体,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其自身必须体现出较强的公共性。“公共”二字,顾名思义,有公有和公用之意。即广播电视要为公众所有,要为公众所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鼓吹“民主政治”的美国,大多数电视台都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左右他们政治立场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其运营资金来源的方向,所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的资金来源要具有公共性。

1.服务主体的公有性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主体必须是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其所有权必须是多方的、集体化的。服务主体的公有性是保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范围等多元化、均等化、公共化的前提条件。

2.服务主体的公用性

所谓公用,就是为公众所用,强调公众用起来“方便、实用、顺手”。社会的主体是公众,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应该秉承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指导实践活动。传播内容要满足公众需要;传播思想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观点要体现公众观点的多元性;传播视角要客观公正;传播范围要尽量做到最广;传播成本要尽量质优价低;传播过程要注重沟通与交流。

3.服务主体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公共电视机构的资金来源应该以广告税的征收、有线电视费的抽成以及社会捐助等公共渠道为主。做到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等环节公开透明,以便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正面形象。

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信息传播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广播电视媒体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有一个理性、动态的分析与掌握。既然是公共服务,服务覆盖范围要尽量广,覆盖人口要尽量多,服务影响力要尽量大。对服务对象的分析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在此从横向和纵向视角对服务对象做一个宏观的分析。

1.横向看,满足不同社会群体要求

社会公众由多样的群体组成,它们的形成大多是出于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不同群体一般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拥有较为一致的精神诉求。这就要求公共服务提供者,在对社会群体深入把握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富有针对性的服务。广播电视以此为基点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可以从公众的性别、职业、收入、学历、专业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横向把握。

2.纵向看,关照各年龄段公众

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可以在年龄变化上体现相对应的规律,公共服务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服务方案是一个较为普遍可行的做法。广播电视媒体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该结合自身教育启蒙、道德传承和关注弱势的使命,在对各年龄段公众进行针对性服务的同时,重点关注老人、儿童等特殊公众。

服务内容的普适性

基于公众的广泛认可,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构建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是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要体现公共性需要做到:

1.节目接受门槛低

广播电视,以声音和画面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听和看是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手段,广播电视相比报刊、网络等媒介就具有了天然的易受性,为公众创造了均等化的接收条件。

2.节目传播形式新

创新是人类的本能追求,对受众创新精神的塑造也是公共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广播电视掌握广大的受众群体,对节目传播形式创新的探索不但是提高节目质量的要求,更是受众对媒体的内在期待。满足公众的需求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宗旨之一,尽量使节目传播形式新颖,对优化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意义重大,也是服务对象的普遍需要。

3.节目内容丰富

广播电视是一个普及率极高的大众媒介,其受众群体的构成也极为丰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也就是说,每一位公民都是服务的对象,节目内容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公众的需要,要对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关注。

4.节目观点多元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主体,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新闻节目以客观真实为第一准则,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传播观点和思想,能否为公众提供客观事实和多元的观点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关键。

服务接受的均等化

当前,影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主要有: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广播电视的入户要求等。

1.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广

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信号主要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递。有线接入主要运用在电视节目传播上,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有线电视的服务,但由于受到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没有普及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具有信号传输稳定、质量好,节目传输量大的优点。无线接入是广播的主要传播手段,也被电视广泛运用。无线接入的传输设备相对简单,但信号传输过程易受干扰,且节目传输量较小。

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问题,是制约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传播目标的一大因素。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就是公平和广泛,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努力拓展覆盖范围,为公众享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创造客观条件。

2.广播电视传播内容均匀

提供能够满足最广大公众需要的内容,做到节目传播普及性与思辨性、重点内容与常规内容、热点事件与普通事件的协调,使公众拥有均等享受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条件。

3.广播电视入户要求低

广播电视入户主要由信号传输和接收两个环节组成。

在有线电视的传输环节,需要用户交纳一定数额的收视费用。收视费用的高低属于用户的收视成本,费用如果在公众认可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对有线电视入户造成阻碍。

在接收环节,需要关注公众的终端设备(收音机或电视机)。在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随着近些年广播电视行业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电视的普及势在必行。我国在普及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的机顶盒怎样买单,根本上还是收视成本问题。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如何促进中国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发展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事业性”广播电视集团绝对不能再组建,它不仅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且是一种悖逆历史发展规律的行为,是不懂广播电视产业和市场经济的表现。而产业性广播电视集团是必须组建的,它既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对广播电视产业的要求。不过,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组建,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只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否则,还会出现名义上是产业性集团,实际上是“事业性”集团的情况。根据我国的实际,要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进一步提高对包括广播电视媒介在内的媒介二重性的认识。关于媒介二重性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这是

力争上游 西安市广电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近日,西安市广电局召开重点工程工作动员会,号召全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再鼓干劲,争分夺秒,在广电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创优争优,力争上游,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今年,市广电局承担了广电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两项全市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完成了130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提前两个月超额9%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使2万多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到了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也使西安市的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了0.1个百分点,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市广电中心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8438万元,超年度投资计划20%

信息建设提速 “数字重庆”2010年将形成

到2010年,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的通信枢纽和信息中心,“数字重庆”由此基本形成。近日从第三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建设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信息和信息重点项目建设都将全面提速。副市长余远牧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重庆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重庆”建设,“数字重庆”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信息和信息重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将达到国家一流中心城市水平,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列西部第一,全国前5位。我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取得飞速发展,电话普及率将由目前的51.8%增加到60%以上,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城市化人群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广电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位于喜马拉雅北部和冈底斯山脉南部的仲巴县是日喀则地区唯一的纯牧业县,这里草原广阔,人迹罕至,边境线长。然而,就在这样偏远的地方,牧民群众也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近年来,仲巴县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电影工程,加大“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管护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在帕江、布多、吉玛、仁多、亚热、拉让、偏吉、纳久等8个乡镇安装了9座“6+3”、“4+3”接收塔,顺利开通村级“6+3”有线网和“4+3”无线站。